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蜀汉功败垂成的无奈;斩马谡:丞相痛彻心扉的失望

采蓝说历史 2023-11-04 14:59:06

丞相为了继承先帝遗志光复中原,在其主政的12年之中,先后六次兵出祁山(严格意义上应该是五次北伐)。因为丞相主政的前5年都用来给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填坑了,所以六出祁山其实就是发生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7年时间内,相当于一年一次。从这样高密度的节奏中也可以看出,丞相是真正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苦心孤诣、屡败屡战。

在丞相的六出祁山中,其实成功机会最大的是第一次北伐。原因很简单,魏强汉弱,第一次北伐主打就是一个曹魏在西线战场没有来得及布置针对性极强的防御,蜀汉能打出出其不意的效果。后面的北伐中,曹魏调集名将重兵把守了要隘关卡,打起精神盯住蜀汉的一举一动,蜀汉基本上就彻底丧失了争取胜利的主动权。

在丞相的第一次北伐中,最为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便是“马谡失街亭”,因为马谡丢失街亭,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意图全部付之一炬。所以在历史名场面“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中,丞相那种痛哭流涕的样子真是让人无比的心痛,他既是为蜀汉骨子里那种无力感而哭,也是为自己错用了不争气的马谡而悔恨哭泣。当然,失街亭也只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

话不多说,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失街亭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吧,顺便反思一下咱们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227年年底,丞相正式筹划第一次北伐,宝贵的人生第一次,你终于要来了。

针对第一次北伐,一生谨慎的丞相其实是做了周密的策划设计和部署安排的。

他否定了冒险主义者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咱们手里的筹码有限,容不得这么挥霍去冒险,好钢用在刀刃上,咱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也策划了利用降将孟达对曹魏进行东线兵力牵制的借刀杀人方案。他派了一个叫郭模的人去诈降曹魏,然后把孟达意欲投靠蜀汉的消息透露给孟达在曹魏的政敌魏兴太守申仪,申仪自然欣喜若狂地向组织汇报了这一消息。这样一来,曹魏便要平叛孟达,荆州方面的军事力量就被牵制住了。奈何当时都督荆州军事的是汉末最后一位大神司马懿,这位“忍者神龟”当机立断,一方面派人稳住孟达,另一方面先斩后奏,率兵昼夜行军,仅用了8天时间就兵临城下把孟达给包围了,成功绞杀了孟达。从而让丞相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虽然孟达没能如丞相所愿地发挥出应有的剩余价值,但是雄才伟略的丞相在西线按部就班的北伐事业还是进行得相当顺利的。主要原因是,曹魏自从曹操当年撤出汉中之后,就对西线采取了以防守为主的国防政策,再加上这些年,蜀汉一直没啥动静,在防务上相对比较松懈,兵力布置上也比较单薄。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多年未见烽火的陇西一见丞相兵出祁山,便在恐慌之余反叛响应了,雍州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瞬间归汉了。这一下搞得曹魏朝堂震惊不已。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为什么这么轻易就投降了呢?这跟曹魏的国防布置有关系,曹魏没想到丞相北伐会兵至陇西,以为蜀汉即便要北伐也是直奔关中,所以把兵力都集中在关中,尤其是长安一带。陇西的防务十分空虚,诸葛亮大军压境,人家不愿意拿鸡蛋去碰石头也是情有可原的。

天水、南安叛变后,陇右三郡就只剩下一个陇西郡了。

但其实陇西太守游楚也并不是决心以身殉国,人家只不过是先看看动静再说。如果曹魏的援兵及时赶到,他就拿起武器抵抗,坐实自己曹魏忠诚的名义;要是曹魏的援兵到不了,那他就顺势投降,毕竟他也是身不由己。这一点从游楚在南安“伪军”带着蜀汉兵力兵临城下时明确开出的投降条件就可以看出。游楚的表态很明显:只要你诸葛亮能断了陇道我就投降。

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西

这种有利形势下,丞相只要顺势拿下失去陇西三郡兵力支持的祁山堡,顺势攻占独木难支的上邽,再派兵卡死曹魏的上陇通道,则陇右可以一举平定。

但是,后来诸葛亮最后为什么痛失好局,没有平定陇右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司马懿破坏了他的东线牵制计划;比如祁山堡出乎意料便成了钉子户,耽误了诸葛亮宝贵的时间;比如曹魏大才郭淮阴差阳错地在原本不该出现在陇右的时间内出现在了陇右,然后在上邽把握大局,组织了有效且顽固的抵抗……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条,诸葛亮没能及时断陇。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偏离预想的复杂情况下,诸葛亮逼不得已要分兵断陇。因为只有把上陇通道断了,才能切断魏军从关中方面赶来的援军,才能关门打狗地平定整个陇西。

