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风险翻倍!糖尿病诊断年龄越早、病程越长越危险

星弘康康 2025-04-16 03:35:43

导语:尽管已有研究提示糖尿病可能增加贫血风险,但支持这一关联的前瞻性证据仍较为匮乏,且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糖尿病是否为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关联在多大程度上可通过糖尿病相关代谢异常、并发症及治疗因素解释?为了回答以上疑问,近期一篇文章通过整合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和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数据,在大型人群队列中系统评估了糖尿病与贫血的横断面及纵向关联,并分析了炎症、肾功能障碍和药物使用等因素的潜在中介作用,旨在为糖尿病患者的贫血监测提供临床依据。

糖尿病与贫血的因果关联仍有待阐明

贫血(Anemia)是一种以血红蛋白(HGB)浓度低于正常值为特征的常见血液疾病,全球约24%的人口受其影响。既往横断面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贫血可能导致体力活动减少、加速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并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糖尿病患者贫血高发的潜在机制可能包括高血糖、炎症、氧化应激导致的铁代谢紊乱和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和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和维生素B12吸收减少或消化道出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如二甲双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能通过抑制维生素B12吸收或干扰铁代谢间接诱发贫血。

理解糖尿病与贫血之间的关联,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管理和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糖尿病与贫血的因果关系、关联强度及具体机制仍需通过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与人群

本研究整合了NHANES(1999~2020年)的9026名美国参与者和UK Biobank(2006~2010年基线,中位随访13.6年)的389 616名英国参与者的数据。为增强人群可比性,仅纳入40~69岁的白人个体,并排除妊娠、遗传性贫血或关键变量缺失者。

2.暴露与结局定义

暴露因素包括糖尿病状态(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未诊断糖尿病、已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诊断年龄和病程。贫血定义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WHO标准(男性HGB<13g/dl,女性<12g/dl),并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分为小细胞性(MCV<80fL,提示缺铁)、正细胞性(80~100fL,提示慢性病)和大细胞性(>100f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贫血。在UK Biobank的前瞻性分析中,新发贫血通过住院记录、初级医疗诊断及实验室指标(如铁蛋白<15ng/ml或维生素B12<200ng/L)综合判定。

3.统计分析

NHANES采用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状态与贫血的横断面关联,UK Biobank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糖尿病与贫血发病风险的关系。模型调整了调查年份、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剥夺指数、吸烟状态和BMI,进一步校正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5mg/L)、肾功能(eGFR分层)及药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他汀类药物、ACEI/ARB、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敏感性分析包括排除肾病患者、重新定义贫血和糖尿病状态,以及分层分析。

研究结果

1. 人群特征

NHANES参与者平均年龄54.0岁,50.1%为男性;UK Biobank参与者平均年龄56.7岁,45.8%为男性。在NHANES和UK Biobank中,已诊断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BMI更高、肾功能更差,且更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2. 贫血患病率与发病率

NHANES中,总人群贫血患病率为3.6%(正常血糖者3.0%,已诊断糖尿病者8.7%);UK Biobank基线数据与此相似(总患病率3.8%,正常血糖者3.3%,已诊断糖尿病者8.9%)。在UK Biobank的中位随访13.6年期间,有42 354例新发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IDA)16 462例、慢性病贫血(ACD)1025例、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1357例。糖尿病患者贫血发病率为25.2/1000人年,显著高于正常血糖者的7.6/1000人年。

3. 糖尿病与贫血的关联

调整混杂因素后,已诊断糖尿病者的贫血患病风险为正常血糖者的2~4倍(NHANES OR=3.51,95%CI:2.45~5.04;UK Biobank OR=4.24,95%CI:4.00~4.50)。前瞻性分析(UK Biobank)显示,已诊断糖尿病患者新发IDA、ACD和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的风险分别为正常血糖者的3.05倍(95%CI:2.90~3.21)、3.02倍(95%CI:2.51~3.63)和4.88倍(95%CI:4.23~5.63)。

4. 病程与诊断年龄的影响

糖尿病病程越长,贫血风险越高(图1)。与病程<3年者相比,病程10~14年和≥15年者的贫血风险分别增加53%(HR=1.53,95%CI:1.38~1.70)和70%(HR=1.70,95%CI:1.55~1.87)。早发糖尿病(诊断年龄<40岁)与更高的贫血风险相关,而晚发糖尿病(≥60岁)风险相对较低(HR=0.57,95%CI:0.51~0.65)。

图1. 糖尿病病程越长,贫血风险越大

5. 机制探索:中介因素的作用

调整炎症(CRP)、肾功能(eGFR)和药物使用(如质子泵抑制剂、二甲双胍)后,糖尿病与贫血的关联有所减弱,但仍保持显著。例如,UK Biobank中已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贫血风险从HR=2.52降至1.99,提示这些因素仅部分解释了关联机制。肾功能严重受损(eGFR<45 ml/min/1.73 m2)与慢性病性贫血风险显著相关(HR=27.12, 95%CI 14.96~49.15),但对缺铁性贫血无显著影响。

6. 敏感性分析

改变贫血定义(如依据自我报告的治疗、住院情况或初级保健)、排除肾病患者或调整健康状态后,结果保持一致。分层分析显示,糖尿病与贫血的关联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亚组中均显著。

结语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横断面和前瞻性数据分析证实,糖尿病与多种类型贫血(尤其是缺铁性和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存在独立关联,且风险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尽管炎症、肾功能障碍和药物使用部分介导了这种关联,但糖尿病本身仍是贫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需将贫血监测纳入糖尿病管理,尤其需关注长期糖尿病患者和接受特定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的人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揭示糖尿病相关代谢异常(如高血糖、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生成和铁代谢的具体影响,以开发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