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担任清政府国子监祭酒兼金石学家的王懿荣患上了疟疾。太医为他诊脉后开了一副药方,其中包含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
王懿荣马上安排手下去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铺按药方买药。药拿回来后,他注意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刻着一些弯弯曲曲、类似篆书的文字。
王懿荣作为一名精通金石学的专家,在古文字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当他注意到那些刻在“龙骨”上的符号时,立刻察觉到这些字迹非同寻常。经过仔细分析,他推断这些符号属于古代文字体系,极有可能源自商朝时期。
他的猜测很准确,这种名为“龙骨”的药材上所刻的文字,正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甲骨文。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开始对安阳小屯村进行系统挖掘,标志着殷墟科学考古工作的正式启动。这一举措开启了对这一重要遗址的深入研究,为后续的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亲临殷墟,进行了实地考察。
毛泽东为何会突然现身于殷墟遗址?
【毛主席乘专列离京南下,视察黄河】
1952年下半年,国内形势趋于稳定,考虑到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中央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周假期。然而,毛泽东始终心系民众,特别是建国初期淮河洪水频发,给沿岸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多次决堤,给沿岸居民造成严重损失。毛泽东利用中央给予的短暂休假时间,前往黄河中下游实地考察,深入调研河流治理方案。这次考察旨在了解黄河现状,探讨解决水患的有效措施,体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实地走访,毛泽东希望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黄策略,以保障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1952年10月25日,毛泽东乘坐的火车从北京出发,途经天津、济南、徐州、开封和新乡,随后掉头北上,最终回到北京。11月1日,他计划再次搭乘专列前往安阳。
毛主席访问安阳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考察殷墟遗址,二是参观袁世凯墓。这两个地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价值,体现了主席对历史研究的重视。
毛主席因返京行程紧迫,决定仅在安阳短暂停留3到4小时。他明确指示随行的罗瑞卿,此行期间不干预地方事务,不接受接见,不参加宴请,也不入住机关宾馆,所有食宿均在列车上解决。
毛主席的意图很明确,他只想低调地进行一次考察,不希望惊动地方上的相关人员,也不愿意搞得太隆重,以免打扰到当地官员的正常工作安排。
1952年11月1日清晨,火车从新乡出发驶向安阳。途经潞王坟站时,毛主席询问随行的平原省省会负责人:“这个站名为什么叫潞王坟?”
明朝的潞简王朱翊镠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弟弟。他的陵墓潞王坟,完全参照了万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来建造。如今,潞王坟不仅是明代藩王陵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
在潞王坟的北部,矗立着一座山峰。毛主席凝视着它,询问道:“那座山叫什么名字?”
省委领导提到凤凰山。
毛泽东听到后表示赞同:“这座山的名字起得不错,难怪潞王选择在这里安葬。”
毛主席翻阅着《新乡县志》,全程沉默不语。突然,他抬起头说道:“到了汤阴站,我得下去一趟。”
罗瑞卿好奇地询问原因,毛泽东解释说,他在阅读时偶然发现了关于岳飞的记载,因此产生了参观岳庙的念头。
苗庆喜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毛主席听完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后,毛主席继续询问:“关于打击反革命分子的工作,进展如何?”
苗庆喜简明扼要地汇报了镇压反革命的工作情况。毛泽东认真听取后表示肯定:“你们为汤阴百姓铲除了祸患,汤阴百姓会永远记住你们的贡献。”
苗庆喜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毛主席表扬了他们。这种表扬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对他们工作的最高肯定。毛主席的认可让苗庆喜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比任何物质奖励都重要。这种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罗瑞卿直接问道:“主席想去参观岳庙,不知道那边现在布置得如何了?”
县长王庭文赶到时,毛主席打量着他,略带疑惑地问:“我们之前见过面吗?”
王庭文回忆道:“在去年华北地区的县长会议上,我有幸与毛主席您一同拍照,并且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毛主席轻轻颔首,接着问道:“岳庙那边现在情况如何,一切还顺利吗?”
王庭文表示:"由于战争时期的破坏,当前我们正着手进行修复工作。"
毛泽东询问:“老百姓对岳飞庙有什么看法?”
王庭文提到,当地政府频繁在岳庙召开会议,甚至在那里过夜,这一行为引发了居民的不满。
毛泽东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他明确指出:"既然老百姓对你们的会议有看法,那就别在那儿继续开了。先把岳王庙修缮好,群众重视这座庙宇,我们就该顺应民意。"
王庭文不断表示赞同。
话音刚落,毛主席便乘车前往岳庙,然而途中突发意外。
突然有人高呼“毛主席万岁”,众人循声望去,发现毛主席正坐在车内。人群瞬间沸腾,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涌上前去。毛主席见状,微笑着向众人挥手回应。
罗瑞卿经过一番思考后,提议道:“咱们还是别去岳庙了吧。”
毛主席略显不悦,脸色一沉,说道:“好吧,既然不想去,那就算了。”
毛主席登上火车后,专列开始向安阳方向行进。
【毛主席来到殷墟,忽然问道:纣王墓在哪?】
1952年11月1日上午十时许,毛泽东主席乘坐的专列抵达安阳火车站。当时,安阳地委书记曹幼民和行署专员程耀吾等地方领导已在站台等候迎接。
毛主席走下车子,看到周围聚集了许多人,疑惑地问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这里?”
