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尔战役(三):“鬼畜”牟田口廉也的如意算盘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6-08 12:41:29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鬼畜”牟田的如意算盘

从一开始,牟田口廉也中将极力鼓动的进攻印度的计划,就是为了通过主动出击,摧毁位于英帕尔的英军反攻基地,达到防御缅甸的效果。

那位头顶一个形如马桶的软木盔的温盖特少将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徒劳而大胆的进攻,最终让牟田中将下定了决心:

在追剿温盖特的部队的战斗中,日本的第15军官兵可真是吃足了苦头。也正是因为深刻体会了缅甸北部和中部的恶劣地形,牟田才意识到,在这么广阔的地域里,仅仅凭借防守战术来完成防御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

缅甸战役中的日军

与其这样,倒不如在敌人反攻前先发制人,急袭并捣毁敌人的反攻基地。至于恶劣的道路、困难的补给和艰难的地形这些影响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提前准备来克服的。

一旦日军突破英军防线,英军在英帕尔修好的道路和各种仓库,就会变成日军下一步行动的助力;更何况,对于没有制空权、火力和重型装备都居于劣势的日军而言,在崎岖的山地和密林中作战,反而比在缅甸中部的平原、河谷中更易发挥优势。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直到此时,牟田口廉也还没有“鬼畜化”,他所有的计划和设想都是有一定依据和可行性的。那些编造历史爽文的,众口一词说牟田这家伙就一草包,脑袋一热就发动了英帕尔战役,还不准备后勤,结果生生饿死了几万鬼子,云云。

这种胡说八道当个笑话看看就行了,真相信了就纯属被忽悠瘸了——就算牟田是草包,日本大本营的一众军官也全是脑残?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执行一个看起来完全不可行的计划?退一万步讲,一个拍脑袋的计划,还差点把英国佬严防死守的防线打崩了?这可能吗?

事实是,尽管牟田极力推动的计划风险和困难较大,但是的确是一个能够有力改善缅甸不利战局的最优方案,而且只要攻占了英帕尔这个进入印度的门户,还真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动摇和颠覆大英帝国摇摇欲坠的基座——印度。

一本万利的买卖,搁谁身上不动心,更何况这些就快走投无路的鬼子呢?

跋涉渡江的日军部队

结果,在1943年的6月末,在仰光方面军司令部里,举行了一次图上演习,大本营、南方军、第3航空军和驻缅甸日军的全部高级指挥官汇聚一堂,全部都参加了这次演习。演习得出的最终的结论就是,想要防守住缅甸的中部和北部,就很有必要趁敌人的反攻准备没有完成之际,急袭并摧毁英帕尔这个反攻基地,同时将防线前推到缅甸和印度东部交界的山区里。

但是进行英帕尔作战的必要前提是,缅北和怒江防线的战局要维持现状,不能发生改变,而防守缅北和怒江的任务,分别交给了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

这次演习,否决了牟田最初提出的动用第15军攻占阿萨姆邦,进而伺机进攻印度的计划;而且还留下了一个未来被证明是最致命的漏洞——没有任何人去考虑如何在如此恶劣的地形和交通下,确保前线的供给。

而牟田这个“鬼畜”一直回避的问题,日军的高层也同样没有人真正意识到——日军面临的障碍不仅仅是湍急的河川和险峻的山脉。在粮食、弹药和医疗用品都极为短缺的现状下,第15军根本没有充足的后勤准备来应对如此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战役。

“乌”号作战和“鹎越战术”

统一意见后,南方军当即派出副总参谋长飞回东京,向大本营申请兵力支援:增派第15、54师团和独立混成24旅团,并要求立即补充缅甸第15军的兵员缺口;同时要求大本营调拨至少四个师团的弹药量、大量汽车零件和其他的补给。

这次进攻英帕尔的作战计划被称为“乌”号作战,预定发起的时间是1943年10月——冥冥中自有天意,中日双方的进攻时间居然都定在了同一时间。

留给牟田的第15军的准备时间至此已经不足3个月了,而他们的作战准备还远远没能完成,其中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把两条通往钦敦江的山区小道改建成旱季可以通汽车的车道,很显然,对于缺乏工程机械和燃料的日军来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脾气暴躁的牟田口廉也开始日益黑化了,他开始越来越多的要求部下以严格的牺牲精神来弥补物质方面的不足:进攻的各个师团被迫和汽车说再见了,驮马变成了主要运输工具,无法通过密林和险峻山路的重型火炮也被轻便的山炮替代。