上陇的通道其实有四条,但这四条陇道最终都要在略阳这个点汇集。也就是说,魏军从关中上陇,有四条道可以走,但真正要赶往陇西战场,都必须经过略阳。

所以,理论上诸葛亮断陇有两个选择:把上陇四道都卡死和卡死必经之地略阳。但实际上诸葛亮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卡死略阳这个战略要地。因为诸葛亮手里的兵力有限,没法分出四支部队去扼守上陇四道,只能派出一支部队去卡死略阳,为自己的大部队平定陇西争取时间。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战场上必须做到分秒必争了吗?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间就是生命,谁也不知道僵持一段时间之后,战局会变天成什么样子?诸葛亮如果不是被祁山堡、上邽和观望的陇西郡拖住,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就会轻松达成。但是被拖住了,就必须要与时间赛跑,要抢在曹魏援军抵达之前,摆平一切。

综上所述,后来马谡守街亭的战略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截击援军,为诸葛亮的正面战场争取时间。简而言之就是“断绝陇道”。

但是这么一个关键任务,为什么会落到马谡身上呢?当时宿将还有不少,同志们在讨论中觉得魏延、吴壹都是很好的选择,但丞相却执意选了马谡。

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没有实际统军经验的马谡去独当一面呢?其实有两个客观方面的原因和一个主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夷陵惨败后,蜀汉集团的人才凋零太快,人才断层非常严重。比如马谡的哥哥马良如果没有在夷陵之战被烧死,按照能力、资历、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条件,这个光荣的任务都会是马良的,而不会落到马谡头上去。而以马良的能力和阅历以及性格,断然不会犯马谡那种低级错误。

第二个客观方面的原因是扼守略阳截断魏军增援其实并不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东汉开国时,云台将来歙早已为大家演示过该怎么操作了。当年,刘秀与西北狼隗嚣鏖战陇山时,来歙率2000孤军穿插山林,抽冷子占领了略阳。结果在刘秀战略性放弃他们和隗嚣调集数万兵力反攻的情况下,确保略阳城四个月岿然不动。

最后一个主观方面的原因便是诸葛亮对马谡确实是有一定的私心。诸葛亮和马良、马谡兄弟的私交都非常好,平时称兄道弟不说,工作上也是重点培养。没办法,张罗不开的丞相只能尽可能在自己的亲信之中去选几个可造之才重点培养。也正是因为这点私心,诸葛亮决定把这个并不艰巨的任务交给马谡,多少有点帮马谡刷业绩的用意在里面。

自此,基本上把为什么要守街亭和为什么会安排马谡去守街亭介绍清楚了,至于大家热议的“为什么不让魏延去守街亭”问题,咱们后面在合适机会再给大家解释。

马谡是如何丢失街亭的?

马谡奉命去堵陇道的关键口子——略阳地区(今秦安县陇城镇),其实是一个相当好完成的任务,因为略阳地区是魏军上陇之后南下的必经之路,你卡在这个地方,可以选择的战术方案是非常主动而且丰富的。

略阳地区是唯一的南下通道,魏军如果真的从此南下,你甚至根本都不要击溃他们,也不要担心他们偷渡过去,盯死他们的粮道就行了。

如果魏军不搭理你们,直接迈过你们,放他们过去就是,然后断了他们的供给线,饿死他们;如果魏军留下小股兵力来策应保护粮道,你们完全有能力吃掉这股小分队,再断他们的粮道,吃不掉也没关系,钻空子袭扰粮道照样能达到效果;如果他们留下大量兵力围困你,那么他的增援部队就达不到效果,属于给南边的丞相送菜;如果他们决定先彻底拔掉你这个钉子再南下,你们完全可以采用拖字诀,等丞相那边完事了,合围或者击溃他们……总而言之,只要你不败、不溃,主动权就在你手里。

丞相交代得清清楚楚:你马谡只要守住略阳地区就是大功一件。可是呢?言过其实的马谡是怎么执行命令的呢?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他觉得自己很牛逼,把丞相的话当耳边风了。守住略阳算什么,老子要超额完成任务,要击杀来增援的魏军,这样才能显示出我的能耐。马谡改守势为攻势,把部队全部带到了南山之上,坐等魏军到来之时,俯冲杀敌。

到此有些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安排给马谡任务是据守略阳地区,为何最后变成了守街亭了呢?这是否存在诸葛亮事先没有摸清情况的嫌疑?然后,马谡率军赶到街亭,却发现街亭城防破败,根本守不住,所以才率军上了南山?

