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百度集团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尽管其AI相关业务表现亮眼,但核心广告收入下滑、成本压力加剧以及市场对长期战略的质疑,导致美股当日暴跌7%,港股亦持续承压。这份财报不仅暴露了百度从传统互联网向AI转型的艰难,更折射出投资者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悲观情绪。

一、核心广告业务加速萎缩:传统优势成拖累
百度的核心收入支柱——在线营销业务(广告)在第四季度同比下滑7%,连续多个季度呈现疲态。这一颓势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
1. 用户场景争夺战失利:抖音、微信、小红书等平台凭借内容生态和用户粘性,逐渐蚕食搜索流量。尽管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9亿,但用户时长和活跃度持续下降,削弱了广告变现能力。
2. AI搜索商业化克制:百度为提升AI搜索体验,主动放缓广告加载速度,导致短期收入受损。2024年四季度,AI搜索在问答量中的渗透率已达20%,但其商业化仍处于探索阶段。
3. 外部竞争升级:微信接入DeepSeek的AI搜索功能,直接冲击百度传统搜索场景,进一步分流用户流量。第三方数据显示,文心一言的终端调用量已被Kimi等新晋对手超越。
广告业务的下滑不仅影响短期利润,更动摇了市场对百度基本盘的信心。李彦宏虽强调“AI原生搜索”的长期价值,但投资人对这一转型能否逆转颓势仍存疑虑。
二、AI业务:增长亮点难掩结构性矛盾**
尽管广告业务承压,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初见成效:
1. 智能云逆势增长26%:得益于文心大模型日均16.5亿次的API调用量(外部调用环比激增178%),智能云成为非广告收入的主要驱动力。
2. 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萝卜快跑第四季度订单量达110万单,同比增长36%,并实现国内全无人驾驶运营及香港路测突破。
然而,AI业务的增长未能对冲传统业务萎缩的影响:
收入结构失衡:智能云占非广告收入的80%,但其毛利率低于广告业务,导致集团整体毛利率降至52%。
竞争压力加剧:DeepSeek等新兴AI企业以更低算力成本抢占市场,百度虽坐拥先发优势,但在应用生态和开发者社区建设上仍落后于国际巨头。
*三、利润与现金流:短期阵痛与长期隐忧
第四季度,百度经营利润同比下滑22%,剔除极越业务关闭的一次性计提损失(约10亿元)后,利润仍持平于低位。成本端压力显著:
销售及管理费用大增14%**:主要源于流量获取成本上升及智能云业务扩张。
现金流承压**:百度核心业务自由现金流为-4.76亿元,依赖爱奇艺的正向贡献勉强维持整体现金流平衡。
此外,股东回报问题引发不满。尽管账面净现金达180亿美元(占市值53%),但2024年回购仅10亿美元,分红为零,远低于市场期待。管理层“重投入、轻回报”的策略,加剧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质疑。
财报发布后,百度美股单日暴跌7%。
李彦宏在财报中强调,2025年将是“AI投资回报显著显现之年”。然而,百度面临的不仅是业务转型,更是组织与管理模式的革新。若无法解决“守财奴式”现金流管理、战略摇摆及用户体验短板,即便AI技术领先,也难以避免在资本市场继续“沉沦”。
文/独角兽观察 财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