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湘云 中医世家李湘云
国医邓铁涛来说,他就有4个比较有名的方子。他个人是不建议长期服用降压药的,觉得久服对身体有害,主张测量血压,分辨缓急轻重,急重则治标,缓轻则治本。
他认为高血压的病根在肝肾,这一点我也很赞同,跟大家分享他的4个方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石决牡蛎汤——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基础方:石决明3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白芍15g、牛膝15g、钩藤12g(后下)、莲子心3g、莲须10g。
这类患者,往往头晕胀痛得厉害,脑袋里像有个小锤子在敲,面红目赤,脸上也热烘烘的,情绪也特别容易急躁,动不动就发火。
口苦咽干,舌头伸出来一看,红红的,舌苔也是黄黄的。而且他们的血压波动比较大,常常因为情绪激动等原因突然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肝阳上亢,扰动清窍,就会导致头晕胀痛。
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所以面红目赤;肝主疏泄,肝阳上亢则疏泄太过,情绪就容易急躁易怒。
这个方子,石决明、生牡蛎、钩藤都可以平息肝火,白芍养血柔肝,牛膝引血下行,莲子、莲须清心火的同时固肾精,让体内阴阳平衡。

➥ 莲椹汤——肝肾阴虚型高血压
基础方:莲须10g、桑椹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药15g、龟板30g(先煎)、牛膝 15g。
这类患者,经常感觉头晕目眩,眼前好像有小星星在闪;耳鸣健忘,记忆力大不如前;腰膝酸软,走几步路酸软得不行;还会出现五心烦热,也就是手心、脚心和胸口发热,晚上睡眠也不好,多梦易醒。
这类患者血压一般处于一个相对较高且持续的状态。

这是因为肝肾阴虚,阴液不能滋养头目,就会头晕目眩、耳鸣;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肝肾阴虚,髓海失养,所以健忘;腰膝为肝肾所主,阴虚则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所以出现五心烦热。
这个方子里,莲须固肾涩精,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山药健脾补肾,龟板滋阴潜阳,牛膝引血下行。
整个方子让肝肾得到充分滋养,阴阳平衡了,血压自然就趋于稳定。

➥ 肝肾双补汤——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基础方:桑寄生30g、何首乌20g、川芎10g、淫羊藿10g、玉米须30g、杜仲10g、磁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
阴阳两虚的患者症状都比较复杂,他们既有阴虚的表现,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又有阳虚的症状,比如手脚冰凉、怕冷、夜尿多等。
这类患者,血压波动比较大,而且身体总觉得很疲劳,整个人状态比较差。

这是因为阴阳两虚,阴虚则阳亢,阳虚则温煦功能不足,所以有以上症状。
这个方子里,桑寄生、何首乌、杜仲补肝肾、益精血,淫羊藿温补肾阳,川芎活血化瘀,玉米须利水消肿,磁石和生龙骨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全方阴阳双补,让人体阴阳重新达到和谐状态,从而稳定血压。

➥ 赭决七味汤——气虚痰浊型高血压
基础方:黄芪30g、党参15g、陈皮6g、法半夏 10g、云苓15g、代赭石30g(先煎)、草决明 30g、白术15g、甘草3g。
气虚痰浊的患者,形体大多比较肥胖,总感觉头晕头重,头上像顶着一个沉甸甸的帽子;胸闷腹胀,肚子总是胀胀的不舒服;恶心呕吐,尤其是闻到油腻味道时;食欲也不好,舌苔白白厚厚的,感觉嘴里黏黏腻腻的。
这类患者血压一般处于一个相对较高且较为顽固的水平。

这是因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就会内生,凝聚成痰,痰浊阻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以头晕头重、胸闷腹胀。脾胃虚弱,受纳腐熟功能减退,就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整个方子,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法半夏、云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赭石重镇降逆,引气血下行;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辅助降血压;甘草调和诸药。
整个方子健脾益气、化痰降浊,身体的内环境改变了,痰浊这些“挡路石”消失后,血压自然也慢慢降了。
当然,邓老的这个几个方子都是他经验之谈,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先辨证,再根据个人体质加减,切不可随意用药!
哇.中医好历害的病根。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