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咋还不信中医-12:国际标准音标准吗?

身心平衡聊养护 2024-02-08 02:15:25

(接上期:)

当前世界上通行的音乐体系,各个音的频率是谁制订的?有根据吗?合理吗?

这个问题就比较专业了,但仔细琢磨一下,一般人也不难理解。

首先是定一个标准音高

一场音乐会,不同的乐器在演奏的时候,各个音的频率要保证一致,这样才能成功合作。

不仅是一场音乐会上使用的乐器音高要一致,目前全世界的乐器都遵循同样的音调标准。中国的钢琴和英国的钢琴用的是同一套音高。那么,其中每个音的频率是多少呢?是谁来制定的标准呢?依据是什么?

目前每个八度范围的音 分为1,2,3,4,5,6,7七个主要音,细分还会有十二律,也可用C、D、E、F、G、A、B(或其小写)来标记的,代表音频的高低,也称“音高”。一般是以A对应的频率为标准,又称为“国际标准音”。标准音A的频率在历史上有多个版本:

1.文艺复兴(High Renaissance):460Hz

2.巴洛克时期(Baroque): 415Hz

3.音乐会音高/第一国际音高(Concert):440Hz 。

当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就是440Hz的标准音高,是1939年在伦敦的国际会议上制订的。

以此为标准,220Hz对应的就是低八度的A,880Hz对应的是高八度的A。在每个八度区间里,又分为5-12个不等的音阶。

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自然七声音阶”,即:C、D、E、F、G、A、B,如果去掉两个半音音阶F和B,就是“五声音阶”,亦称为“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

这种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

这套音乐体系中的基准音调的频率是如何定义的呢?目前尚无法考证。1978年,中国湖北的一座战国时代的曾侯乙墓(约公元前433年)出土的编钟,对应的C调频率是256.4 Hz,与如今钢琴上的中央“C”的“国际标准频率”(261.6Hz)非常接近,A调对应的是432.6Hz,也接近当前的440Hz。

古人与非洲、欧洲并没有联系,1939年在英国制订A=440Hz的时候,武汉的编钟还没有出土,但却不约而同的用了非常接近的基准音,这是很神奇的事情。或许他们本能地感觉 到这种音高听起来最舒服而已,这就更加证明音乐规则的制订,是与身体的共鸣为目的的。

其它音的频率如何制订的?

定下了基准音是440Hz,在440-880Hz之间是一个八度音域,这两个音是倍数关系,是最为和谐的。而220-440Hz,880-1760Hz之间也是一个八度范围。在每个八度内,又可分为5-12个音阶,这些音阶是平均分配的吗?

显然不是,目前C、D、E、G、A五个大调音的频率分别是C:261.6 Hz;D:293.6 Hz;E:329.6 Hz;G:392.0 Hz;A:440.0 Hz。这些数值也是在1939年英国的那次国际会议上公布的,是如何制订的,并不清楚,很可能就是凭感觉,觉得这个频率听了顺耳朵,就定了下来。

我们古人可没有这么粗糙,音阶的分配是有公式的:

这种五声音阶在中国古代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对应着当前的C、D、E、G、A。 在2700多年前的齐国,有一位叫管仲的大臣,发明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即“三分损益法”,用以定义各音阶的频率。

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就是尽量在一个八度范围内,各个音形成共振的倍数关系,如3/2倍,3/4倍,8/9倍等,这样在演奏的时候,才容易产生和谐的共振。方法如下:

波长与频率是成反比例的,如果波长的比例关系定下来了,频率的比例关系也就固定了。假设宫调(C)对应的波长是9×9=81,

则羽音(A)对应的则是:81×(2/3)=54,这就相当于去掉1/3。

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3,54×(4/3)=72,这就是商调(D);

继续去掉1/3,72×(2/3)=48,对应的就是羽调(G);

再增加1/3,48×(4/3)=64,对应的就是角调(E)。

整理一下,各音阶对应的波长比例关系是:

宫(C):81,

商(D);72,

角(E):64,

徵(G):54,

羽(A);48,

这种分配原则,就是最大可能地把音阶形成一个倍数的关系,如4/3倍,3/2倍,9/8倍等,演奏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波长与频率的乘积是固定数。如果以目前国际公认的A调频率是440Hz为准绳的话,乘积就是440×48=21120。我们再按照中国古人“三分损益法”的原则重新分配各音阶的频率,结果如下:

宫(C):21120÷81=260.74 Hz

商(D);21120÷72=293.33 Hz

角(E):21120÷64=330.00 Hz

徵(G):21120÷54=391.11 Hz

羽(A);21120÷48=440.00 Hz

这与当前统一使用的音阶频率相比,有微小的误差。见下表:

