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代抛弃你时,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这句曾被用来形容诺基亚的箴言,如今也悬在了百年巨头松下电器的头顶。
2025年2月,松下宣布解散旗下家电子公司,将业务重组为“智能生活”“冷链”和“电气工程”三大独立公司,并计划剥离亏损的电视业务。

几乎同一时间,美的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美的全年智能家居业务收入2695亿元,同比增长9.4%。
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总营收达3203.5亿元,同比增长9.57%。
虽然松下没有公布2024全年营收,但2024年前三季度,松下营收为3186.6亿元,同比约增长1.5%。
一个凭借百年积淀寻求转型突破,一个凭借后发优势力求领航未来。
究竟谁将在这场家电大战中笑到最后?

1918年,大阪的一间仅6平方米的作坊里,松下幸之助以改良灯口为起点,开启了松下电器的创业征程。
他秉持着“自来水哲学”,认为企业的责任是将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般廉价而普及。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松下电器从最初的自行车灯、收音机做起,不断拓展产品线,后来推出了电视机、冰箱等家电产品,迅速在日本家电市场崭露头角。
1958年,松下电器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巩固了其在日本市场的地位,更为其全球市场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松下电器一度占据了市场的霸主地位。
在那个时代,“松下”二字几乎成为家电的代名词,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信赖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家电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半个世纪后,在遥远的东方,1968年,广东顺德的北滘街上,何享健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
起初,美的集团并不显眼,只是一家小型电器厂商,专注于瓶盖、风扇配件等低端产品的生产。
但凭借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灵活的经营策略,逐渐在家电市场中崭露头角。
1980年代,美的抓住了时代开放的机遇,大胆引进外资和技术,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迅速提升。
1992年,美的成为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乡镇企业。
1993年通过并购小天鹅、东芝等知名品牌,以及从空调扩展到全品类的多元化战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如今,美的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其在家电行业的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美的集团已经成为松下电器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两家企业在产品、技术、市场等多个层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松下曾凭借等离子电视技术独步天下,却因技术路线选择失误,被液晶电视浪潮所淘汰。
2024年,其电视全球出货量仅为200万台,与TCL相比,不足十分之一。

面对中国品牌的成本优势,松下不得不削减成本,如用通用部件替换定制化设计,但仍难抵挡美的“极致性价比”策略的冲击。
为寻求生存之道,松下开启了“断舍离”的转型模式。
2025年,它将家电业务拆分,重组为智能生活、冷链、电气工程三家独立公司,并剥离了亏损的电视业务,将重心转向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高利润领域。
然而,百年形成的“航母式”组织架构却成为其转型的累赘,决策流程冗长,导致市场反应迟钝。
这与美的“让听到炮火的人指挥战斗”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美的甚至在2024年内部禁用了PPT,以加快决策速度。
对此,松下中国总裁木下步深感:“在中国,速度就是生命。”
后来,松下又尝试以“中国成本”来反哺全球市场,如将供应链扩展到越南,但能否借此重塑竞争力,目前仍是个未知数。
而美的则凭借“价格战+线上渠道”的策略在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它敏锐捕捉到线上渠道的巨大潜力后,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优化线上购物体验,提供便捷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措施,成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成为家电行业的佼佼者。
当美的空调线上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时,空调类最大的竞争对手格力却仍受限于线下渠道。
美的的“年轻人战略”还瞄准了“快时尚”消费群体,虽然产品寿命相对较短,但通过低价和快速迭代来抢占市场份额。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在智能化方面的布局。
2024年,其智能家居业务贡献了72%的营收,AI语音控制的空调、能联动菜谱的智能冰箱等,构建了“硬件+场景”的智能家居生态。
美的的α-Watch智控星环可以统一管理全屋家电,而此时,松下的同类产品还停留在单品智能的阶段。

家电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松下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坎坷。
这位曾经的家电巨头,近年来市场份额下滑,盈利能力减弱。
为了应对挑战,松下开始了转型之路,剥离了传统的电视业务,转型为高端定制产品,集中资源发展冷链和智能家电。

同时加大在B端市场的投资,2024年松下斥资250亿日元在中国扩建工厂,重点发展商用空调和工业自动化设备,与三菱、西门子等行业巨头在智能制造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但是,剥离家电的松下可能会动摇其品牌根基。
正如专家感叹:“失去电视的松下,还是松下吗?”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则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市场拓展难度加大的问题,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

2024年,美的研发投入超120亿元,在压缩机、芯片等核心部件上打破了日企的垄断,空调能效比松下高出15%。
收购德国库卡、泰国东芝工厂等方式,加速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的渗透,海外收入占比已达40%。
然而,美的的低价策略导致净利润率仅8.5%,且过度依赖国内市场,这也成为其隐忧。
两家企业的博弈,不仅是产品与市场的较量,更是战略与眼光的比拼。

所有企业的成功,都是时代的临时通行证。
未来的家电战场,属于那些既能紧跟时代步伐,又能不断创新与变革的“变形者”。
“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全球化浪潮下,谁能更快适应“中国速度”,谁才可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END-
参考文献 :
1.《中日电器巨头对比:日本松下年营收600亿美元,美的集团多少?》,新浪新闻
2.《从单品智能到全屋生态:松下电器的AI转型之路》,新浪新闻
3.《69 万字长文财报解读:家电行业龙头之美的集团》,雪球
4.《AI驱动家电行业变革:智能革新,未来可期》,中国日报网
作者:溪月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