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创新成果:由情感经验升华为价值观

宁拙说 2024-06-08 18:16:49

想象激活,经验唤醒只是价值观建构的前提,在阅读中或多或少受过感染的学生自然不少,可是自觉沿着情感之路求索,进而形成特有的阅读个性,建构价值观体系的学生实在凤毛麟角。阅读感染并非清醒的情感体验,正如生活中,孩子卷进情绪的浪涛,却难以以此为契机蜕变出新的自我一样。

在体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思想,即建构价值观,是艰难探究的成果。这里有两次升华,一是把情绪升华为情感,二是把情感升华为价值观。

感染的原初情绪很模糊,审美愉悦复杂微妙,既不能自觉到也难以理清。没有教师的指导,大都以此止步,就如生活际遇的刺激一样,很快消失。

比如,读《背影》的感染,学生就难以说清,是对父亲的怜悯,还是父爱的感动,还是祖母去世的悲痛的共鸣,还是愧悔的发现直至对父亲爱的觉醒;同时,这种感动到底是痛苦,还是愉悦,还是既痛苦又愉悦,到底唤醒我沉睡的什么情绪,等等。

可是,读者必须理清审美情绪,这就要思维的参与,否则价值观无从建构。自发短暂的情绪在理性的光辉照耀下发展为自觉恒久的情感,用明确的概念定义情感,是阅读和人生实践中的伟大发现。其中充满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思维,情感提炼是极有人生意义的认识活动,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

经过理性推理,我们发现《背影》里最集中的情感是痛苦,父亲的痛苦(失业之痛、丧母之痛、攀爬的艰难等)被“我”深切地感受到,从而唤醒对父亲的爱,催萌新的生命。这种复杂的推理迁移到人生,便产生丰厚的效益,人生不是往往沉湎于某些消极情绪而不能自拔,以至铸成可悲命运?

沿着理性之路攀越,情感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呢?从中发现什么人生真理?痛苦里藏着多少人生智慧呀!昭示着多么深刻的人生真理!价值观的诞生就水到渠成。

阅读大致分两个阶段,先是接受文本的影响,以作者的经验启蒙自我经验的觉醒;后是用我之经验干预文本,即创新阅读。干预文本的成果是价值观的诞生。其中的推理过程不仅有逻辑思维,还有灵感和直觉等,集中体现阅读的创新思维。

价值观的诞生是阅读的伟大发现,也常常是人生的伟大发现。价值观表达为观点,看似与教师讲授的教条相近,其实天渊之别。发之肺腑的价值观是情商与智商的有机统一,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鲜活的生命经验,洋溢生命元气,影响读者的行为,以至化进血液,变成信仰,成为生命的要素,而从天上掉下的教条面目何其可憎!

《背影》昭示读者什么人生真理呢?“不幸是亲情觉醒的契机”“爱是痛苦酿造的琼浆”“父爱深沉无言”“感动启蒙良知”等等。

如果说唤醒经验进入体验不容易,那么情感和价值观的诞生就非常艰难,没有深入研读,没有苦苦求索,特别是没有高度独立的阅读环境,价值观的建构只能是奢谈。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备课时,要寻找极有意义的学习重点,得出富有个性的思想,往往也煞费苦心。

教师的意义正在于此,把正确的阅读方法坚持贯彻下去,督促学生养成研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个性化的价值观。如果整堂课听不见声音,学生静静地研读文本,有什么奇怪呢?美国的中学生不是天天读书,然后写读书评论(这是作文的常见形式),教师只做一点方法和阅读书目指导?那才彰显阅读教学简洁的真理。

价值观是自我经验与作者经验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从思维品质看,沿两大方向探索,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从评价对象看,或者内容或者形式。不论从什么视角探索,价值观都是新经验的诞生,是创新成果,而不是作者思想的因袭。

事实上,作者的思想蕴藏于文本里,读者的任何评价都着上自我色彩,不可能跟作者的思想完全相同。比较肯定文本的价值观,批判或延伸的价值观更有意义,对叛逆个性和创新思维影响更深远。

文本是现实人生的反映,阅读建构的价值观是文化品格的重要内涵,是认识自我的智慧结晶,决定自我的发展方向。严格地讲,没有阅读素养即难有优秀的文化品格,自知的智慧就很有限,甚至丢失自我情感蒙昧。

同时,价值观的建构也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和阅读偏好,是喜好朴素还是华美,淡雅还是浓厚,抒情还是哲理,诗词还是小说,现代还是古典,国内还是国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适用文特别是议论文,同样拥有唤醒经验,激活情感的功能。纵然是议论性的适用文,也无不发诸作者肺腑,而读者在生活和言语实践中积淀的价值观同样渗透鲜活的情感经验,必然成为文本的参照,进而发生干预热情,进而诞生新的价值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