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葬礼:毛主席3鞠躬,7位元帅送行,有老兵连夜坐火车赶来

历史学馆 2024-01-02 21:43:41

罗荣恒被刁难

在战争期间,有一次罗荣恒被故意刁难。

罗荣桓初到东北时,程司令的态度是相当“傲慢”的。让罗荣桓久等。随后,程司令就开始了他的工作,他开始仔细的询问罗荣桓的信息,从年龄到籍贯再到这次的随行人数,从点点面面都开始了解。

就连李处长都有些不耐烦了,程司令还在喋喋不休,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其实罗荣桓现在是东北军区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林彪,严格来说,程司令也是罗帅的手下。

不过对于程司令的咄咄逼人,罗荣桓却是很有耐心,对于程司令的每一个问题,罗荣桓都能很好的回答,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丝的不耐烦,然而更关键的是,这位程司令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罗荣桓更是一点都没有仗着自己的地位来打压对方。

见程司令还想继续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李处长实在是忍不住了,直接开口道:“罗政委的身体情况不是很好,上面下了命令,让他尽快回沈阳上班,程司令可以给罗政委安排几辆车,护送他回沈阳。”

听到李处长的话,程司令顿时愣住了,也许是觉得面前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士兵不过是个小官,怎么也想不到,这竟然是未来的东北军区政委。程司令中断了对罗荣桓的询问,并命令将他及其战友们带到沈阳。过程中,程司令并未向罗荣桓道歉。

罗荣桓走出程司令的办公室,李处长连忙打圆场道:“罗政委,还请您别见怪,程司令虽然话多了一点,但他是个真正的革命者。”

罗荣桓听到李处长的汇报,笑着说道:“程司令被派到这里来驻守,并且对每一个路过部队都问了一遍,可见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我怎么会在意?”

听到罗荣桓的话,李处长明显愣住了。他原以为,即使是再好的人,被程司令这么一问,怎么也要不烦躁起来,然而罗荣桓则认为这是程司令的工作认真负责,是他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责任。

多年后,李处长回忆起多年前一件与罗荣环有关的小事,不禁感慨不已。罗帅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这样的事件,如果是别人干的,可能会引起一场骚乱。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件让他多年难忘的事情,只是罗荣环生活中许多小事中的一件。

“这段往事,罗帅以大气应对,彰显出他的责任心和沉稳冷静,真是令人敬佩。”李处长感叹道。

事情发生之后,罗荣桓和他的部下,很快就赶到了沈阳,和林彪会合,两个人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而且,罗荣桓直到去世,都没有将自己在辽阳遇到的那些事情,告诉别人。

经过罗荣桓的不懈努力,至1945年10月,山东正规军增至27万,地方武装超过50万,拥护革命的群众达到2700余万,使之成为我党领导的最坚强的根据地。

毛主席评价罗荣桓时指出:“只要将罗荣桓置于山东,必能激发山东的活力。山东蓬勃发展,则可实现对整个战略要地的占领和包围。而山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关系到我们在东北和长江流域的稳定。

罗荣桓战功卓著,但他从来不邀功,1955年授衔的时候,罗荣桓看见他的名字出现在拟元帅的名单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我从未打过什么仗,哪有资格当元帅?一个大将就够了。”

这件事向毛主席汇报后,毛主席拍板道:“不要说元帅中必须有一名政工人员,即使没有一名政工人员,也应该有一名罗荣桓。你回去跟他说,他一定得是元帅。”

毛主席也很在意自己的这位老朋友,1943年罗荣桓病重,需要做手术,于是就有人提出把罗荣桓调到上海去,那里的医疗条件要好很多,毛主席也就答应了。当罗荣桓刚南下到苏北的时候,毛主席忽然把罗荣桓调回山东。

这是为何?毛主席指出,上海目前是日本人的天下,如果罗荣桓的身份败露,对革命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北平解放后,毛主席特地派人到天津探望罗荣桓,对他说:“既然到了这里,就安心地待着吧,不要再参加什么会议了,好好休息吧。”

在那个战乱的时代,罗荣桓四处漂泊,对他的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罗荣桓在解放以后,对于住房的问题,始终是很严肃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利益。

新中国建立以后,罗荣桓就返回北京,和他的家人一起住进了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此时,他有四个子女,又领养了几个烈士的孤儿,加上秘书,司机,警卫,都挤到一块去了。

