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治国无能,却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和器物鉴赏家。
这一天,徽宗在观赏商周时期的铜器和自己制作的仿古器物,看到那鎏金器物金碧辉煌,爱不释手。
他抬头一望,见桌上有白色和绿色的玻璃瓶子,突发奇想,要是在透明的玻璃瓶内鎏金,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效果呢?于是叫来宦官,找出十多个玻璃瓶子,要他们交给宫内的匠人,在玻璃瓶内鎏金。
宦官拿到瓶子急忙去找专为皇室服务的御用工匠。工匠们听说是玻璃瓶内鎏金,看到那玻璃瓶子呈葫芦形,小口大腹。玻璃太薄,极易破碎,经不起碰撞,大家束手无策。
小宦官等了一会,见还没有人出来承担任务,很不高兴地又寸工匠们说:“这是皇帝交下来的任务,你们必须完成。”
工匠们马上回答:“我们不是不做,实在是太难了。要在瓶子内壁贴金,必须用铁蓖子熨烙,才会使内壁和鎏金天衣无缝,可是,这玻璃瓶口窄小,装不下铁蓖子,硬是要去镀的话,会把瓶子搞坏。我们宁愿担不会做的罪名,也不敢冒险接受这个任务。”
小宦官觉得工匠说的也有道理,不再勉强,只好把这些瓶子拿回去,暂时放在箱子里收藏起来。
小宦官知道徽宗是一个兴趣转移快,又好忘事的主儿,因此也没有马上去禀报。
一天,小宦官去宫外办事时顺便带了一件玻璃瓶在身上,办完事之后来到街上蹓跶,看见店铺里一位锡工正在给陶器镶上金属,轻敲细磨,做工极为精致;另外还有一些鎏金的器物摆在旁边。
小宦官仔细观看了一阵,了解一些鎏金的情况之后,便把身上的玻璃瓶拿出来,对锡工说:“师傅,能不能在这瓶子内壁镀上黄金?”
锡工接过一看,对小宦官说:“明天早上来取吧。”
第二天早上宦官赶到店铺一看,那只镀好黄金的瓶子早已放在柜子上了。
宦官大为惊讶,对锡工说:“师傅镀金的水平这么高,为什么要屈居在这简陋的小店里?”
锡工回答说:“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小宦官连连摇头,把宫内无法在玻璃瓶内镀金的事告诉了锡工,称赞锡工的技艺大大超过了宫廷内那些御用工匠,并要锡工一起进宫,承担为玻璃瓶内壁镀金的任务。
锡工没有犹豫,跟随宦官入宫了。
宦官向徽宗报告了锡工可以承担为玻璃瓶内壁镀金的事,并把锡工鎏好的瓶子交给徽宗。徽宗看到玻璃瓶子白色之中透着金黄色,有的地方色彩交融,和没有鎏金的玻璃瓶相比,色彩丰富。徽宗想看看玻璃瓶内的鎏金工艺,便来到后苑。
锡工开始进行表演了,只见他取下一块金子,反复锻冶,打成像纸一样的薄片,接着拿起薄金片裹在瓶外。
众工匠一见,开始嘲笑起来:“这样谁不会做,看来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工匠,哪里能做那样难的活呢?”
锡工听了只是微笑一下,并不做声。过了一阵,他剥掉裹在瓶上的金片,用筷子夹住放入瓶内,然后把水银倒入瓶内,盖上瓶口,把瓶子拿在手中摇动。
一会儿,那金片竟妥帖地附在瓶子的内壁,看不出半点缝隙。
最后,锡工又用手指把内壁上的金片压按均匀。这样,瓶内贴金大功告成了。
众工匠看完锡工的表演,一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锡工表演完毕,向徽宗上奏说:“玻璃质器物易碎,不能用尖硬的东西去碰撞。惟独水银这东西柔和而又质重,慢慢放入瓶内,不会搞坏瓶子,虽然水银和金子放在一起,会腐蚀金子,但腐蚀是在瓶内里侧,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徽宗看了锡工的表演,大为高兴,吩咐部下,重赏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