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11月下旬,在英国留学的大三女生布布确诊尤文氏肉瘤癌,考虑到身体条件和防疫政策,她选择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2022年3月,英国当地医院穷尽所能,依然无法遏制病情恶化,布布决定回国治疗;
3月19日,女孩布布抵达上海,当时上海正下着小雨;
对她来说,能呼吸到上海湿润的空气都是一种生命的期盼;
她被安排住进了浦东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
按照规定,隔离期为14+7天;
在隔离病房期间,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抢救,缺少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条件,无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这几天中间,病情还在不断恶化,随时随地都会呼吸困难,压迫心脏;
以这种趋势判断,女孩将走不出隔离期,就生命耗竭;
女孩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难道这样的病人,就只能等待在隔离病房内,任凭病情肆意发展,等待天灾人祸的厄运降临?
(2)
女孩的网络求助引来网友们一波一波的否定;
纷纷指责女孩这是利用自己留学生的身份搞特殊化,带动舆论,迫使公共资源向她倾斜。
网友们的态度很明确:
疫情期间,所有人都要遵守疫情的管控措施;
即使没有疫情管控,医院本身就一号难求;
专家手中有多少危重病例?
咬着牙想活下去的并不只有这位国外归来的公主;
所以,不要搞特殊化,不要插队,更不要搞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网友的态度也对;
需要看病治疗的重病患者太多了;
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危重患者都想活;
还是不要为自己叫苦了;
这就是现实。
可现实只能是冷冰冰,僵化的吗?
(3)
前段时间,有则新闻;
西安一孕妇因为核酸证明过期,被医院拒绝入院;
只让其等待,从晚上8点一直耽误到晚上10点多,孕妇大出血;
院方这才反应过来,才允许将孕妇送进手术室;
但为时已晚,8个月的胎儿没有了心跳,胎死腹中。
看到这样的新闻,有脑子的人难免要问个问题:
防护新冠病毒是一种健康防控;
孕妇生孩子也是生命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这两件事出现矛盾时,究竟该怎么处理?
这两件事是非此即彼的吗?
如果是这样的,那么防疫其实可以做的非常简单;
每个城市直接封城,所有人不得外出,也不得入内;
每家企业直接停业;
所有人都停止工作,在家待命;
每个居民小区都直接封闭,所有人不得外出,外人也不得入内;
这样的管控措施一定是最有效的,效果会立竿见影。
然而,这样的管控措施也是最最愚蠢的;
为了一个需要,就直接放弃了另一个需要;
以牺牲某一个重要目的的方式,来换取一个显性的良好结果;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不是我们需要的防控措施。
(4)
我们不是重病患者,无法体会绝望中的生命渴望;
然而作为一件国际范围内,一个国际化城市内的疫情管控;
上海的因城施策中一定有专门应对重病者就医的应对措施。
不是没有,只是自己没看到;
不是没有,只是自己没详细了解;
不是没有,只是自己不知道。
即使是一名确诊感染病毒的阳性患者,医院和医疗人员还能全力救治,挽救生命;
何况未检测到病毒的阴性重症患者。
一个是疫情的防控,一个是危急病患;
当这两者叠加时,处理的思路并非非此即彼,而要两者合一;
用对待阳性患者的方式,让这些危急病患尽早接受合理治疗;
这才是合理的处理措施,这才符合客观;
这才是科学的,有逻辑的处理方案。
只不过这样科学,有逻辑的措施很有挑战;
挑战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些决策者的危机应对能力罢了。
(5)
因为一场疫情,打乱了整个世界的节奏;
手忙脚乱之间,再遇到个别人的特殊需要;
应对不及时,人难免产生怨言,责怪对方太自私。
其实这和自私毫无关系;
对生命的追求是人的天性;
当自己处在同样境况时,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求助的女孩也并没什么错,她只是提出了自己的需要而已;
而一个需要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关键看本质。
这是一类特殊群体,需要得到特殊关爱和照顾的特殊群体;
不要觉得麻烦而忽视她们;
不要觉得负担太重而责怪她们;
自己有一天也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
生命权是第一位的;
任何人在生命面前,都不能冷漠视之,任凭自生自灭;
这才是世界的最温情的一面。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