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躺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荀攸广 2024-11-23 18:06:39

曾几何时,端上“铁饭碗”几乎就是人生赢家的标志,那份安稳、那种踏实,谁不羡慕?“进国央企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这样的观念曾是多么根深蒂固。但如今,细细想来,这个观念好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政策风向变了,市场环境也变了——这些变化就像空气一样,无形却无处不在。以前那种“不着急、不害怕、不折腾”的舒适日子,悄悄地被推翻了。甚至连评论区那些“铁饭碗”忠实拥趸,也开始发出疑问:如果连国央企都不再是避风港,那我们还能靠什么?

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谁都逃不过。躺平这件事,在这个大背景下,真的还能行得通吗?

国央企“躺平”的不可能

说实话,“躺平”这两个字,听着好像很佛系,但实际上是一种对抗和无奈的宣泄。可如果你身在国央企,这种“宣泄”恐怕连一点空间都留不下来。为什么?来看几个原因——

1. 内卷如影随形,形式主义层层加码你以为“铁饭碗”里的工作是“按部就班”?过去或许是,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改革浪潮下,各项考核指标层出不穷,你的绩效被分解成一张张表格,定性变定量,定量再细化。想不卷?根本躲不开。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那些看不见的“潜规则”。形式主义的考核让你不光要做事,还得做得“好看”,甚至得让领导觉得“赏心悦目”。举个简单例子吧,你可能为一个项目熬了三个月,最后的汇报却被一句“这不够创新”否了;你绞尽脑汁写了总结,却因排版不够精致被打回重做——这样的故事,在国央企里早就不是新闻。

2. “平台红利”不再,优势逐渐消失过去,大家进国央企,图的就是“稳定”“待遇好”“体面”,可这些优势如今逐渐被市场化企业拉平了。薪酬增长跟不上物价飞涨,晋升空间被人情关系压缩,甚至连职业光环都慢慢褪色了。用一句话概括:“船大抗风浪”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你自己得学会游泳。

3. 末位淘汰步步紧逼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淘汰机制逐渐引入。以前国央企员工们信奉“干多干少一个样”,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干少的那部分人,逐渐就“失去了样子”。这种压力,不光让人喘不过气,还逼得大家不得不学会“演”——明明知道有些事没意义,却还是不得不去做,谁让规则是这样呢?

如何破局?三条可行路径

当躺平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怎么破局?以下三条路,也许能为你点亮一盏灯——

1. 学会适应规则,掌控局势

与其对抗规则,不如学着适应它。聪明的职场人,往往懂得如何“利用规则”,而不是被规则压得喘不过气来。

苦干+巧干,双管齐下:光靠埋头苦干是不够的,你还得学会“抬头看路”。在每次项目汇报中,试着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结果说话,用数据加分,让你的努力被看见。人情世故,多一份心机:可能有人觉得“做事的人不该搞人情”,但现实并非如此。懂得维护职场关系,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建立一张稳固的支持网络——同事之间的协作,领导对你的信任,都是职场前行的动力。找到“大树”,稳稳靠住:选择一个靠谱的团队、一个有格局的领导,这不叫投机,而是理智。好的平台和资源,会让你事半功倍。

2. 打磨核心技能,积累“迁移能力”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里,硬实力是你的底气。即使环境再复杂,你的能力和经验,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

多项目参与,练出“百搭”本领:别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主动参与跨部门、跨领域的项目,拓宽自己的技能面。通用技能,才是真正的护城河:写作、沟通、演讲、谈判,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恰恰是很多人忽视的。但它们是未来任何场景下都能用到的“万能钥匙”。总结反思,形成体系:做过的事、踩过的坑,记得整理成经验,用文字记录下来,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识库。这不仅对自己有用,也能在关键时刻展现你的专业度。

3. 外部探索:跳板与副业并行

世界很大,别局限于眼前的“铁饭碗”。勇敢迈出舒适圈,探索更多可能。

定期更新简历,保持市场敏感度:别等到“铁饭碗”打破时才想起找机会,平时就要多看看市场上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调整方向。副业,成为你的第二曲线:写作、运营、设计、咨询,甚至创业,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Plan B。万一主业遇到风险,副业就能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成为命运的主人

变化,是时代唯一的不变。过去的日子再好,也终究回不去了,与其怀念和抱怨,不如面对和改变。你要相信,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都在为未来积累力量。

美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我们也处在这样的节点上。而如何让这个“坏时代”变成“好时代”,答案只能靠你自己去书写。

与其抱怨世界太难,不如努力让自己更强。因为,当潮水褪去,你才能成为那个逆流而上的人。

0 阅读:0

荀攸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