日军的大象运输队

日军也开始大量征集各种牲畜,从运输装备的大象到活的牛、马、羊,后面这些自己会走的牲口就是牟田效仿成吉思汗故智的产物,他希望进攻的部队随身携带这些会走的食物,从而弥补正常补给的巨大缺口。

9月中旬,第15军期盼的进攻命令下达了,尽管雨季尚未结束,兴奋不已的牟田仍旧命令部队向前推进,准备发起中-缅-印战区屹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地面战斗:

牟田制定的战术仍旧是日军奉为经典的“鹎越战术”(注1),即越过险峻的山岭后进行奇袭:

首先投入作战的是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他们将在10月上旬对国民党军队在怒江西岸的桥头堡发动进攻,拔掉这个据点后,第18师团返回缅北,留下第56师团防守整条怒江防线。

18师团将以孟拱为防御核心,打算将从缅北发动进攻的中国驻印军牢牢地堵在胡康河谷里。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第31、33和15师团,这三个师团是日本陆军的主力师团,此前一直在泰国接受丛林战训练;配合作战的还有一个所谓的印度国民军的步兵师,这个印度师是群彻头彻尾的乌合之众——军官毫无经验,士兵大部分来自被缅甸日军逮住的印度难民——在被砍头和当炮灰之间,这些黑皮肤的印度佬选择了后者。

这些“印度士兵”唯一算得上优点的,就是都被狂热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沙布哈斯·钱德拉·鲍斯成功洗脑了;但是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敢对他们的忠诚度报以幻想。(注2)

英帕尔的英国守军

按照计划,日军的第33师团将兵分两路,一部分负责牵制英印军第4军(下辖3个师)的主力,另一部分则包围突出在防线上的英印军第17师,伺机将其消灭。在牟田的谋算中,当英印第4军的两个师被包围和牵制住后,英军的指挥官会被迫派出留在英帕尔的预备队——英印第23师来解围——这样一来,英帕尔就门户大开,毫无防备了。

趁着英军主力被33师团牵制在正面的良机,第15和31师团将秘密渡过钦敦江。随后第31师团将直扑缅印边境的科希马,他们奉命阻断来自阿萨姆方向的英印军援兵,在战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抽调一部分兵力参加英帕尔的围歼战。而第15师团将绕到英军侧后方,和第33师团一起歼灭英帕尔的英军主力。

一旦会战成功,日军就会在科希马和英帕尔西侧的山峰和高地上构筑牢固的防线,第33师团将回到英帕尔休整,准备参加后继的战斗。

怎么样,这么勇猛、精密的作战计划是不是听起来挺可怕的啊?别着急,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的——战役预计的时间为三周,作战期间,三个师团所需的所有补给,注意啊!是所有的补给——全部由自己携带,第15军将不做任何补充。。。

缅甸的雨季

只有攻占了英帕尔以后,日军才会组织人力,通过加里瓦—达木—帕勒尔—英帕尔—科希马这条山道进行抢运。

至于为什么只给了三周的作战时间,是因为不管英国佬还是鬼子都清楚,一旦拖延到5月份的雨季,如果日军没能占领英帕尔并夺取到大量物资,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将军的决断

挡在牟田口廉也前面的是威廉·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的第4军,日本人的小眼睛为什么死死盯在这里,斯利姆心中十分清楚:

除非日本人能够取得一些影响深远的战略性胜利,否则分散在庞大占领区内的日本陆军难逃被缓慢绞杀的命运。而只有在缅甸战场上的进攻,才可能会带来他们所希望的一切。

牟田只用了最必不可少的部队来延缓中国远征从利多和云南的进攻,如果有必要,即便丢掉了缅北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局——只要日军在中部取得胜利,缅北将乖乖落回他的囊中。

日军在英帕尔的胜利将改变世界大战的进程,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会战。恰好,英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自从1942年被狼狈的逐出缅甸后,休整完毕的英国军队一直在缓慢地向前推进,并逐步控制了加包山谷到钦山这片广阔的山地。在这片南部的弧形山地的掩护下,英帕尔平原被逐步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兵站和补给站。

英帕尔平原长约65公里,宽约32公里,是印缅边境连绵的险峻山脉中的唯一一块巨大的平原。如果打算在印度和缅甸之间的任何方向实施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里都是一个天然的中途兵站和补给站。

