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初,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将"文革"矛头对准刘少奇。4月1日,戚本禹在中央级报纸发表文章,借评《清宫秘史》之名,首次对刘少奇进行不点名批判。
该文通过"八个为什么"的论述,将刘少奇定下八项罪名,特别指出其"策划他人叛变投敌"的行为。这一指控与我党历史上一桩重大冤案——"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密切相关。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起因是什么?
1936年3月,刘少奇克服重重困难抵达天津,出任北方局书记,负责领导北方局的工作。当时,华北党组织因"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受重创,大批革命干部被逮捕,同时面临日本的侵略威胁,北方地区党员干部数量急剧减少。
刘少奇从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处获悉,"草岚子监狱"关押着一批党员干部。他指出,若能成功营救这批同志,将显著改善华北革命局势。然而,一旦他们落入日军之手,生还希望渺茫,这对我党将造成巨大损失。
然而,这一过程存在一个关键问题:被监禁的革命干部获释必须完成特定程序。虽然刘少奇完全理解这些手续的具体内容,但在特殊形势下,他认为应采取非常规办法。于是,他认可了相关提议,同时强调需向中共中央请示。时任中央负责人的张闻天在收到刘少奇的报告后,迅速与陕北的其他中央领导商议,并立即批准了这一请求。
在草岚子监狱中关押的61位革命干部成功获释。
1937年12月会议期间,刘少奇在汇报华北工作进展时明确表示,该事件已获得"中央批准"。康生作为与会人员,对此补充说明:"经中央许可的人员具有特殊性,这并不违背基本原则。"
文革初期,康生就着手利用"六十一人案"大做文章。他致信毛泽东,指控这61人并非正常出狱,而是犯下了严重的"叛党"罪行。在康生的指控下,刘澜涛、薄一波、安子文等人相继被揭发,被诬陷为"叛徒",遭受了严酷的批斗和迫害。
康生的所有行动显然针对刘少奇,他迫切希望从张闻天口中获取刘少奇"私自决定"或"指使他人"的证据。然而,张闻天始终坚持表示,这件事是自己亲自签字批准的。
我完全赞同刘少奇的提议,认为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解决当时干部紧缺的问题,这无疑是个绝佳方案。因此,我不仅回信表示支持,还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后将其退回。然而,对于狱中干部的具体身份、人数、表现以及所谓"简单手续"的详细内容,我始终未获得任何信息。
张闻天随后回忆道:"印象中,这件事我既未向毛主席汇报,也未提请中央进行专门研究。至于是否在后续的中央会议或其他场合提及,我的记忆已有些模糊了。"
康生对张闻天试图独自承担全部责任的行为极为不满,直言:"张闻天又在耍弄欺瞒的伎俩。"
康生指示"中办"专案组对张闻天展开审讯,目的是要其承认"'六十一案'由刘少奇擅自操作"这一说法。审讯人员对其施加压力并试图用利益诱惑,但张闻天坚决拒绝提供虚假证词,并立即表明立场。
让我来承担吧,我绝不愿编造谎言去构陷他人。
由于坚持正义主张,张闻天先后遭遇了十六七次批斗,并遭到隔离关押。1969年10月,他的监禁生活告一段落,随后被转移至广东肇庆,在军分区宿舍区山坡的一间平房内安顿下来。
在受监管期间,张闻天抱病坚持完成了约十万字的社会主义理论著作,即后世所称的"肇庆文稿"。1976年7月,他在文革落幕前夕逝世,未能目睹"四人帮"的垮台。然而,这些著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面世,为我党和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