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正月的时候,后周禁军里有个大将叫赵匡胤,他搞了个“陈桥兵变”,兵变之后就披上黄袍当了皇帝,北宋王朝就这么建立起来了。不过,好多人都挺纳闷的,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完了,其实也就控制了开封城,那他咋就能对天下发号施令,这么轻松就把整个后周政权给控制住了?那些后周的地方藩镇为啥不敢起兵造反,反倒向赵匡胤表示臣服?
赵匡胤称帝之后,北宋就只出了两场叛乱,是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搞起来的,在历史上叫做“二李之乱”。嘿,这两场叛乱没多久就被平定下去了。这时候,其他的藩镇都跑到京城去朝见赵匡胤了。就连后周的那几个外戚,就像柴荣的岳父、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还有郭威的妻弟、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他们也都没造反。那赵匡胤为啥这么轻松就把整个天下给掌控住了?
其一,掌控京城,让天子禅位。开封就一城,可它是后周王朝的核心。赵匡胤拿下开封后,立马控制住包括宰相在内的所有朝廷大官,还逼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这是篡位没错,但他还是用了“禅让”的法子,这么着,他就能光明正大地统治天下了。
其二,篡位夺权这种事,那可太常见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到处都乱哄哄的,就像“城头老是换大王旗”一样,改朝换代就跟家常便饭似的。后晋有个大将叫安重荣,他就说过,“天子难道是天生的吗?谁兵强马壮谁就能当”。在当时人的观念里,这种篡位夺权的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就拿柴荣的岳父符彦卿来说吧,他本来是后唐的大将,后来又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这几个朝代。
其三、重兵在握,天下都不放在眼里。“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可是赵匡胤能夺得天下的关键所在!说实在的,赵匡胤称帝的时候,好多地方藩镇心里头都不服气,可他们为啥不敢起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匡胤手里兵多将广。赵匡胤称帝之前,是后周的殿前司都点检,整个殿前军都归他管,而且,他的好朋友都在侍卫司里担任重要职位。
后周的禁军是由殿前司和侍卫司组成的,大概有19.3万人,都驻扎在开封城及其周边。后周世宗在位那时候,对禁军做了改革,搞了个“选练”制度,就是把藩镇军队里身材高大魁梧的人挑到朝廷禁军里来。这么一来,地方藩镇的力量就被削弱了,朝廷禁军的战斗力却增强了。所以,地方藩镇根本就打不过朝廷禁军。
其四,藩镇势力弱小,钱粮也不够。后周太祖和世宗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搞了些改革,目的是削弱藩镇的力量,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点,把诸道作院给废除掉,不让藩镇制造兵器。952年的时候,郭威下诏书把诸道作院给停了,还说“要挑选诸道的工匠,到京城的作坊去,好让他们干活”。这就是说,后周不准地方制造武器了,要把武器制作归到朝廷的管理里面。
第二,不许藩镇插手地方民政。从唐朝末年开始,地方的财权、军权和行政权就一直被藩镇掌控着。后周察觉到这个情况了,于是多次下诏书,不让藩镇掺和地方民政的事儿。这么一来,藩镇的权力就被限制住了,藩镇的实力也跟着受损了。不管是兵力也好,钱粮、武器也罢,都被朝廷给制约住了。所以有些藩镇心里虽然不乐意,可也不敢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