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大集体干活“磨洋工”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4-13 12:40:43

看到网友“检校尚书”的文章“大集体到底是不是磨洋工?”,很有感触,因为这种争论网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持肯定态度的和持否定态度的主要的分歧就是。

否定有磨洋工现象的证据就是热火朝天劳动场面的照片、宣传用语、推理。

持肯定态度的是看的结果,比如产量上去了吗?天天忙活还有不少的农田不能按时播种和收获。

看看截图中这位网友话,是否定大集体存在磨洋工现象具有代表性的言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集体比分田要勤快的多。

我不知道他这种勤快是怎么定义的,是不是按时出工,出满勤干满点,一年三百六十天不休息,过革命化的春节。

不过你知道吗?正是这种劳动方式才造成了磨洋工。

农活是季节性,除了抢种抢收的季节忙活一些,平时没有多少要紧活干。

包产到户初期,还是在一些人讥笑农民又回到人拉耧、牛耕地的劳动条件下,农民用不到生产队出工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把地里的活干的很好,而且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地里不见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为什么?

按照一些人说这是农民懒了,怕吃大苦、流大汗,但话说回来不也证明那时干活没效率吗?

农活不像工厂流水线作业,必须大家互相协作,那就必须大家按时上下班。

绝大多数农活都是各干各的,你就是一万个人在一块地里除草,也是一个人一个锄头,自己干自己的活,暂且不说别的,就是大家你争我赶的干活,你要集合人吧,干完一块地要转移地块吧!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集合人,转移地块走路派活上了。

包产到户后,农民自己干活,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趁天凉快,一大早晨干完了生产队一天的活,剩的时间可以干的别的生意或是在家休息。你说这能算是懒吗?

2、说(生产队)大家互相监督、迟到不得、偷懒不得,因为大家都看着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不了解农村实际 想当然!

我国农村一直是人多地少,平时地里没有多少农活,但那时的农民都是专职农民,只能出工干农活,而且那种体制还要保证天天出工,还要保证人人有活干,因为社员是要按工分分配的。

这就造成了人多活少,三个人的活十个人干的局面,所以平时干活不需要你争我赶,因为一是没有要紧的活,再说早干完了也不能早收工,队长也不会催,因为为了保证天天出工、有活干,队长也要没活找活。

七十年代,我经常跟着大人去干活,比如玉米、谷子间苗什么的,我们小孩就跟着拾去掉的小苗,回来喂羊或小兔子。

那时干活都是说说笑笑,不紧不慢,而且干活也是漫不经心,很多小苗、弱苗留下了,把大苗、壮苗给去掉了。

看看下图是我们邻国大集体农民的干活场面,其实那个时代我们也是这样。有的人会拿出我们一些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干活场面来反驳我,但是要知道挖河打堤是在农闲的季节的事,生产队大多数时间在干一些可干可不干,为出工而出工的活,不需要偷懒,就是磨时间,混工分。

再看看下面这张黑白照片,是我们生产队时期的劳动场面,看看这么多人就在这狭小地段上干活,就是边干边说笑,慢慢悠悠的干,需要偷懒吗?

反过来说,如果早干完早收工,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

如果早干完不能早回家,早干完了也要靠到十一点多才能收工,还让队长作难找活,那你说,干快了干嘛!

3、这位网友说“分田单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甚至荒田”

网上一直就有大面积撂荒的说法,但是如果有撂荒,那也是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山坡丘陵地,之所以撂荒,一是收益太低,而是不愁吃喝,有其他挣钱的门路。

好的耕地谁会撂荒,分田单干后农民想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干比较准确,农民可以趁一早一晚凉快的时候干,也可以打工之余干,灵活安排,即干好了地里的活,又不耽误干其他的挣钱,人还少受罪,只有懒人才会有包产到户后,农民没人管了,变懒了的想法,这种人如果是农民,生产队也是经常偷懒耍滑的主儿。

我看了一下这位网名为“陆78216410”网友的信息,是个退休人员,这也就难怪有这种推论,根本不是农民。

我上网查了一下磨洋工的解析:

磨洋工的意思:指工作懒散拖沓,拖延时间。

因觉得无趣,觉得无用,或无能为力而应付差事,或迫于压力装模作样,等待结束。

我和“检校尚书”的观点是一致的的。

一些人包括检校尚书的老父亲都被一些现象所迷惑,以为一年到头的忙碌,有干不完的活就不存在磨洋工现象,其实这真是干活“磨洋工”的主要原因。

因为事实上,每人就一亩多地,专职的农民根本没有那么多活可干,你天天忙碌,正是因为效率低,磨洋工!

其实农民是不愿意磨洋工,磨洋工其实都是无奈的,是人民公社生产队那种僵化的体制造成的。

造成磨洋工的因素很多,比如:

一、人多活少,按点上下班。

不想磨洋工都难,一是干活的时候不紧不慢聊大天,再就是到地头歇半天,妇女纳鞋底、男的吸袋烟,有有会过日子的给家里喂得猪羊兔子拔点草。没活也要找活,活少也要按时出工收工。

社员不出工上面知道了要追查队干部的责任,都在大干快上,怎么能休息,没活找活

二、领导瞎指挥,社员消极抵制,应付公事。

那时,上面的领导想起一出是一出,而且动不动就检查评比。

比如,拆老炕、挖茅厕里的砖,砸碎了当肥料。有没有肥效不说,你拆了人家的炕就要给人家盘新的,你挖了人家的茅坑,就要给人家新砖,其实成本很高。

但这种事情上面领导说了,下面就得干,因为要检查。

土坯用木榔头还能砸碎,茅坑里的砖用铁锤子砸!可想而知,锤子能砸多碎,砸了也不能上地。

我清清楚楚记得,挖的茅坑的砖堆在村西空地上,记得检查的那天,二十多位妇女搬着马扎,拿着锤子,在路边树下说笑,等着检查的车队(自行车)到来,检查的人员是公社干部带着各大队的书记。

听到队长招呼一声,“检查的来了,快干!”

妇女们各就各位,乒乒乓乓的砸了起来,检查的来的场地,下车,推着自行车看着干活的场景走过,就骑上自行车去下一个村了。

检查的刚走,妇女们就各自拿着马扎说说笑笑着回家了,自然要记半天的工分,砸的碎砖,队长让两个男劳力有地排车推到空地旁边坑里,这场在上面郑重其事,下面视为闹剧的事就算结束了。

不过公社领导开会汇报,这也算一项政绩。

以前类似的事多了,这算不算“磨洋工”

回首往事,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总还能记得生产队干活的一些阴影:形而上学的同工同酬,使一些人出工不出力;干部用工上的随意性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家长作风;分配不公,严重挫伤了社员投身生产的积极性。

正如当时的顺口溜所言:

“包工快,月工磨,自留地里好干活”

“得罪队长没好活,得罪保管换称砣,得罪会计笔尖戳”

“一天八分工,干活磨蹭蹭”……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劳动状况。

所以,人民公社生产队,社员干活磨洋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和社员的思想觉悟无关,是僵化的制度和领导瞎指挥造成的。

生产队专职的农民天天泡着地里,都不如包产到户后,农民打工之余业余时间干的好,如果说没有磨洋工,怎么说的过去!

0 阅读:2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