朋友们多虑了!没错,街亭城并非原略阳城,街亭全名是街泉亭,归属略阳地区管辖。从常理来讲,丞相安排的“据城”任务,应该是指当年的英雄景点略阳城。但为什么最终选择在同一区域不远处的街亭城呢?说明丞相是经过实地考察的,他觉得年久失修的略阳城的在阻击条件上比不上街亭城了!故而,安排马谡去守街亭。

丞相办事,永远是值得大家放心的。如果街亭和略阳都不堪重任的,丞相一定会派人去抢修的,要知道丞相为了这次北伐,出动了几十万人的工程队,不会省这点活的。

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

这也可以看出,丞相这次就是安排你马谡去守城的,而且是去守可以守的街亭城的。不是叫你上山,不是叫你去主动出击。你的战略任务不是歼敌,而是为我主力部队攻占祁山堡和上邽争取时间。

如果大家还要抬杠说,万一诸葛亮百密一疏呢?就是没有事前去考察战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地给马谡布置了作战任务,结果马谡一到现场发现不对劲,才率军上山的。那好,咱们以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打陈仓为例,当时陈仓守将郝昭手中仅仅有千余人,面对丞相的数万兵力,都能做到抢修城池御敌,效果还非常不错,你马谡为啥不能抢修一下街亭城?时间上绝对来得及的,人家郝昭边打边修都来得及,你以逸待劳来不及?

总而言之,失街亭的首要原因就是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马谡想法很多但能力又跟不上,导致丞相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马谡这货仗着他跟丞相的关系好,把丞相的话当耳边风了,到了战场就弃城不守,而是带兵上了南山,准备等张郃带兵赶来之机,给魏军来个居高临下的冲击波。

当时马谡的先锋王平就对他说:你就算不据城,你也不能舍水上山啊!你最起码大军守着河水驻扎,将少量伏兵安排在山上去啊!马谡啥反应?那绝对不行,山上的人太少了影响我的发挥,我就是一举冲垮他们!王平多次劝说无效,只能作罢。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

看马谡这货说的这话,山上举措烦扰?山上啥都没有,营寨、防线等都要重新构造,能不举措烦扰吗?关键是街亭城有现成的,你不用呀!真是个二百五。你驻扎在街亭城里,张郃仓促赶来,是否带了攻城器械都难讲,你不是稳操胜券吗?你诸葛大哥用心良苦地给送功劳,你却在这里瞎得瑟,你对得起他吗?真白瞎了丞相杀你时流的那些眼泪。

就这样,马谡信心满满的迎来了千里迢迢的张郃。张郃一到街亭,都感动要哭了。马谡兄弟,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呀,你这是可怜老哥鏖战西北几十年都没立下什么大功劳,给我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呀!谢谢啊,老哥我笑纳了哈。于是,果断派兵抢占了马谡的水源。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这里有一说一,马谡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安排兵力守水源,而是只安排少量兵力去守这个命根子(从引用资料中可知)。

张郃断了马谡的水源之后,马谡的心态就崩了,再被张郃率军一攻打,居然瞬间崩溃了,真是丢人现眼。你的冲击波哪里去了呢?你的居高临下哪里去了呢?

蜀军大败之后是啥状态呢?唯有仅带千余兵力的王平还比较争气,吓唬住了张郃,收敛败兵撤了回来。

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其余人呢?溃败了呗!溃败到了啥程度呢?失联了呀!

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

都说丞相不善于将略,但这种败仗终其一生,也就是因被马谡坑了而唯一发生了这么一次。

再跟大家说一点冷门消息,其实只要马谡这货不这么顶用,只要能有历史上另一个被嘲讽千年的纸上谈兵的赵括一半的本事,能在被断了水源之后,组织有效抵抗,或者能在吃了败仗之后及时收拢残兵,稳住阵脚,蜀军仍然有翻盘的机会。因为丞相已经率领后军赶至离街亭不远处了。

丞相大抵是接到了马谡瞎胡闹的消息之后,深知要出大事了,然后火速来救场的。只可惜,在离街亭只有数里路程的时候,丞相接到了蜀军已经溃败的消息,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只好退兵作罢。

街亭之战至此彻底结束!