另外,这栋楼就在文化宫旁边,门外的收音机也是很吵的。不过,罗荣桓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

罗荣桓对他的家庭成员说:“住房面积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作为党员,我们要时刻为老百姓着想,决不能让自己的官职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

一天,邓小平刚回到北京,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罗荣桓。邓小平听着外边的吵闹声,问罗荣桓:“这怎么可以呢?你一个病人,这严重的打扰了你的休息。”

罗荣桓笑了笑,说:“不要紧。”

但邓小平仍记得这一点。

不久,组织上安排小平同志住在东交民巷八号的一幢大楼里,然而邓小平他当即提议把那幢大楼交给罗荣桓。罗荣桓没有答应,于是邓小平“下令”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迁入。罗荣桓一家直到1954年才搬进了邓小平给他的那所房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一家搬到北京,到了北京,罗荣桓把他的儿子们都叫了过来,并且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条,革命干部的孩子,不能与人民群众脱节;

第二,对于革命干部的子女,切勿抱高人一等的态度;

第三,革命干部的孩子应该与工人、农民的孩子联系起来;

此外,罗荣桓还经常教育儿子罗东进和其他几个孩子,上学的时候,一定是要多关注家庭困难的同学,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要多和他们走动,走近他们的内心,真诚的去帮助去关怀他们。

罗东进仍铭记父亲的教诲。他所在学校离家较远,仅在周六能回家,其余时间均住校。公交车成为他唯一的交通工具,而父亲叮嘱他不得使用自家私家车。

有一天,罗东进放学后就很晚了,所以就被父亲的小汽车接回了家,然而却被父亲发现了。

罗荣桓一看,就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

“这可不行!”

还有一天,罗东进放学很晚,错过了公交车,罗东进就自己走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

罗荣桓听了以后,立即对他的儿子大加赞赏:

“做的好。”

1956年,由于身体负担过重,罗荣桓辞去了总政治部的工作。

罗荣桓虽然休息了,但他仍然继续读书、训练,并到广东、福建等地看望老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

罗东进被父亲的勤奋和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父亲爱毛主席,爱党,爱人民,永远以他们为先,以家国情怀为先。

一年春季,罗荣桓的兄长到北京探望,罗荣桓对自己的兄长非常冷漠,几乎不和他交谈。

没多久,罗荣桓的一位老乡到北京探望,这位老先生在家乡帮了罗荣桓一家不少忙,罗荣桓对这位老先生十分的客气,不但自己请客,还让自己的秘书带他游览了北京的各个名胜。

罗东进很不明白父亲的用意,大伯是他的大伯,是他的家人,而他的父亲,却对他如此冷漠。而老人只是一个村子的,父亲怎么会对他这么热情?

罗荣桓也对儿子说:

这几个人虽然是老乡,没有血缘关系,但都是一家人,这些人是阶级兄弟,比亲人还要亲,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都帮了我们。相反,他们是亲兄弟,革命的时候,他们对我们避之唯恐不及,可现在,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想利用我们的关系,谋取利益。

1962年,由于病情恶化,罗荣桓不得不中断手中的工作,到医院接受治疗。罗荣桓虽然卧病在床,但还是不愿意给医生添麻烦,一切都是老婆林月琴帮忙。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跟医生们聊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从靠读书救国变成信仰共产主义,走上革命之路的。他勉励每个人都要发扬革命精神,好好读书,多干点事。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突然得了一场大病,肾衰竭,尿蛋白指数高达110-120,一般一百多,人就会晕倒。

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还不具备人造肾脏的条件,所以医生们只好采用腹腔洗液的方法给罗荣桓做了急救。可以先将1000 ml的生理盐水注入腹部,然后停止30分钟后取出。

要知道,刚刚打完盐水,胃就跟鼓槌似的,让人看了就难受,可罗帅就是不吭一声,就这么忍着。

罗荣桓因为尿毒,全身上下都奇痒难耐,抓破了皮还不能止住。他不得不用热敷来减轻瘙痒,但经常会起水泡,但他一声不响,也不埋怨谁。

病情恶化,罗荣桓卧床不起,但在弥留之际,他仍牵挂着国家事业,牵挂着党内事务。罗荣桓去世的前两天,他还惦记着周总理、陈毅同志到阿拉伯共和国去参观。当他得知总理和他的伙伴们平安抵达时,他笑了笑,点了点头,似乎把自己的病忘得一干二净。