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微笑着说道:"同志们都很期待与您见面,希望能从您这里获得激励,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毛泽东微笑着点头示意,逐一与在场的人握手致意。
潘复生向毛主席介绍安阳行署专员程耀吾时,毛主席表现出浓厚兴趣,问道:“你是叫‘陈耀吾’吗?‘耳东’陈的那个陈?”程耀吾赶紧解释道:“不是,我的姓是‘禾口王’,就是程度的那个程。”
毛主席听完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你这名字不如我的好。程耀吾,听起来像是只顾着‘耀’自己。我叫毛泽东,意思是光芒照耀大海,惠及四方。你是安阳的专员,怎么能只想着‘耀’自己?”
毛泽东的幽默发言引得众人哄堂大笑,程耀吾略显尴尬,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按照原定安排,毛主席乘车前往安阳小屯考察殷墟遗址。提到殷墟,自然绕不开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这段历史与殷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考察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传统史书中,商纣王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荒淫无度、治国无方的君主。然而,毛泽东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指出:“商纣王实际上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既能文又能武。他在位期间,成功治理东南地区,将东夷与中原地区统一并巩固,这在历史上是值得肯定的功绩。”
毛泽东在与随行人员交谈时,提到商纣王,他的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纣王其实很有才能,那些关于他的负面评价大多来自周朝人的记载,不可全信。这番话让在场的人深受启发。
很快,汽车抵达了小屯。那时,殷墟遗址的覆盖范围大致有20平方公里,涵盖了小屯村、花园庄、小庄和王裕口等几个村子。毛主席在到达王裕口后,便下车开始步行。
毛主席一边走一边随口问道:“纣王的墓在什么地方,你们有谁知道吗?”
省委的几位官员注视着安阳的市委班子,安阳的几位负责人彼此对视,无奈地摇头,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安阳专员程耀吾同样面露难色,但在众人的目光聚焦下,尤其是毛主席的注视下,他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程耀吾提到,在建国之前,这一带盗墓活动非常猖獗,大量古墓遭到破坏和挖掘,商纣王的陵墓很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听完程耀吾的回答,毛泽东觉得不太到位,但他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漫步在安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面对殷墟遗址,毛主席的心情再次愉悦起来。他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历史:“这可是咱们中国最早的首都之一,殷商王朝在这儿扎根了270多年。”
毛主席的渊博学识让身边的随行人员深感钦佩。历史资料显示,商朝由于政局动荡和频繁的洪水灾害,曾数次迁都。直到大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第19位君主盘庚将都城迁至殷地,这才使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从建国到最终灭亡,商朝共持续了大约273年。
没过多久,毛泽东主席走到殷墟“妇好”墓附近的一座小桥上,短暂停留休息。
在那个时候,考古人员尚未对“妇好”墓进行发掘,因此毛主席并不知晓,就在他附近的地方,埋藏着妇好的陵墓。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她在商朝担任重要角色,不仅负责宗教仪式,还亲自带兵打仗。作为中国历史上首批女性政治领袖和军事指挥官,她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权力。
毛主席在小桥稍作歇息后,便领着大家步行爬上了旁边的一座高山。他指着漳河说道:“这条河以前是曹操训练北方水军的地方,也是他起家的地方......”
毛泽东想试探一下安阳市领导的水平,便指着漳河边的两个村子问道:“这两个村子叫啥?”
程耀吾事先做了充分准备,面对毛主席的提问,他信心十足地答道:“西边的叫小司空,东边的叫大司空。”
毛主席微微颔首,问道:“那你了解‘司空’这个词的含义吗?”
在场的人一时无言以对,没人能回答。毛主席转向程耀吾,耐心解释道:“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论级别,和你现在的职位差不多。”
参观完殷墟后,毛主席马上要求改道去袁世凯的墓地。
【参观袁世凯墓地,讲述袁世凯罪恶历史】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革命成果,登上民国大总统之位。1915年,他强行推行帝制复辟,这一举动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抵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他不得不撤销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在57岁时因病逝世,此时他正面临全国范围的谴责。
袁世凯在世时,已经为自己选定了墓地,地点在今天的洹水北岸太平庄,也就是现在的“袁世凯墓”。这座墓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元素,展现了古今融合的特色。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按照他的遗愿,耗时两年,耗资150万大洋,最终完成了这座陵墓的修建。
毛泽东在参观袁世凯墓时,穿过牌楼,注意到两侧排列的文官武将石像和石狮,便询问随行人员:“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你们了解这块巨石是如何运送到这里的吗?”
有人解释道:“听说是通过泼水结冰的方式运送过来的。”
毛泽东赞同地表示:“这些成就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体现。”
在简单参观过后,地方负责人提议用餐。毛主席从早晨乘坐专列从新乡抵达安阳后一直未进食,便接受了这个建议。随后,工作人员送来了水果、点心和茶水。
毛主席招呼大家坐下一起用餐,分完食物后,他开始讲述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在当地和安阳都有大量土地。他这人特别会玩两面派。戊戌变法时,他表面上支持改革,背地里却向荣禄告密,把维新派给出卖了。这么一搞,他就当上了直隶总督和外务部尚书。”
毛主席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清朝宣统年间,醇亲王担心袁世凯的部下会闹事,就找了个借口,说他脚有毛病,让他回老家休养。袁世凯看上了安阳这块地方,就跑到洹水边上隐居。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他。结果袁世凯趁机当上了大总统,还妄想恢复帝制。不过他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只当了83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当时在座的部分人对袁世凯的过往并不清楚,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后,大家都觉得袁世凯确实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于是,有人提出干脆把袁世凯的墓铲平算了。
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不必拆除,应该妥善保存,作为反面教材留给后人借鉴。"
短暂停留后,毛泽东告别了袁世凯陵园。午后两点左右,他抵达火车站,登上专列,启程离开安阳。列车一路向北,朝着首都北京疾驰而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