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古代是专门给帝王看的,但它也蕴含着凡人成事的所有心法,所以每个人都值得多看,多想,也多照着做。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特别凶的大风是不可能整天刮的,特别猛的暴雨也不可能没完没了地下。
要坚信坏事和霉运终将成为过去,尤其是那些看起来越猛烈的,越是没有后劲。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老子在后边还跟了一句,他说:“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狂风暴雨是谁干的呢?那是天地施展的,连天地掀起的风雨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但教员却始终相信规律:抗战越持久,越有机会取得终局的胜利;星星之火看似弱小,但最后可以燎原。
所以,老老实实地顺应规律和趋势,踏准节奏,让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跟上,笃信规律的力量。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掂起脚尖是站不稳的,跨大步跑是走不远的。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刚开始的时候,起步快的那个人还真不一定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的。
有多少人为了出人头地,不踏踏实实地掌握真才实学,凡事不求甚解;有多少人贪图急功近利,三步并作两步走,以为可以轻易超越别人,但实际上却欲速则不达。
凡事有时有度,不能勉强,顺其自然,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真正的聪明人平时不显山漏水,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出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处理越困难的事,越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
心中越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反而越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很多人把“做大事不拘小节”这句话当成座右铭,那么何谓小节,却一知半解。
小节就是那些非你主线任务的事情,不管赚的再多,名堂再响,你都得放在一边。
所以,如果你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却把手边事、脚下路这些当成小节来忽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乔布斯在大学的时候选修过字体这个偏门的课,看似没什么用,但他一直通过这样的事情来锻炼自己的独特美感,所以他负责主导研发的产品都传承了这个特点。
美感不是一朝一夕能有的,靠的正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健康、思维、关系、习惯,也都是靠积累而成。
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你有了不与他人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你抗衡,因为你只跟自己比,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在进步。
大千世界,世事繁杂,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你争我赶的事,而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学会不争。
愚蠢的人一味想争个高低,斗个输赢,而睿智的人早已看透一切,输赢又如何,不如转身做事。
江湖浪急,泥沙俱下,人与人之间越争斗,水和泥沙越是混杂在一起,越来越浑浊,而如果不争不斗,原本翻腾的水会变得平静,杂质也会自然沉降分离。
是非也好,名利也罢,都是身外物,唯有不争,才能换来平静和安宁。
人生在世,来的时候没多少人知道你是谁,走了之后也没人记得你,帝王将相也只变成纸上的一个名字,所以不必在意争抢,自有岁月打赏。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随口而出的诺言,最不值得相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这两句话讲的是敬畏心。
对人承诺也好,行事原则也罢,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敬畏心,就丢掉了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基。
弘一法师曾说:“人生有三件法宝:上进,知止和守正。”
年少时,冲劲十足,敢做敢拼,但不知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重要。
到了中年,吃过亏,扛过雷,掉过坑,才知道凡事有度,过则有灾。
人生在世,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知止才能不逾矩,不越界,不踩雷,而心怀敬畏,就是知止最好的标尺。
三国一度鼎立,但魏国笑到最后,跟曹操一直审时度势是分不开的,也应了老子说的“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曹操绝不恋战,见机行事,及时避险,世人都嘲笑他赤壁兵败,但他却及时止损,撤退保存。之后攻下陇右,却没有冒进西蜀,反而回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优势,没有犯“得陇望蜀”的错误。
事先设好止损线,一旦触及,立即停止。也要会止赢,在自我感觉很厉害、高歌猛进之时,特别需要警惕和克制贪婪。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静下来,就清澈了。
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混乱的时候,不必过于焦虑,最好的选择就是以静制动。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放下心中的包袱,多观察,多思考,然后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所谓“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窍门也是在这个静字上。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心静了,眼睛亮,识人清,见事明,不会被琐事所扰,为杂念所累。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
其实黄帝内经里边有相似的描述,叫“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去开始做预防,比得了病以后再去治疗就容易得多。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说的都是同一个事。
道理虽然每个人都懂,真做的时候就发现,提前预判未来其实是很难的事。
秘诀在于拆解,拆到最小单位为止。
做生意的人、创业的人,天天都讲商业战略,但是,一个好的战略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拆解的角度看,好的战略应该能被拆解为一场接一场的必赢之战,大战打不了打小的,强敌打不过就打弱的,柿子就该挑软的捏。
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然后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未来其实是完全可以预判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颜色太多了就让你眼花缭乱,声音太多了就会让你听觉失灵,吃得过于丰盛反而会让你口不辨味。
例如,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跳出去刷短视频?是不是经常有微信弹框提醒你要去回复?
现在不再是信息匮乏的年代了,恰恰相反,信息冗余而嘈杂,带来了太多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这导致很多人在贪婪和攀比中,活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甚至被别人想要的事情裹挟,完全丢掉了自我。
少则得,多则惑,无欲则刚。
什么消费主义陷阱,什么拜金主义枷锁,你从源头把欲望两个字控住,那就都是一眼看穿的幻象,也是可以置之身外的杂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你能看透别人是聪慧,能看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通透。
识人只是手段,观己才是目的。
人这一辈子犯的99%的错误,基本上都来自于四个字——自以为是。
你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看清自己,看懂自己,就会导致错误地预判形势,错误地匹配资源。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刘慈欣在《三体》里也写了类似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这一辈子就得找到这些镜子,没事多照照,时刻提醒自己,自以为是的人远比无知更可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福祸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千万不要把人生看成非黑即白的游戏,我们永远都是在此来彼往的路上。
世人最期盼的都是十全十美,殊不知这世上最危险也最不可得的,就是完美无缺。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循环往复发展。
福至莫狂,祸来不慌,做人做事应该像杭州灵隐寺里的那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得失、喜忧、成败、荣辱、福祸、吉凶,皆为人生常态。
你可以积极努力,但不要试图去操控一切,要以接纳一切变化的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