1971年,杨振宁和岳父杜聿明第一次见面的合影,他毕恭毕敬站一旁

小刀三国 2025-03-31 17:51:53

在视频里,杨振宁难得地谈起了自己的表现。他表示:"要给自己打分的话,在品德、贡献和言论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而且很符合中国传统。"但他强调,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非自己最重要的成就。

1995年,杨振宁在香港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我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可能是让中国人摆脱了自卑心理。通过我的科研成就,或许让同胞们变得更自信,这大概就是我最大的价值所在。"

今天要分享一张1971年7月在北京拍摄的珍贵照片。画面中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与岳父母杜聿明、曹秀清的温馨合影。这是杨振宁离开祖国26年后首次返乡。他此次回国的主要行程之一就是探望亲友,而和岳父杜聿明会面更是他此行最重要的安排。

这张合影摄于杜聿明家门前,他手拿香烟,脸上带着笑意,见到新女婿让他很高兴。之前曹秀清和女儿杜致礼在美国住过,跟杨振宁打过几次交道,所以她显得比较平静。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显得很拘谨,站得笔直,手指不自觉地捏来捏去,明显有些紧张。杜聿明其实一直盼着见女婿,事先还认真准备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杜聿明的大女儿杜致礼1944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认识了杨振宁。

杨振宁获得第六届庚款赴美留学资格后,在准备出国前这段时间,他接受父亲杨武之的意见,在西南联大附中教起了高中数学。恰巧同一年,杜致礼随父亲搬到昆明,当时她17岁,正好插班进入高二学习。

杜致礼年轻时容貌出众,是校园里公认的女神。那时她和杨振宁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谁也没料到他们会在美国再次相见并最终结婚。1949年圣诞夜,杨振宁在普林斯顿一家中餐馆用餐时,意外邂逅了杜致礼。

杜致礼那时正在纽约圣文森学院求学,没想到五年后两人会在国外再次碰面。这次偶遇让杨振宁晚年回想起来依然印象深刻,他回忆道:

那天能碰见杜致礼纯属巧合。要不是我刚好走进那家餐馆,又恰好在那个时间点,我们这辈子可能就错过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差一分钟都可能让我们无缘相识,更不用说结为夫妻了。

1950年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与23岁的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喜结连理。婚后两人感情深厚,相敬如宾,陆续生下三个孩子。最让杜致礼感到遗憾的是,她的父亲杜聿明未能出席这场婚礼。

杨振宁与杜致礼成婚时,杜聿明正在北京的功德林监狱服刑。当时台湾方面散布谣言,声称杜聿明已经离世。周恩来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特意安排杨振宁的导师张文裕通过英国使馆渠道,将杜聿明亲笔写的平安信转交给这对新婚夫妇,证明他在北京生活正常。

1957年10月,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准备赴瑞典领奖。国内得知喜讯,周总理非常欣喜,特意安排专人前往瑞典当面祝贺。他再次选择了杨振宁的恩师张文裕担此重任。

出发前,张文裕遵照周总理的安排,专程前往功德林监狱探望杜聿明。他请杜聿明以杨振宁岳父的身份写封贺信。杜聿明爽快地答应了,随后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内容如下:

杜聿明写给女婿的贺信:恭喜你拿下诺贝尔奖!这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杜聿明 匆匆写下

杨振宁收到杜聿明的来信后十分欣喜,立刻写了回信托张文裕捎回国内。1959年底,杜聿明获得特赦。第二年10月,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包括杜聿明在内的获释国民党将领,并一起拍了合影。这张照片传到美国时,杨振宁和杜致礼看到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得知消息后,杨武之迅速向国务院汇报。周恩来总理对此表示热烈欢迎。1971年7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首次访问新中国,成为中美建交前首位回国探亲的知名科学家,这也促成了文章开头那张珍贵照片的诞生。

1972年7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杨振宁。出席宴会的还有杜聿明夫妇、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和妹妹杨振玉。用餐时,周总理注意到杨振宁称曹秀清为"妈妈",却叫杜聿明"杜先生",当场就指出了这个称呼问题。

周总理幽默地纠正道:"该叫岳父才对。"接着,他又对曹秀清打趣说:"您该挨着女婿坐,丈母娘不都最疼女婿吗?"自那以后,杨振宁频繁往返中美两地,逐渐成为两国科学界的重要桥梁。

2003年9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决定回到清华大学长期居住。谈及这个决定时,他表示:"想在清华多住些日子,为学校多出点力。"如今这位百岁老人已103岁,仍住在清华园里。

1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