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阴法唐和李国柱看过500女兵进藏的书后:这是欺骗民众

皮沙牛 2025-04-27 16:27:24

【前言】

说到阴法唐和李国柱这对夫妻,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西藏。他们的事迹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们在西藏的墨竹工卡县成婚后,一直留在当地工作,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

他们对西藏的情况,掌握得比土生土长的藏族人还要透彻。这些人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比当地人还要精通。他们对西藏的研究深入细致,无论是传统习俗还是现代发展,都能侃侃而谈,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可以说,他们对西藏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专家级别,远超过一般藏族居民的了解程度。

在告别西藏后,他们始终无法割舍这片曾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

两人浏览完内容后,都察觉到其中存在一些异常之处。

李国柱曾作为女兵参与进藏行动,她对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她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根本就是在蒙骗老百姓。”

书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让阴法唐和李国柱如此生气?

【解放西藏——女兵功不可没】

1950年,中央政府指示18军执行解放西藏的任务。在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的指挥下,部队从四川、西康、青海、新疆及云南等多个方向同时向西藏推进。

年仅17岁的李国柱主动加入18军,成为首批进入西藏的女性士兵。

李国柱被分配到18军52师下属的一个特殊单位,这支队伍最初被称为“康藏工作队”,主要由女性成员组成,后来更名为“运输大队”。

这支队伍的领队是第52师师长吴忠的妻子田涛。

这支队伍由年轻人组成,他们的年纪都不大,和李国柱差不多。其中年纪最大的也就二十来岁,最年轻的只有15岁。

阴法唐曾经提到:

这批女兵在队伍里算是“文化人”,队伍里有两人上过大学,剩下的也都至少念完初中或高中。她们干革命特别有干劲,但平时锻炼得少,个别同志还有点娇生惯养。

康藏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为昌都战役的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由于当地缺乏公路设施,物资运输完全依赖牦牛来完成。

驱赶牦牛可不是件容易事,当地人对此很有经验,他们了解牦牛的脾性,所以牦牛一般都比较温顺。可女兵们是新手,牦牛对她们不熟悉,就表现得特别不配合。

有些米袋破了个洞,米粒不断往外漏,袋子就一直在跳,直到米全漏光。这情景让赶牦牛的女兵急得直掉眼泪。

李国柱在驱赶牦牛方面有一套独特技巧。她掌握了用口哨指挥牦牛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每当她吹响口哨,牦牛就会立即响应,向她靠拢。

李国柱和她的团队不仅要解决物资运送的难题,还得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队伍在偏僻的荒野中行进,面临缺乏炊具、燃料和住所的困难。为应对这些挑战,士兵们被组织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木柴、准备食物和搭建临时营地。

结束了一天的繁重任务后,她们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始为晚上的住宿进行安排。尽管这个过程相当劳累,但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依然十分积极。

一天清晨,天色未亮,有人生火煮茶,由于光线昏暗,误将牛粪当作茶叶扔进了锅里。茶煮好后,一尝味道,发现不对劲。

得知事情真相后,女兵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多年后,李国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不禁感叹道:

当时,我们这群人边走边哼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大家都不想显得跟不上时代。那时候的社会氛围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影响深远。可以说,是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西藏成婚,见证进藏女兵的优秀表现】

昌都战役刚结束,组织科科长就找李国柱谈话,询问她对个人问题的打算。

李国柱表示,他此次前往西藏是为了投身革命事业,至于个人事务,他打算将来再作打算。

科长向她建议,让李国柱考虑一下阴法唐,他是18军中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官,兼具文韬武略。

李国柱约了两位要好的朋友一起讨论,同时给家中寄了一封信,想听听父母的看法。

在修建康藏公路的过程中,李国柱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住院期间,阴法唐特意让警卫员带了些慰问品去看望她。

李国柱接过礼物,这举动表明他默许了她和阴法唐之间的恋情。

李国柱提出了两个结婚的前提:首先,西藏必须实现完全解放;其次,对方需要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江孜地区设立了分工委,由阴法唐担任书记。李国柱被分配到统战部,主要负责与当地上层女性进行统战工作。

