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6月16日,中共江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大礼堂明亮开阔,灯光明晃晃地打到在场众人的脸上,一片寂静无声。
此时会场内正在进行江西省新一任省委书记的人选投票,随着手中选票的交出,众人都在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人选的宣布。
“...万绍芬同志以百分之99的票数当选为江西省省委书记...”结果公布,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新中国第一位女性省委书记,此刻诞生了!
彼时已经55岁的万绍芬在不绝于耳的掌声中缓缓地、坚定地走上了台上,她看着台下的众人,一字一句道出了心中所想:“...一定要对得起江西百姓,还要对得起全国的妇女同志们...”
万绍芬清楚,今后,她的身上将担着更重的担子,不仅仅是作为江西省的省委书记,更是代表着全国妇女同志的无数期望。
而也是从这一刻起,不仅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书记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江西也将如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徐徐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万绍芬为何能以女性的身份杀出重围获得百分之99的高票?她做了什么能够让江西省更上一层楼?
一、品若梅花香在骨—万绍芬高洁的一生今年,万绍芬同志已经93岁了,岁月带走了清丽的容颜,却带不走其真挚的心。如今的她,虽已退休,但仍在尽自己所能做出一份贡献。
近些年来,作为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的万绍芬讲很多精力都放在了慈善事业上,有一家香港媒体评价其“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但是又不求任何回报。”
早在1998年,江西正面临洪灾四起的危难境况之时,她便亲自带领团队将700余万的赈灾款项带到灾民的手中,一分未少。
同时,对于江西的教育事业,万绍芬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其亲自参与到了许多图书馆、希望小学的建设中去,甚至在一年内就捐出3万余元。
要知道,在90年代,即便是当官的万绍芬,薪资也远远到不了一下拿出三万余元的地步。这三万余元,实际上是其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她却从未后悔过。
万绍芬始终将“给别人带来快乐,我就会十分快乐”这句话放在心中,这也是她十年如一日坚持慈善事业的原因,很简单,但是很难做到,万绍芬却做到了。
拳拳赤子之心,也让许多人为之动容,赵朴初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万绍芬:“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这也是对万绍芬同志最贴切的赞誉。
其实,不仅仅是在晚年生活,早年的万绍芬更是将为人民服务这件事贯彻到底,在百姓心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二、新官上任三把火,温暖百姓的心头在当选上江西省省委书记后,万绍芬第一时间就开始行动起来,对江西省当前的局势做出了分析与判断,并开展了一系列行动,烧起了几把“火”。
第一把火,万绍芬同省领导班子一同商量后决定,先从建设省委自身做起,要提高党政廉政建设,直言“一切为了振兴江西,从领导干部做起表率”。
对此,万绍芬还提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以权谋公,用权为民”的全新理念,这在当时的社会,也是一个全新的进步理念。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为后续江西省的长远稳固发展打下了地基,一个将百姓放在第一的领导班子是所有民生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这一点,万绍芬无比清楚且重视。
为了让所有领导干部能够真正行动起来,万绍芬首先就自己做出了表率。
万绍芬时常前去基层进行考察,深入了解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考察中,无论是烈日高挂的盛夏,还是雪花飘飘的寒冬,万绍芬都坚持亲自前去,同百姓一道体验真实的生活。
有一次,在南昌39摄氏度的高温下,万绍芬仍坚持出门进行考察,拥挤的公交上,喧嚣的人声在周围此起彼伏,背贴背的人群让万绍芬身上汗涔涔的。
好不容易挤下车后,万绍芬又来到了菜市场进行调研,她穿着十分普通,又满身大汗,几乎没有人将其与新上任的省委书记联系到一起去。
因此,万绍芬就在一个又一个小摊贩前耐心的询问、调研,身旁南昌市书记几次询问其是否需要休息,她都一一拒绝,坚持将调研进行下去。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万绍芬还带领着自己的调研小组成员前往民房、公厕等地方进行调查走访,不喊苦不喊累,在她的心里,让百姓满意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走访观察,让万绍芬更加了解到江西百姓高温下的生活难题。
调研结束后,她当即大手一挥,一一解决了自己了解到的百姓的生活难题,在百姓心中博得了不少好感,不少人直言:“这位新上任的女书记,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第二把火,万绍芬将其烧到了江西省老区革命建设根据地上去了,事实上,江西老区作为老牌的革命根据地,培育了许多英勇奉献的革命烈士,对于这样一片土地,万绍芬是十分关心的。
为此,万绍芬亲自担任老区建设委员会的主任,亲自参与到老区的建设中去,同时还邀请来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与另一位副省长参与到委员会中来,可见其对于老区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对老区开展一系列建设活动之前,万绍芬决定先前去进行一番考察,但光凭几个人是无法完成。
于是万绍芬领导组织了12000余名干部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夜以继日的考察工作后,他们终于对老区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展开。
在江西老区这片土地上,万绍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是最重要的事情。
她始终坚持要老区建设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并积极建设各项民生工程,拉动经济发展,推进百姓就业。
在其在任期间,老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许多革命老兵以及烈士家属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对于她的作为,百姓中没有不赞不绝口的。
这第三把火,万绍芬将其聚焦到了九江长江大桥上,上任伊始,万绍芬就认为九江大桥对于江西省整体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她早早地就开始筹划其大桥复建的事宜。
但是重大项目工程的整修是需要征得上级的同意的,于是在1986年3月上旬,万绍芬趁着来北京开会的机会,特意抽时间来到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办公处,向他详尽的阐述了关于复建就将长江大桥的计划。
万里听完后直拍大腿,直言这座桥一定要修,于是在上级的同意与支持之下,九江长江大桥的整修工作正式提上了日程,不久大桥修建完毕。
在央视记者前往采访当地百姓对大桥建成的看法时,得到的无一不是称赞的答案,许多百姓还坦言,一定要将万里、万绍芬这“两万”的名字写上去,他们两个功不可没!
