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全县设5个镇,13 个乡。
夏镇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南,镇政府驻新河街北首路西。夏镇东与枣庄市薛城区金河乡为邻,西与傅村乡湖面相连,南靠昭阳乡,北接欢城镇和滕县的张汪乡。陆地面积 48.23 平方公里。1990年,社会户口为18918 户,72749人,其中非农业21201 人。
全镇辖7个管理区,62个行政村,(其中,居委会1个),66个自然村。
夏镇的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全境属滨湖平原区,有耕地面积 40883 万亩。境内有古运河贯穿南北,老薛河横穿镇境北部,自东北向西南穿过古运河入湖。新薛河在镇东部,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微山湖,为夏镇与薛城区金河乡之界河。
夏镇以农业为主,间有工、商、渔、湖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较大,1990年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大豆、地瓜等。建国初,耕亩单产100公斤以下。1990年粮田面积(含部分退水地,下同)3.68万亩,总产23844吨,耕亩单产648公斤。人均占有粮食千斤以上的行政村有45个。年产鱼虾25 吨。人均纯收入 765 元。
1950年,夏镇有铁业社1个。1990年,镇、村办、合营和个体办工业企业发展至1127处。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修理业、建筑、运输业者4660余人。
建国前,夏镇有两所小学,学生400余人。有“怀济堂”、“人和堂”、“南延寿堂”等数家私人药店。1990年,有市重点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 20 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0689人。有镇卫生院1处,医护人员87人;有村医疗点50个,乡村医生 72 人。
1932年3月,张光中在夏镇民众教育馆建立中共党支部,是今微山县辖境内的第一个支部。抗日战争时期,夏镇是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建立中共夏镇区委会。12月,在夏镇建立中共沛滕边县委。1939年4月,成立抗日联合办事处,均驻夏镇。
夏镇历史悠久。据1981年文物普查队普查,有李谷堆遗址(商代),昭庆寺遗址(周代),广戚城遗址(战国时期)。广戚城南门外,为东汉姜肱的故里。
来源|《微山县志》
编辑|苏平 卜玉叶
审核|刘迎水 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