李国柱最初租房时,房东是个藏族女孩。正是在这位房东的帮助下,她开始学习藏语。

李国柱为了快速掌握藏语,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到房东家拜访,逐句向房东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掌握了藏语。

由于她在藏语文学习中的突出表现,她被授予全专区机关藏语文学习竞赛的一等奖,并获得了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作为奖励。

阴法唐和李国柱在西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们亲眼目睹了进藏女兵在各个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才能:

文艺女兵通过表演激励无数获得解放的农民;女医护人员为藏民提供医疗和接生服务;此外,女通信员、女密码翻译员、女财务人员和女印刷员等,都全力以赴地参与西藏的建设工作。这些女性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西藏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些女性在西藏奉献了最美好的年华,虽然她们曾经的职位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她们的青春足迹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阴法唐和李国柱在离开西藏后,心中始终挂念着那片土地。

李国柱表示:

阴法唐和李国柱在北京的住所,已成为西藏同胞到京时的常驻联络点。每当有西藏的干部来北京参加会议或学习,他们都会前往这两位老领导的家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用餐边交流,把西藏百姓的心声和想法带给两位老领导。这种非正式的聚会,成为沟通西藏与北京的重要桥梁。

在亚东驻村期间,李国柱曾寄宿在多吉家中。当多吉的女儿尼珍赴京求学时,李国柱夫妇得知后,每逢寒暑假都会邀请尼珍到家中暂住,并特意为她准备丰盛的餐食。

从西藏回来后,这对夫妇多次重返故地,每次都特意拜访昔日的房东和好友。他们的子女也延续了这一优良传统,与藏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就像亲人一样亲密无间。

阴建白的女儿与一位藏族妇女的女儿结成了姐妹关系,两人相互扶持、彼此关照,这种亲密无间的情谊让阴建白夫妇感到十分宽慰。

退休后,阴法唐与李国柱两人自掏腰包,拿出16万元作为初始资金,成立了一个专门支持西藏教育的基金会。他们积极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和组织参与其中,共同为提升西藏的教育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李国柱表示,虽然团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在他看来,这些贡献还远远不够,只能算是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500女兵进藏一书,惹阴法唐、李国柱气愤】

1990年,阴法唐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一次悲壮的女兵大进军——500女兵进藏纪实》的书评,发现书中内容纯属虚构,情节不仅荒谬,还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

针对这一观点,阴法唐撰文进行了反驳。他通过详细论证,逐条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阐述了自己的立场。文章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明确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在那个年代,30多位女战士与200多只凶猛的野狼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这场战斗堪称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人与野兽的激烈对抗。

这部作品为了吸引眼球,虚构了大量关于女性士兵离奇消失或遇害的桥段。

阴法唐提到,他在西藏工作了整整26年,但从未听说过所谓的“人狼大战”事件。同时,他也查阅过西藏的历史资料以及解放军进藏的相关记录,均未发现任何关于此类事件的记载。

李国柱表示:“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如果不主动记录那些真正参与进藏的女兵的故事,别人可能会随意编造。我们必须自己动笔,向公众传达真实的历史。”

1998年,李国柱召集了在北京的11位曾赴西藏服役的女兵进行座谈,旨在记录她们真实的军旅经历。

经过两年的努力,她们成功联系了767位参与者,收集了333篇回忆录。这些文章最终被整理成册,出版了《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让更多人知道了那段历史,明白了女兵们进藏时遇到的困难和她们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此后,李国柱专注于文学创作,先后完成了多部与西藏相关的作品。其中包括记录1904年江孜抗英事件的历史著作《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以及讲述女性军旅生涯的《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此外,他还出版了个人情感与西藏紧密相连的《我的西藏未了情》。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李国柱对西藏深厚的情感,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与人文的深刻洞察。

在西藏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阴法唐和李国柱倾注了毕生精力。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片土地的振兴事业中,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付出了巨大努力。两位领导人不遗余力地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为西藏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的工作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在于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为西藏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阴法唐和李国柱的贡献,已成为西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李国柱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提到:

“我始终引以为豪的是,能够把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西藏。”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