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人们赫然发现,高居十大将第二位的人,竟是因长期养伤而在解放战争中全程缺位的徐海东。这样的安排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就连徐海东自己也向中央提出,给他评大将衔实在太高了,请求降低他的军衔。
当毛主席得知这个情况时,却坚持认为,徐海东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给他评大将衔并且排在第二位,是恰当的。
毛主席还曾提到一件事,那就是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资金严重短缺,正是徐海东在这个困难时刻,从红二十军的经费中慷慨地拿出了五千元,才使得中央红军度过了难关。
这不由得让人们猜想一个问题:如果1935年徐海东没有把那五千元钱借给中央,他还会在20年后成为排名第二的开国大将吗?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徐海东借钱给中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确实面临着很困难的局面: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将士们亟需休整,但部队已是囊空如洗,无法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在当地又缺乏群众基础,天气又越来越冷,因此缺钱的问题非常突出。
面对这个难题,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特别发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资金问题实在太难啦!
毛主席考虑了很久,决定找一个人借钱,他就是比中央红军早了一个月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
为什么是借呢?因为红二十五军在名义上属于红四方面军的编制序列,而毛主席所在的部队是红一方面军,而当时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由于张国焘的原因而存在严重的隔阂。
基于这个原因,毛主席虽然派人拿着写的亲笔信去找徐海东借钱,但对于能不能借到钱,却心里没底。
没想到徐海东看到毛主席的亲笔信之后,毫不犹豫地答应借两千块钱。当他得知二十五军的账上还有七千块大洋时,竟非常慷慨地拿出五千块,也就是一大半的资金,拨给中央红军使用。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对毛主席派来借钱的人表示:就算红二十五军不吃不喝,也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中央红军和毛主席!
可以说,徐海东不仅在经济上给危难之中的中央红军雪中送炭,还在精神上给予毛主席以最有力的支持——红一方面军也是革命队伍,中央红军绝非孤军作战!
对于徐海东慷慨解囊的大义之举,毛主席一直铭记在心,因此在1955年评衔,即便外界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毛主席却坚持要将徐海东放在大将这个级别里,并且仅次于战功极其显赫的粟裕之后,名列第二。
那么如果徐海东没有当年陕北借钱的功劳,徐海东还能成为排名第二的大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徐海东从1940年1月开始,就因为伤病原因基本上脱离了部队,长期处于休养状态。直到1954年10月,他才在中央军委、国防委员会任职,但工作也不多。
也就是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徐海东是全程缺位的。
反观大将中排名比他低的黄克诚、陈赓、萧劲光、谭政、罗瑞卿、许光达、王树声等人,哪一个不是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呢?陈赓甚至在抗美援朝战争曾担任志愿军第二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这样的战功是徐海东远远不及的。
而如果论资历,上述大将当中任何一位的资历比起徐海东来都差不了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观来讲,抛开战功和资历,徐海东将军能被评定为大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是陕北红军硕果仅存的代表人物。但仅仅靠这一点,显然不足以成为徐海东名列十大将第二位的原因。
总而言之,如果1935年徐海东没有借五千大洋给毛主席,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那么他极有可能无法成为排名高居第二的开国大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做假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多角度地评说历史人物在某个特定历史时空中的贡献。至于评说得是否合理,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