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饱受战火,执政多年前后行事矛盾的唐德宗李适

luke看世界 2022-01-07 15:51:53

唐德宗李适,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是晚唐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李适十四岁就经历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看惯了战火,在位期间着实做了不少事,但李适在位前后却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公元762年,李适的父亲代宗继位,李适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平定安史之乱的职责,次年,李适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将领的帮助下成功覆灭史朝义的叛军势力,结束了八年的动乱。764年李适被册封为皇太子。

779年,代宗病逝,李适正式登基为帝。经历过动乱时期的李适在为政早期十分节俭,而且李适并不认同代宗对于宦官的任用以及对于地方藩镇的态度。因此李适在位早期最主要的行为就是疏远宦官和削藩之举。

李适深刻看到了有兵马又不用交税的地方藩镇的危害性,因此一上任就着手削藩,甚至到了不惜动用武力的地步。河北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亲的职位,当时的藩镇父子相传是常态,李适对此深恶痛绝,因此严词拒绝了。这一举动自然让地方节度使开始忌惮,于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田悦、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三人与李惟岳密谋,想要起兵反抗。李适知道了马上调兵戍守,还亲自在长安犒劳士兵,这次平叛过程十分顺利。但是,藩镇的担忧和不满犹如星星之火迅速燎起大火,形势很快急转直下。782年,爆发了四王之乱,卢龙节度使朱滔、成德王武俊、淄青李纳、魏博田悦纷纷称王,共同反对李适。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元帅、太尉、建兴王,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蔓延。783年十月,泾原兵马在途经长安前往平叛的途中,因为朝廷答应的奖赏没有兑现,士兵发生了哗变,引发了著名的“泾师之变”,李适仓皇出逃。

李适在出逃过程当中,以往信任的大臣竟然都无法召集一兵一卒护卫自己,反而是一起奔逃的几百名宦官牢牢的护着自己。藩镇策略的失败、信任大臣的无能、疏远宦官的忠心,这一切也让李适深刻怀疑了自己以往的行事。

经历大变的李适行事也发生转变,他随之下达了罪己诏,对节度使们的行为愿意既往不咎,大部分起兵的节度使见此纷纷投降,上表告罪;之后在李晟、李泌等人的活跃下,成功剿灭了剩余的叛军,收复了长安。

重新回到长安的李适自此调整了自己的政策方针,对于藩镇从原来的武力削藩转变为了姑息,对于宦官的疏远也变成了重用,让宦官担任军队的监军。在经历了落魄生活后的李适也变得喜欢钱财,追求奢靡了起来,甚至直接要求地方进行进贡。

公元805年,李适病重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这位在位二十余年的皇帝一生功过参半,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之后,在德宗朝也是起起伏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