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央企,都不怎么招人了

荀攸广 2024-11-20 17:38:38

又是一年招聘季,这届国央企招聘,真的变味了

招聘季来了,今年的朋友圈却一反常态,往年的“某某央企招聘”“国企offer到手”的刷屏大戏,突然没了踪影。安静得有点诡异。

怎么回事?带着点好奇心,我随手问了几位朋友,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有点触目惊心——不少国央企,真的开始“收紧”了。

从“冻编”到“缩编”,岗位去哪儿了?

我们单位,去年还在喊“冻编”,说得直白点,就是招人门槛抬高点,慢点放名额。但今年,直接进化成了“缩编”——不光新人少招,甚至连一些资深员工都在被“动员退休”或者“优化调整”。

为什么?一句话,“降本增效”。这五个字,估计在无数会议上都被重复到让人麻木了,但仔细想想,它背后藏着多少人事调动的暗涌和困境啊。

可问题是,不招人真就结束了吗?没那么简单。那点可怜巴巴的招聘名额,居然成了“卷王之争”的主战场。

学历门槛:985是起步,清北才算够格

现在的招聘门槛,不是“高”能形容的,简直是“吓人”。

拿我们单位来说吧,今年的新人,985硕士起步,总部的要求更变态——清北、C9、常春藤“顶配”。而放眼其他央企,也是一个比一个“卷”:

某金融央企,30个招聘名额,清一色硕士生,清北的直接占了半壁江山;某油气央企,招了17人,其中博士竟占了近一半,剩下的全是顶级985;就连一家地方性银行,30个名额,硕士占了23个,还搭着1个博士。

别说普通本科了,就算是“211毕业生”,在这些单位都快被贴上“门槛外徘徊”的标签了。这些天看到的招聘简章,搞得我忍不住感慨——十年前,我靠着985的本科学历,进单位还能算个“香饽饽”。放今天?怕是连个面试通知都拿不到。

年龄限制:年轻,才是资本?

学历够了?别高兴得太早,接下来是年龄关。

前几年,我们单位社招还愿意给35岁以下的人一些机会。今年呢?直接降到32岁封顶,理由很简单——“年轻好管,思维活,能熬夜”。

更夸张的是,连内部晋升也玩起了“年龄设限”。35岁之前没进中层?对不起,这辈子大概率就凉了。于是,不少80后、90后集体“佛系”:既然往上走无望,那干脆混日子算了。

可回过头来想,这种硬性标准,真能选出适合岗位的人吗?恐怕不尽然吧。

党员身份:天花板上写了入党吗?

在某些国企,党员身份的重要性,已经不是明着说,而是“潜规则”。

我有个朋友,所在的央企里,中层以上清一色都是党员;普通岗位,尤其是关键部门,也开始默认“优先党员”。没有这个身份,职业发展就像被盖上了无形的“天花板”。

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在变相增加招聘门槛。可仔细想想,这玩笑里,还真藏着几分无奈的真相。

劳务派遣,连“缓冲”都没了?

以前,劳务派遣被当成一个“缓冲带”。正式岗进不去,至少派遣岗还算是个机会。

但现在?别说新人,就连老派遣员工也在被裁撤。一朋友单位裁了一批后,留下来的,基本是“一人干两个人的活”,还不带涨工资的。

更夸张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派遣岗位,照样能吸引几百份简历,其中不乏985、211的高材生。这届年轻人,卷得让人心疼。

危中有机,机会藏在哪儿?

虽然形势艰难,但也并非全无希望。我另一个朋友,最近成功跳槽去了一家央企当业务主管。

她的秘诀有两个字:实力。

一是真本事。她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多年,手里有拿得出手的业绩;二是靠人脉。这次机会,就是多年前的一位老同事推荐的。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在职场里,有时候,机遇往往藏在你的日积月累和那些被你善待过的人情里。

在风浪中,学会稳住自己

教育部预测,2025年毕业生人数可能突破1222万,这意味着就业压力只会更大。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能端稳眼下这碗饭,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但我还是想说,环境再差,也别让自己被困住。与其抱怨外界,不如问问自己能做什么改变。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智者建桥,愚者筑墙。”你的眼光,决定了你的未来。

所以,不妨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多一些筹码。不论身处何种环境,先成为不可替代的自己。这样,当风浪袭来时,你才有底气握住方向盘,而不是随波逐流。

你怎么看待现在国央企的招聘形势?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许能为正在迷茫的他人带去一丝希望。

1 阅读:203

荀攸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