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为何出的那么“慢”?

德馨评健康 2023-07-13 15:07:00

王晓倩,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检验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医生,我的报告能不能快一点?我从外地赶来的,等下还要去赶车。”

“医生,我只请了半天假,报告能不能快点给我出来?”

“医生,怎么要一个小时,上次明明只需要15分钟!”

“医生,明明我比他先抽血,为什么他的报告单出来了,我的还没有?”

作为检验科工作人员,我们很能理解患者这种焦急的心情。但是检验报告不是想出就能出的,每一个检验项目都有严格的检验过程和审核流程。在此,笔者为大家讲一讲为什么检验科出结果总是那么“慢”!

临检项目:比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些检验项目比较简单,相对耗时也短,但是检测结果出来了并不能直接发报告,检验师还要根据患者症状、诊断、标本状态等仔细审核之后,才能发送检验报告。如果出现异常结果则需要复查,例如血常规,一旦触发复检规则,就需要推片、染色、显微镜下人工镜检,这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出报告。

生化项目:生化项目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每天开机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样本在检测前也需要按一定的操作流程来分离血清。每一个样本的检验项目通常都包含了几十个生化单项。

仪器检测出的每一个结果,检验师都会根据患者症状、诊断、标本状态等仔细审核。如果认为结果有问题(不符合临床、反应曲线有异议或者出现危急值等),还得重新复检,而且“早高峰”大量标本排队等待,样本检测时间就会拖延。一旦机器发生故障(例如加样针被堵等),还需要检验师或工程师及时维修,维修后需要再次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才能继续进行检测。

免疫项目:基本同生化项目,样本也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完成前处理工作。免疫测试通常耗时都比较长,不少项目需要手工操作,所以耗时更长。

微生物项目:微生物学检查通常包括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普通标本培养需将标本接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给微生物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至少要一天(24小时)时间才能长出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

检验师会根据标本状态、菌落外观、气味、微生物涂片镜下形态等线索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后续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鉴定药敏试验也是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做出判断,又需要至少一天时间。如果培养出来的菌落不纯,多种细菌长在一起,则需要将疑似致病菌分离出来转种至另一个培养基,又需要再培养24小时才可以进一步鉴定。亦或者有的细菌生长十分缓慢,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长成满足鉴定的菌落,这种情况下需耗时一两天。

血培养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快的话两三个小时,慢的话几天(视标本中原有细菌的量和种类而定),如果发现疑似阳性,则需要先转种至培养基,再培养一天以确认是否有细菌生长,待菌落长出后才能进行后续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过程。因此微生物检测是依赖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周期,无法“拔苗助长”缩短检验时间。

分子生物学项目:这些项目检测对象都是DNA/RNA。在获取标本后,第一步就是提取DNA/RNA,通常采集的标本所能提取到的DNA/RNA量非常非常少,这时就需要用PCR技术进行扩增,使其数量几何倍的增加,最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进行不同的检验。其对操作的要求很高,任何一丁点的污染,在核酸扩增后都会成千上万倍的扩大,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凡事都得有个过程,检验结果也不例外。出具一份可靠的检验报告需要一定时间。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来说,也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份准确、可靠的报告单发出,尽最大努力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