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但控制率却仍处于低水平,亟需更有效的防控措施和优化治疗方案。在此背景下,新一代DPP-4抑制剂森格列汀在我国获批上市,为T2D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与管理现状,以及DPP-4抑制剂在降糖治疗中的重要价值,特别是新一代DPP-4抑制剂森格列汀的药物特点和降糖疗效,我们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青教授进行深度访谈,分享其专业见解和宝贵经验。
《国际糖尿病》
糖尿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首先请您谈谈当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和管理现状如何?
苏青教授:近20年来,我国在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方面做了很多的调查和研究,其结果多发表于国际顶刊,这也是我国糖尿病学术研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领域。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是2018至2019年,由国家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的涵盖17万余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4%[1]。
导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超重与肥胖问题的日益凸显,归根结底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除此之外,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环境污染与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存在关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增大,失眠、精神疾病等心理和健康问题频发,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尽管本世纪初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的态势已基本得到遏制,但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仍在缓慢增长。
从糖尿病的整体控制而言,虽然中国在控制糖尿病快速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关键指标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当前,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约为36%,治疗率不足三分之一,控制率也仅在50%左右[2]。过去十年间,这些指标的改善并不显著,亟需全社会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已将糖尿病列为四大慢病之一,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指导。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还能显著改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关键指标。
《国际糖尿病》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近年来降糖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DPP-4抑制剂作为其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您如何看待DPP-4抑制剂在降糖治疗中的价值?
苏青教授:DPP-4抑制剂作为较早出现的新型降糖药物,自2010年在国内上市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广泛。其主要有三大特点:(1)疗效显著:DPP-4抑制剂是有效的降糖药物,通常在去除安慰剂效应后,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达0.4%~0.9%[2]。(2)安全性高:DPP-4抑制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基本无影响,不会让患者因体重变化而产生心理负担;此外,与二甲双胍和GLP-1RA等药物相比,其胃肠道反应较轻,患者更易耐受,且一般不增加泌尿道感染风险,在心血管方面也较为安全。(3)使用方便:DPP-4抑制剂通常是固定剂量,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片(双周制剂除外),无需滴定过程或多次服用,药物成本相对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
在DPP-4抑制剂问世后,国内外指南及很多专家共识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肯定。美国ADA 2025版指南[3]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24版指南[2]均对其有较高的推荐。当糖尿病患者单药治疗不达标需启动二联治疗时,DPP-4抑制剂是重要的选择。在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中,其治疗地位进一步提升,在《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4]中,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同为一线治疗选择。此外,在临床实践中,DPP-4抑制剂使用广泛,这也充分说明该类药物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国际糖尿病》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DPP-4抑制剂森格列汀于2024年12月获批上市,为T2DM患者治疗带来了新选择。请您介绍下该药物有哪些突出特点,特别是在降糖治疗中的表现如何?
苏青教授:森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家族的新成员,是一种创新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已上市的DPP-4抑制剂不同。前期的Ⅰ期头对头临床研究显示:森格列汀50 mg抑制DPP-4的能力与西格列汀100 mg相当[5-6]。值得一提的是,因在头对头Ⅰ期临床试验中所展示的优异数据,森格列汀被免除Ⅱ期临床试验直接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开创了DPP-4抑制剂临床试验“免Ⅱ进Ⅲ”的先河。
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森格列汀单药治疗T2DM患者24周可使HbA1c降低1.08%,去除安慰剂效应,森格列汀单药可降低HbA1c 0.72%,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意义(见图1)。森格列汀单药治疗24周时HbA1c<7%的患者比例是安慰剂组的近3.5倍;HbA1c<6.5%的患者比例是安慰剂组的近10倍(见图2)[7]。

图1. 森格列汀单药治疗T2DM患者的HbA1c相对基线变化

图2. 森格列汀单药治疗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
此外,森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于二甲双胍治疗不达标的T2DM患者,联合森格列汀与安慰剂相比,HbA1c多降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3)。森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时HbA1c<7%的患者比例是安慰剂组的3.5倍;森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时HbA1c<6.5%的患者比例是安慰剂组的5.5倍(见图4)[8]。

图3. 森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患者的HbA1c相对基线变化

图4. 森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
除了优异的降糖效果之外,森格列汀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森格列汀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7-8]。
糖尿病作为我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持续攀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DPP-4抑制剂因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且使用便捷,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为降糖治疗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森格列汀作为全新的我国自主研发的DPP-4抑制剂,凭借其创新的化学结构,实现了对DPP-4酶的强效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森格列汀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均能显著降低患者HbA1c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为优化T2DM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也开启了DPP-4抑制剂治疗的新篇章。
专家简介


苏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