让人不解恨的挥泪斩马谡

民间有很多人说诸葛亮不会用人,尤其是那些什么成功学大师,对于这种言论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如果可以选,谁愿意用低配版的马谡,而不愿意用高配版的马良?但是,咱也要实事求是地说一句,丞相也不是完人,他这一次重用马谡确实是他用人方面唯一一次败笔,虽然这次败笔严格意义上来讲,还算不上是丞相考虑不周,而是马谡这个人太扯犊子了。(原因前后都有提及)

尽管丞相是觉得守街亭的任务不算太重,让自己的嫡系势力去顶了这个功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丞相却没有想到,往往是最亲密的人伤你伤得最深。

如果丞相派任何一个其他将领去守街亭,他们都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违抗军令的,因为军法处置不是开玩笑的。包括脑后有反骨的魏延。

说到这,就跟大家聊聊诸葛亮为什么不选魏延守街亭吧!

魏延这个人有三个特点:资历老、性格傲、脾气大。咱不冤枉他哈,看资料:

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是先主一手提拔起来的,汉中之战后当了汉中太守。在刘备去世之后,那是除了诸葛亮老子蜀汉第一人的存在,别人看着他都要躲着走。而且想法特别多,每次作战就想着单独行动,把自己当成了蜀汉的韩信了,深意其实是我不服你诸葛亮。而且,丞相不满足他的要求后,这货还经常背后发牢骚,说自己是怀才不遇,诸葛亮是识人不明。

看到这,如果你们是诸葛亮,魏延这种人你敢重用吗?重用了就是另一个孟达、李严。大家都很难想象,如果真让魏延去守街亭,立了那么大一个功劳之后,魏延不知道要怎么得瑟了。他更加强硬地找诸葛亮分兵,怎么办?蜀汉那么小的体格,经得起分兵吗?

所以,大家不要再去批评丞相没用魏延去守街亭了,是你你也不会,人事安排永远不单单只考察能力的!

丞相为什么要安排嫡系马谡去捡这个大功劳?不就是想培养嫡系,然后进一步提高自己在蜀汉军界的威严吗?借此来压制魏延、李严这种人吗?蜀汉不是没有你们就不行,以后少拿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说事。

关键是,丞相并没有选择在风险极大的事情上去培植嫡系,守街亭简直就是躺赚功劳,是个正常人都能干得来的。所以,也不要过多去责怪丞相徇私启用马谡,还是那句话,如果是你在丞相那个位置上,你也会这么做。

聊聊失街亭之后的事情吧!在丞相回师之后,对这次北伐行动进行了反思和考核,吃了败仗的王平和高详(诸葛亮去救马谡时,被郭淮趁机打了他一竿子)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因为人家确实没有犯错,没有责任。王平甚至还得到了提拔。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自降三级。罪魁祸首马谡呢?等待他的自然是著名画面“挥泪斩马谡”了。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马谡这货在兵败之后居然跑路了,是丞相派人把畏罪潜逃的他抓捕归案的。真是臊得慌!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斩马谡的时候,丞相哭了,哭得相当伤心。

丞相的痛哭流涕大抵有这么几层意思在里面:一是自己的心被马谡伤透了,咋就这么烂泥扶不上墙呢?二是难辞其咎的愧疚感,尽管自己各方面都考虑周全了,但自己徇私任用马谡最后还是出了大篓子;三是为日渐渺茫的北伐希望而哭,最好的一次机会就这么功败垂成地浪费了,曹魏开始醒悟过来了,北伐之路注定难上加难了。

篇幅已长,就最后说点总结和反思吧。

历史和生活很多时候往往是对弱者要苛刻得多的,你是弱者就必须精准地抓住那有限的稍纵即逝的机会,并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一步都不能走错,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否则还是于事无补。而强者的容错空间则大得多,比如曹魏集团,我被你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又怎么样?只要我能及时补救,我就随时可以拿回优势。就算陇右高原被你蜀汉彻底占了又怎么样?我跟你在关中平原决战还是有优势!就算关中平原我也没守得住,你不顶多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你能保证你能像秦国一样横扫六合吗?

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不太会去理解弱者的不容易,反而会格外挑剔地在弱者身上找毛病。当然,这并不是说诸葛亮徇私任用马谡这种事不值得我们去批判和反思,而是希望大家在批评诸葛亮的同时,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不会这么干?你又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为了批评的批评毫无意义,但回避批评的赞美也毫无意义。这就是咱们要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的用意所在!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