万绍芬在江西一共待了3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三年期间,江西省全省的财政收入逐年递增,外贸与旅游业也有隐隐向上发展的势头,同时在党政之风的建设上也颇有成效,江西省的春风,被万绍芬刮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江西20余年之后,提到江西,万绍芬仍是有所动容,她直言:“我留给江西的,是我对人民的一片真心,带走的也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心。”
民敬官,官爱民,如此共生,万绍芬给后世的江西省领导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万绍芬大胆果断的行事风格与超高的远见这些能力都不是一夕之间铸就的,其中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磨打,这就要从万绍芬的前半生经历说起了。
三、万绍芬的前半生1930年8月,一个女婴在江西南昌三江古镇一个家庭呱呱坠地,万绍芬的家境在当时并不算得上是富有,甚至连温饱都没有达到标准。
但一家人都是知识分子出身,不仅从没有在物质上苛待过万绍芬,更是从小教给她圣贤道理。
可以说,万绍芬是在一个物质上贫穷但精神富足的家庭长大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万绍芬到了上学的年纪了,万家父母并没有像当时多数家庭一般践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理”,而是毅然决然让万绍芬前去上学。
而万绍芬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始终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并在1948年考入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
也就是在国立中正大学学习期间,意气风发的万绍芬遇上了当时正在组织活动的中国共产党,早就对此有所耳闻的万绍芬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其组织的地下党活动中去,这一参加,就是好几年。
直到1952年,思虑再三的万绍芬决定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其表现优异,入党申请也很快得到了通过。自此,万绍芬正式踏上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说起万绍芬的工作经历,实际上与江西南昌颇有渊源,早在1950年万绍芬便被调到江西南昌团市委进行工作,并先后担任了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团市委副书记等等职务,直到1956年才被调离。
但在1974年,好巧不巧,万绍芬再次被中央调到江西举行工作,在这里先后又担任了省知青办处长、省劳动局副局长、省妇联主任等等职务。
直到1985年被任命为江西省省委书记,到1988年调离,万绍芬在江西又待上了14年。
前半生将近20年的江西工作生涯,让万绍芬对于江西可谓说不能再了解了,其担任江西省委书记后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颁布,与百姓之间极高的呼声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万绍芬担任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办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无比震惊的事情。
万绍芬担任江西省妇联主任的三年期间,由于社会治安状况与人民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局限,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为此,万绍芬下定决心,在会议上号召,从自身做起,学习法律知识,攻读法律,势必要考取律师资格证。
她并没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会议结束后,她就立刻投入到了学习法律的征程上,她从北京购买了许多关于法律的书籍准备带回到江西去学习。
但是要知道,身居高位,尤其是像万绍芬这种事事亲力亲为的官员,往往是十分繁忙的,她又是如何抽出时间来学习法律的呢?
在一位记者的采访中,万绍芬对此做出了解释,她直言,自己备考期间利用了所有可供利用的时间。
不论是休息时间,或是周末、节假日期间,甚至是吃饭上厕所时,只要是有时间,万绍芬必定会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甚至还自己手写总结出了备考律师资格证的考试重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她成功考取了律师资格证,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在万绍芬倡导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这段时间,有些领导干部对此十分不解:“不学一样可以管理事情,学不学我觉得也没什么区别!”
万绍芬听见了当即十分严肃的否认道:“大不一样!领导干部是一定要具备法律素质的,人民的的权力,是要我们依法去行使的。”
她指出:“要是领导干部自己都不懂法律,怎么处理我们妇联收集到的问题,怎么更好地帮助妇女儿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番话,让所有反对的声音一时间都消失不见了。在万绍芬的倡导下,不仅省妇联,更多其他部门的领导干部们纷纷都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这让江西省的党政干部的自身建设无疑是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当地的百姓,让法治建设工作推进的更加顺利。
有位原江西省委的老书记评价万绍芬:“很有个性,是个认理不认人的人。”
确实,在万绍芬的心中,所谓的人情世故,都比不上切身实地地为百姓做出些实绩来,这也是其可贵之处。
万绍芬的一生都将为人民服务、为官无愧于百姓这件事贯彻到底,巾帼不让须眉,女性的力量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的所作所为,正如梅花从苦寒中锤炼出的芳香一般,会长久地存在于人民的心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