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很有名,有名在即使距离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已经超过800年的今天,“十字军东征”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一个符号或者说是一个借口,依然会被提起。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一开始大体上名副其实。因为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因此称为“十字军”,由他们发动的征战也被称之为“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相继建立起了一些十字军国家,包括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埃德萨伯国。十字军建立国家时,一般都会将法兰克人那套成熟的采邑制度直接“拿来”——但这些国家面积、人口、综合实力都相对有限,存世时间都不长久。
究竟如何评价十字军东征呢?在天主教或者说西欧看来,十字军东征是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发动的一场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天主教徒们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突厥在安纳托利亚对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取得军事胜利并大肆屠杀掠夺时,十字军东征基于响应拜占庭的求助而被点燃了。“东征”这个词的色彩无疑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当时甚至今天的伊斯兰世界看来,“十字军东征”就是一种基督教势力的入侵。
另一方面,其实总体上的十字军东征实质上就是一种殖民战争,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被煽动起来的为争夺利益而发动的战争,动机其实并不纯净。正如《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这本书的作者,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尼古拉斯·莫顿所认为的,“一个错误的观点是,十字军东征是两大敌对宗教的直接决斗”。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法兰克基督徒经常发现自己以及盟友的身份与不同的民族或宗教团体并肩作战,友谊与联盟的形成跨越了文化和宗教上的鸿沟,倒是信仰同一宗教的信徒间经常相互交战”……一语中的,如此而已。
《血色战场》反映的就是十字军东征期间,发生于1118年至1128年的阿勒颇争夺战。这场战争被称为是十字军国家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战役之一。其实,法兰克人即使能够无比顺利地赢得了阿勒颇争夺战,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最终也很难守住,“一时”不等于“长久”,失败确实是一种必然。毕竟,在尼古拉斯·莫顿的笔下,法兰克人可不仅仅是在与塞尔柱突厥或者说阿拉伯人作战,朋友都未必是朋友,敌人也不永远是敌人,不同的势力卷入进来,实质上依然是为了人口以及经济利益。
今天的阿勒颇是中东国家叙利亚的一个城市,位于叙利亚北部、西距地中海120公里,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依然处于战争之中。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两年之后就发生了阿勒颇之战——当然并不是在呼应在此之前发生的阿勒颇争夺战。
阿勒颇争夺战中,十字军没有笑到最后。今天的阿勒颇,和平也还远未到来——放在更大范围内来看中东区域,战争不依然是在此起彼伏吗?!究竟谁才能够笑到最后呢?显然,这的确依然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