“我这辈子都选择了一条革命之路。我没有给你留下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你分享。我只有一件事要告诉你,那就是要相信共产主义,要不断地进行革命。”这是罗荣桓临死前,对自己的子女说的话,他一直念叨着:“我做了一辈子的革命,选择了追随毛主席,就要追随毛主席到底。”

对,就是“跟随毛主席!”这一口号,一度对把全党团结起来,取得革命胜利,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罗荣桓坚信,这样做,是合乎毛泽东思想的,也是对的。所以,他才会在临死之前,不断地强调这一点。

1963年12月16日,下午2点37分,罗荣桓,开国元帅,在他的同志和亲人的保护下,与世长辞。

罗荣桓的去世,给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悲伤,毛主席彻夜不眠,作了《吊罗荣桓同志》这首七律诗。从12月19日至21日,来自首都各界的六万多名群众,纷纷涌向罗荣桓纪念馆,向他的灵堂吊唁。

后来,当过115师参谋长的陈士榘,跟罗荣桓是很熟的。他曾说过:“罗荣桓英年早逝,对我军的建设是一大损失。

毛泽东本人出席了罗荣桓的悼念仪式,并对这个在秋收起义时就追随其左右的“人民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的老人表示深切的敬意。

建国后,毛主席仅出席了罗荣桓和陈毅的追悼会。

罗荣桓去世的消息传来,毛主席悲痛欲绝,一连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在此之前,也只有任弼时在开国之初去世时,让他感到过这样的感动。毛泽东一天晚上,作了一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七律篇《吊罗荣桓同志》,可以说是现存毛泽东所能见到的惟一一篇以祭文为主的作品。

罗帅的葬礼,将在三日后的三点举行。林帅,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叶剑英,全都很有默契地提早到达。

罗帅的葬礼,十大元帅中,有7个到了,都是曾经并肩作战过的兄弟。

那时候的彭德怀大将军.听到罗帅病逝的消息,他们都从京西赶了过来,对着昔日的战友们深深鞠了一躬,表示了深切的哀思。

罗帅死了,这可是个大事,周总理、陈毅、徐向前三大元帅怎么不来了?到了最后,还有人瞎猜,说他们跟罗帅的关系并不好。其实,这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周总理、陈毅两位元帅都没有出席,原因是他们那时都不在中国。新中国建立以后,负责外交的是周总理,是陈毅。他们于12月14日踏上亚、非十四个国家的旅程。

这是我国首次对非洲各国进行友好访问,其意义之大,堪称新中国建国后的一项重要外交盛事。

来之前,他们就知道罗帅的病情很严重。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之前定下的计划无法更改,所以他们也只好赶紧上路了。在访问中,大家都非常担心罗帅的身体状况,并嘱咐北京的老帅们一定要一有事情就把这个消息传给他们。

罗帅在医院的时候,也在担心周总理,担心陈老总。在他清醒的时候,他常常会问周围的人:“总理呢,他们现在在开罗吗?”他很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坐飞机还是很危险的。周围的战友一听,就知道罗帅是在等周总理回来,他要见一见他。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见到。

周总理和陈老总,怎么可能不伤心?但是,在这次访问中,他们却连这样的哀伤都无法表露出来。罗帅的丧事,他们没办法亲临,却是让人给他送去了花圈。

徐向前将军也不在北京,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是,他也为自己的战友之死而悲伤,很快就为之作了一首诗。

于是,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另外九位十大元帅,都用自己的方式,向罗帅道别,不辜负这段并肩作战的战友情谊。

等罗帅的葬礼办完,天色已晚。元帅们又一次来到灵堂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看着这位昔日并肩作战的好友,将他们的尸体放入棺材。

送别礼之后,接下来就是长达三天的悼念罗帅(20号到22号)。罗帅的灵柩安放在文化宫天安门东边的太庙内。这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为罗帅送行的地方。

来悼念的人群中,有两类特殊的人

一类就是外交人员,罗帅的名声在世界各地都很响亮,所以各国的大使们都过来给中国元帅鞠躬。

一类,便是罗帅当年的旧部。许多退伍的退伍军人,听到首长过世,也都跑过来,对着首长行最后一礼。还有一些退伍的军人,连夜赶来,只为再见到一次罗帅的画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