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人到黄河、运河流域考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批示。他指出:“大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承好、利用好。”“文化遗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诉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强对黄运两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研究,对落实习近军总书记关于推动黄、运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山东“走在前”的强省建设,都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黄运两河的地缘地理与历史渊源,略陈管见。
一、黄河与运河的地缘地理山东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流经,并在此交汇的省份。黄河,横跨东西,流经菏泽、济宁、泰山、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等 9市23个县(市、区),在恳利县海,全长628公里。京杭大运河,纵穿南北,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等5市18个县(市、区),古河道634公里。其中,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黄运两河同有。融为一体的地理环境,使山东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享两河水资源带来的福祉,共受两河文化的滋养,共为两河的辉煌作出奉献,也同遭两河水灾特别是黄患带来的灾难。可以说,沿黄沿运人民心相印,命相连,情相通。当今沿黄沿运的山东儿女,又共同担当把两条母亲河建设得更加美好的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黄河与运河既是亲家又是冤家由于黄河与运河在多地交汇,使二者形成既是亲家又是冤家的关系。从借黄行运,运
用黄河水济运来看,它们是亲家关系;从黄河害运来看,他们是冤家关系。黄河三年两决口,
百年一改道。细看山东运河漕运屡遭黄患袭扰的历史事实,冤家关系胜于亲家关系。
明代以后,漕运以京杭运河为主,济宁经徐州至淮安 150公里的河段,漕运完全依赖黄河,黄河经常泛滥,淤塞运道,翻船溺兵,漂失粮米。据史料记载,1949年以前的2115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00余次,平均每两年决口一次,有时一年决口两次。如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河决汶上,灌徐邳,溃漕堤100多公里。每次黄患害运,都造成重大损失,直接影响了京师和军队的物资供应。元、明、清·朝,由于未处理好黄运关系,最终导致运河南北断航
三、黄河与运河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更。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史。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孕育了灿烂的文明
黄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运河是一条人开凿的河,功能不完全一样,但创造文明的功绩永载史册。它们都经历了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创造了不同的历史辉煌。黄河,作为农业之河;创造了早期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工业文明、创造文明,“四大发明”的出现,就是突出的例证。运河,作为商业之河,主要的漕运功能,引发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变革,孕育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了商业文明、城市文明、科技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运河沿岸城市群的出现,就是显著标志。这些文明,对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促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维护中国的统一和稳定,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黄河与运河变迁发展和兴衰交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形成发展的历史。
四、黄河文化引领山东运河创造辉煌黄河文化是主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运河文化,继承发展了黄河文化。二者都是历史与地理,人与自然,经济与政治、价值与行为相互的交融的综合体。它们互相渗透,相互促进、一脉相承。由于黄河文化早运河文化,它对指导运河开发建设有引领作用。对运河文化的形成起基础作用。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当代人把黄河精神概括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朝廷官员、河臣,激励着当今沿运人民不断前行,不同年代创造了不同辉煌。在山东运河的开发建设史上,最突出的成就有三个方面:是修建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解决了“水荒”问题。明代工部尚书宋礼,发扬开拓创新精神,采纳民间白英老人建议、在运河制高点南旺,修建了分水枢纽工程,解决了水源不足和让水“爬高”的问题保证了明清两代运河的通航、实现了治运科技革命的第一次飞跃。它与四川都江堰媲美,被毛泽东主席称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二是开挖泇运河,解决了“水患”的问题。为解决黄河害运的难题、河臣们发扬科学务实精神,反复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展开了长达35年的“泇运河之议”,最终说服了万历皇帝,同意开挖泇运河。在10多年的开河中,舒应龙、刘东星·季化龙位总河,前仆后继、恪尽职守,终于使加运河开挖成功。完成 了由“借黄行运”到“避黄行运”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黄河害运的问题,实现了治运科技革命的第二次飞跃。三是分析新时期黄运矛盾,解决运河通水、通航问题。近几年来,能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利用、开发运河、黄河的指示批示下发后,沿河沿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着力探讨处理黄运关系,解决制约发展的棘手问题。水利部联合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采取多种办法向黄河以北河段补水,于2022年4月,大运河全线通水,实现了运河通水的“百年梦想”。为解决运河通航问题,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已七次召开“运河论坛”进行探讨研究。南兵军、李殿魁、班开庆、王栋、许云飞、蒋传岗等许多领导、专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解决运河通航的不同方案,目前,正在进一步论证中。运河通航问题已列人国家战略,全线通航指日可待,这将是治运科技革命的第三次飞跃。以上事例足以说明,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思想精髓已深深印在沿运人民的心中。
五、加强“黄运两河”文化研究的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扮靓历史文化名片。
运用多形式多渠道,继续扩大宣传。宣传的重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两次对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指示批示;2019年在甘肃、河南,2021年在山东黄河流域考察时讲话。二是国家和山东省的《规划纲要》。三是与两河相关的特色文化品牌。省在过去对外宣传中对运河的品牌宣传不够。在山东和全国要叫响:“黄河在这里人海,泰山在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在里穿过口号。沿黄沿运城市要围绕两河的特色品牌,加大宣传如:枣庄市的“运河古城,大战故地”,济宁市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泰安东平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聊城市的“江北水乡、运河古都”,德州市的“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滨州市的“孔子故里,黄河之州”等,从而加深人们对运河与黄河重要地位的认识,增强开发建设两河自觉性。
2、突破难点,尽快解决两河的通航的问题。
要助推沿黄和沿运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尽快解决黄河通航和运河全线通航问题。要把黄河通航列人山东省“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顶层规划,主要要解决好水量少、泥沙多、河道窄,节制闸缺等难题。运河通航,主要是解决好“运河穿黄”问题。运河穿黄,目前已有多种方案,需进一步论证,找出最优方案,使山东的规划进入国家战略规划中。
3、整合力量,建立黄河、运河融合发展研究机制。
目前,省已建立了“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两个专门研究机构,都做出了很大成绩。要按照”思路,取召开联席办公会,联合举办研讨会,联合调研,信息交流,合办刊物,合设公众号平台等多种方法,助推研究,使研究成果进入党委政府决策。
4、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助推黄运两河文化研究。
沿运、沿黄各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都要仿照省的做法,建立专门的研究会、促进会企业联盟等社会组织。目前,沿运五市中,枣庄市的运河文化促进会已被注销,尚无专门研究机构,建议省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加强同枣庄市沟通协调,尽快恢复研究机构。
作者: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理事
来源|《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融合发展论文集》
编辑|苏平 卜玉叶
审核|刘迎水 王士兵
运河文化中心在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