通过这种对比,很显然通过三分损益法推算出来的音阶更加合理,例如:440/330Hz,是4/3的倍数关系,更容易和谐共振。相比440/329.6Hz,虽然相差微小,但有着更合理的解释。其它几个音阶的频率也是如此,所以,用中国古代的方法(三分损益法)推论出来的音阶,有着更好的共振基础。

在研究人体的内部声音的课题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现在通用的国际标准音高,很可能并不标准。

神奇的432Hz音乐

凭什么把A=440H做为标准?有的人并不买帐。他们觉得A=432Hz有着更深层次的与大自然及人体的共振,产生更好的疗愈效果,会让人感觉更幸福,放松。

阿南达·波斯曼(Ananda Bosma)是一位国际研究学者及音乐家,他表示:“出土的古埃及乐器都调到A4 = 432Hz,而古希腊人也是主要将乐器调为432Hz。古希腊神话传说里著名的歌手叫俄耳浦斯,他是音乐、死亡和重生的神,是安布罗西亚和转型音乐的守护者。他的竖琴也是调到432Hz。”

A = 432Hz的音乐调谐不仅耳朵听起来更美丽和和谐,而且它也引起了一个在身体的脊柱和心脏更内在的感觉体验。调频到A4= 440赫兹的音乐被认为是一个更外在和头脑的体验。音乐发烧友也表示A4= 432hz音乐似乎是非局部的,可以占满整个房间,而A4=440Hz可以被觉察在声音上是方向性或线性传播。

432Hz被认为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数学和天文学中都有体现,与黄金分割律1∶0.618同样展现出自然之优美、令人向往。

如是以A=432Hz为标准,按照管仲的三分损益法,则当前的音乐体系的各个音频率则是:

宫(C):432*48/81=256 Hz;

商(D):432*48/72=288 Hz;

角(E):432*48/64=324 Hz;

徵(G):432*48/54=384 Hz;

羽(A):432*48/48=432 Hz。

天哪!这也是妥妥的中国古代编钟的频率,曾侯乙墓出土的2500年前编钟,对应的C调频率就是256.4 Hz,A调正是432Hz,与古埃及,古希腊文明中的乐器一致,难道几千年前他们 曾召开国际音乐大会,共同讨论过吗?这真是神奇的事情。

A=432Hz时,利用三分损益法分配出来的频率值,都是整数,没有小数点。

之前,我们出土这些编钟的时候,以其接近西方的规则而感觉古人的伟大,这其实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心态。原来我们古人对音乐的理解,更值得当今来遵循。

总结:

当前国际公认的标准音是:

C:261.6 Hz;D:293.6 Hz;E:329.6 Hz;G:392.0 Hz;A:440.0 Hz。

如是要继续以A=440H为标准,按照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应该调整为:

宫(C):260.74 Hz;

商(D):293.33 Hz;

角(E):330.00 Hz;

徵(G):391.11 Hz;

羽(A):440.00 Hz。

如果以神密的432Hz为标准,当前世界上的所有乐器都就应该调整为下面的频率,这也是中国古代编钟的频率:

宫(C):256 Hz;

商(D):288 Hz;

角(E):324 Hz;

徵(G):384 Hz;

羽(A):432 Hz。

果真如此,可真是音乐界的一件大事。钢琴,吉它还可以重新调音,而口琴,笛子只好重新做新的了。

这个系列的主题是关于中医概念,有点跑题了。但正是承认我们的五脏六腑本身都有着自己的固定频率,循着这个思路,才发现当前音乐规则中的可疑之处。

认可人体内部本身就回响着一部谐秦曲,这是揭开中医经络秘密的金钥匙。

我们这个系列主要是探讨人体的共振问题,目前是揭开人体经络,气脉的本质。下期就谈一下几年我们都做过哪些研究工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3.11.14

本系列预计有十四期,欢迎关注。

咋还不信中医-1:先说“气”

咋还不信中医-2:血液在歌唱

咋还不信中医-3:神秘的共振

咋还不信中医-4:“气”的本质

咋还不信中医-5:膻中穴的秘密

咋还不信中医-6:古人怎么想的?

咋还不信中医-7:针灸的秘密

咋还不信中医-8:气场的秘密

咋还不信中医-9:气滞血瘀的原理

咋还不信中医-10:六字真言的秘密

咋还不信中医-11: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

咋还不信中医-12:标准音并不标准

咋还不信中医-13:初步研究

咋还不信中医-14、总结

0 阅读:1

身心平衡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