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ed7963af6858a5deaa3b7458610804.jpg)
现代人的累,几乎都不是体力劳动造成的,也不是脑力劳动造成的,而主要是情绪劳动造成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争斗、比较和是非。
人几乎100%的烦恼和痛苦,都和人际关系有关。
但人又是社交动物,社交的需求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原始社会,一个人想要生存,必须依靠群体,被群体孤立和排斥,基本意味着死亡。
那时候,人从社交中获得的好处,要远远大于从中得到的痛苦。
但现在环境变了。
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无论是情绪,利益,还是身体,能伤害你的,早已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你周围的人。
和原始人对群体的依赖度相比,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其实可以用一种更抽离,同时也是更合理的方式去渡过这一生。
在满足基本社交需求的同时,又不遭受过多人际关系带来的伤害和消耗。
你的圈子决定你的命运,也决定你的能量,甚至于你的健康
在文章《人到中年,最大的愚蠢:沉迷底层社交》我说过:
告诉我你周围的朋友是谁,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
你周围人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
因为你会去适应圈子,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异类,这种被孤立、被排斥的压力,会让你妥协、同化。对内,你的认知、品味、习惯、价值观会和圈子趋同。
对外,你接触的信息、资源、所做的事也会和圈子趋同。
幸福来自比较,痛苦也来自比较。
其实现在一个普通人能享受到的东西,都要比古代帝王多得多。
但只要陷入比较的旋涡,你就不可能有平静和幸福可言。
社交媒体的发达,导致人的社交圈被无限扩大,由“比较”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汹涌而来。
加上很多原本由家族提供的“功能”,正在被社会和商业替代,社会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大丛林。
如果没有主动修炼、调整和隔离的意识,没有观念上的重建,人只会在这种漩涡里越陷越深。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仅事业会出问题,健康都会出问题。
因为很多身体问题,其实都源于情绪问题,而情绪问题几乎都和人有关。
别把希望寄托在人际关系上
无论是求生存还是做事业,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人”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更可靠的方式是把希望寄托在远比比磐石更坚固的规律上。
靠方法论去成功是最可靠的方式。
原始社会,陌生人之间的社交,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这一点披着文明外衣的现代社会其实也一样。
陌生人之间的社交,更多是不怀好意的试探和斗争。
玩心机,比实力,这是进化和基因决定的,陌生人社交,除了“博弈”,很难再有其他东西。
特别是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基本是个丛林社会,更要懂得和接纳“价值交换”这个通行密码和社交底色,及时重建观念。
否则大概率被伤得体无完肤,付出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然后一无所获的被这个城市遣返回家。
一切向内求,强大自身才是王道
你强大了,走到哪里都有朋友,价值不够,走到哪里都是小透明和受气包。
与其通过“社交”去搞资源,不如直接通过商业价值互换来得高效,成本低,还不内耗。
与其被喜欢,不如被需要。
积极入世的人,更要修炼随时抽离出世的能力
整天忙着工作的人,没有时间发财,整天忙着社交的人,交不到朋友。
一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焦躁混乱不堪,他的外部世界也不可能好起来。
一个人只有先从内心把内部秩序建立起来,才有机会让自己的外部世界打理得井然有序。
人只有独处的时候才能彻底放松,做回自己,但凡要和人打交道,哪怕对方是你最亲近的人,你都不可避免要扮演某种角色,带上某种面具。
人和自己的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和自己都相处不好,经常性的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他和这个世界的相处也不可能好。
最痛苦的不是风吹日晒,而是内心看不到希望,没有方向。
而以上这些,都只有你花时间独处,才能看清楚。
一个人有两次生命。
第一次是为别人而活,这时候自己内心的标准和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
第二次是为自己而活,经历世事,内心的秩序和标准越来越清晰笃定。
因为缺乏独处和自我建设,很多人会永远停留在第一阶段,在和人盲目的攀比斗争中耗尽一生。
那些喜欢独来独往的人,人品和认知基本都不错。
因为孤独,代表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和自信,而自信来源于认知和实力。
猛兽才敢独来独往,牛羊只敢成群结队。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对困难和痛苦的消化能力越来越强,能影响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
面对刺激,如何反应,我们拥有绝对的选择权。
接下来要以怎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这趟旅程要以怎样的方式和心境去走,时代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权。
积极入世的人,更要修炼随时抽离出世的能力。
站在更高的维度,心才能不受力,不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