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光绪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仪,留下了2句让人泪目的话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2-20 11:25:44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位皇帝的事儿,真让人忍不住感叹!你想,在以前,皇帝的宝座那可是很多人拼了命都想得到的,可光绪却不一样,皇位对他来说可不是那种让人拼命争抢的东西。

光绪这一辈子,那真是既无奈又可怜,一辈子都被人拿捏着。他明明是皇帝,却根本没能力反抗。光绪病得很重的时候,听到慈禧挑了溥仪当接下来的皇帝,他就说了两句特别让人心酸想哭的话。

一、无能为力

光绪原本是能过上平凡却安定的一生的。他可是醇亲王的嫡长子,要是就这么长大的话,那肯定一辈子都没什么忧愁。不过,在光绪三岁的时候,同治帝去世了,同治帝可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哟。

同治皇帝驾崩的时候才二十岁,一个子嗣都没留下。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难题,皇位该让谁来继承?在当时的大清,只有慈禧太后能左右未来天子的人选。在选定天子这件事上,慈禧太后肯定会掺杂自己的想法。

慈禧是叶赫那拉家族的人,她就想让这个家族一直兴旺发达,这就是她的私心。慈禧的孩子没了,可她妹妹有孩子,于是才三岁的光绪帝就被带进皇宫里去了,成了未来要当皇帝的人。

在皇家,就算是亲父子、亲母子之间,都可能会为了权力以后就翻脸不认人,变得像仇人一样。光绪又不是亲生的,那就更不用说。当年醇亲王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难道就没反抗吗?反抗了,可是根本就没用。

就像前面说的,整个大清朝还有谁能改变慈禧的主意?这孩子可是醇亲王唯一的嫡子,醇亲王和福晋哪能舍得,可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其实光绪真不是最佳人选,想当年光绪才三岁,大家都知道“主少国疑”这种情况是肯定会出现的。而且那时候中国内部有忧患,外面有威胁,选个年纪大些的宗亲子弟难道不是更好吗?

慈禧当然也有她自己的想法,皇帝要是长大了,她就没法大权独揽了。光绪登上皇位之后,依旧像以前那样,由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执掌朝政。可慈安太后在朝廷里没什么存在感,最后还是慈禧太后说了算。

光绪还小的时候,慈禧对他还不错哟。光绪吃穿不愁,慈禧还专门给他找老师来教他。不过,这好也是有前提的哈,光绪得老老实实听话,不管说啥做啥,都得照着慈禧的想法来才行。

慈禧老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说她对光绪好得很,可实际上光绪打小就在压抑的环境里长大的。有件事得讲讲,慈禧一直让光绪听大臣汇报朝政,等光绪长大了,她却不肯把大权交还给光绪。

刚开始的时候,光绪年纪小得很,那些朝政方面的事儿他根本就听不明白。在这个时候,让慈禧来掌管朝政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可是,等光绪慢慢长大以后,慈禧却还是压根儿没有要把政权交还给光绪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康熙当年14岁就开始亲政了。可是光绪,都长到15岁了,慈禧却一点都没有要把政权交给他的意思。到光绪十三年的时候,慈禧才终于松了口,说要让光绪亲政了。

说是让光绪亲政,可好听的话归好听的话,实际上整个国家的大权还在慈禧手里。说是“训政”,其实就是把国家大权都攥在自己手里,光绪就只是顶着个皇帝的名儿,完全就是个傀儡嘛。

那时候,朝中的大臣心里都清楚,大清还是慈禧说了算。不管汇报啥事儿,都是直接跟慈禧说,当然也只听慈禧的想法。慈禧为了把光绪管得更牢,还让光绪每天都把当天的事情向她汇报。

这还不行,慈禧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光绪做皇后了。实际上,这个皇后就是用来监视光绪的。可这时候光绪已经长大了,他心里有远大的抱负,不想再这样过下去了。他是爱新觉罗家的后人,也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挽救当时的大清。

二、无力回天

年轻的帝王和掌权的太后之间的矛盾,那是越来越尖锐。而且,光绪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对朝政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了。

光绪十六年的时候,日本就对咱们国家不怀好意,老想着挑起跟咱们的战争。可是,经历了之前鸦片战争还有英法联军那两场仗之后,大清朝被打得都有心理阴影了。这么说吧,在整个朝堂之上,能主张打仗的人都没几个。

那时候,李鸿章带头的一帮权臣都琢磨着求和,可光绪皇帝特别干脆地就把他们的想法给否了。光绪在整个大清里头那可是主战派里少有的人物。为了能跟日本打上一仗,光绪就使唤李鸿章他们开始操办打仗的事儿,整顿军队。

在朝堂之上,光绪那也是有啥说啥。他讲,日本早就预谋好了,是日本先挑起打仗这事儿的,咱们当然得派兵去打他们!

光绪打那之后就一直在为打仗努力,他让筹备军费。可这时候慈禧太后,还拿海军的军费去修颐和园。得说一下,当时满朝上下都不想跟日本打仗,所以大伙对这仗都是敷衍了事的态度,那最后打败仗肯定是没跑的。

光绪指挥战争的时候,下面的人基本上都是表面听他的,背地里却不照做。这么一来,打了败仗之后,割地赔款就肯定避免不了。可是,光绪看到《马关条约》里的条款之后,当场就给拒绝了。在光绪的眼里,这条约上要赔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大臣们不管怎么劝他,光绪就是不签字。

没办法了,这几个人就去找慈禧太后了。光绪也跟慈禧讲了,说当下大清朝还是有和日本对抗一阵子的能力的,可别签这卖国求荣的条约。但慈禧还是认可了《马关条约》那些条款。

光绪不甘心,哪怕情况已经这样了,他还想努力挣扎一下。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光绪就认可了康有为他们提出来的“变法维新”,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戊戌变法。

三、一生无奈

可到最后这变法还是没成,袁世凯把光绪给卖了,把啥事儿都告诉慈禧太后了。

光绪连自己的行动都没法自己说了算,还咋去保护别人?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以后,立马就把光绪这个皇帝给囚禁起来了。那些主张变法的几个人,也没被慈禧放过。

谭嗣同他们被慈禧残忍地给杀害了,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俩人多亏在慈禧开始清算之前逃到别的国家去了,这才保住了命。

打那以后,慈禧就把朝堂上的大权全攥自己手里了,还把光绪给软禁起来了。打这往后,光绪那可就再也没法反抗。

打那之后,慈禧对光绪还是心存疑虑的。她怕光绪又像从前似的,不听自己的话,就打算找个人把光绪给替换掉,不过最后也没弄成。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慈禧慌张地带着光绪跑路了。光绪最后的十年,一直都被囚禁着,这么多年老是愁眉苦脸的,他的身体也就越来越差。

光绪三十四年的时候,光绪已经病得特别重了,躺在床上起个身都很困难。他心里明白自己没多少日子了,就问慈禧找的下一个继承人是谁。

光绪听到慈禧在自己病重后就把载沣之子接到宫中抚养,苦笑着说:“才三岁?咋不找个大点儿的?可谁又能违背太后的意思?”

结语

溥仪、光绪年幼时的样子,让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自己也是这般入宫的,而后就在这紫禁城里过了一辈子,压抑又悲惨,做皇帝,却连朝政都不能自己管。

也许他也在为溥仪重蹈自己的覆辙而感到惋惜。他并不知道,在他离世后没多久,慈禧太后也死了,慈禧想要再次掌权的愿望到底还是落空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