和1942年大撤退时相比,英帕尔平原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湿乎乎的滴着水的树林、被雨水浸透的泥土地面、被炸弹摧毁的各种建筑物和被踩得稀烂的泥泞小路,现在已经变成了整齐的竹棚军营、简陋的医院、各种补给品仓库、军火库、工兵场站和宽阔的柏油路。

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和集镇,数万名印度劳工在此忙忙碌碌,绝大部分的军事建筑都集中在了英帕尔的村庄周围。所有的后勤设施在修建时光考虑了便利和防空要求,对于来自陆地的进攻却毫无防备。

这个基地只适合支援进攻,但是一旦日军攻破防线,散布在平原上的各种补给站就是一群无助的肥羊。

而英帕尔最严重的弱点是脆弱的补给线:它唯一的交通线是从迪马普尔的铁路终端出发,翻山越岭到达科希马,再从科希马延伸到英帕尔的山区公路。为了方便进攻,英国的工兵们又从英帕尔分别向南和向北艰难地修筑了两条公路,一条向南延伸到曼尼普尔河谷,另一条向北延伸到了加包山谷。

而令英军不安的是,这两条公路都和日军的防线平行,而且距离还都不远。这简直就是把补给线伸到了日军的嘴边,鬼子不一口咬断就真是一群“昭和马鹿”了。

英军对日军的动向两眼一抹黑——战场上覆盖着浓密的原始丛林,而且为了躲避盟国的空中侦察,日军大部队的调动都在晚上进行。尽管从1943年5月开始,驻守在右翼钦山高地英印第17师的先遣部队,就已经和老对手第33师团在遍地刀锋般的险峻山峰和河谷密林中开始了不断的小规模交锋,双方旗鼓相当,轮流相互伏击、袭击、进攻和反击。

参战的小部队都伤亡惨重,日军却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不但阻止了第17师向钦敦江推进,还让英印部队向后撤退了20公里。这些日本士兵大部分都会死战到底,英军即使能够捉到俘虏,从他们口中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实际上,直到1944年3月战役全面爆发前,整个英印第4军的前线,只抓到了一名日本俘虏。

但是所有的英国指挥官都清楚,日本人的攻势即将到来:

在英印第4军的前线,敌人的活动和兵力都在显著增加。几乎每天都可以从巡逻遭遇战中被击毙的日本人身上缴获各种文件、日记、态势图、甚至作战命令。通过一两次对日军指挥部的大胆突袭,英国人缴获了许多文件,他们得以将这些线索和零碎情报拼凑出展现日军意图的蓝图。

空中侦察也反映了几个极为重要的情报:飞行员报告说,敌人正在抢建从缅甸中部通往钦敦江的公路。他们还看到了在钦敦江的东岸各地正在囤积的大量木材,并且在霍马林对面的乌尤 河下游地区,也就是英帕尔盆地的正东方向,林子里隐藏着许多经过伪装的汽艇和木筏。

而在乌尤河以南和钦敦江上的当都附近,日军集中了几个大牛群,每一群的数量都有数百头之多。所有当地村民的牛羊都被日军抓空了,显然这些正在被驱赶过河的牛群被日军用来充当补给。

日军使用的大象补给队。

有关于日军运输的情报也源源不断地汇集了过来,英军得知,对面的日军不但使用了机械化的车辆,还有大量的牲畜和大象也被用做运输。

英军和日军都曾经认为,对方不可能在印缅前线这个群山绵延的山脉里发动并维持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行动,但是现在斯利姆将军和他的第4军军长杰弗里·斯库恩斯中将都一致认同,牟田口廉也的第15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

将有3个日军师团,即第15师团、第31师团和第33师团,加上印度国民军的一个师、一个日军的战车联队和其他部队联合发动进攻。英军估计应该还有另外一个不明番号的日本师团作为预备队。

英军判断,日本人的目标显然是首先占领英帕尔,其次,突破到雅鲁藏布江河谷, 这样就能切断北部前线,并截断对中国的空中运输线路。

那么日军将采用何种战术呢?英国人对日军的战术和攻击顺序的预判简直精准得像照抄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书:

孤立英军的前线部队,然后再各个击破并消灭英军。具体来讲就是,日军将企图用一个增援的师团,包抄到横跨迪登—英帕尔公路的英印第17师和德穆—帕莱尔公路上的英印第20师这两个师的背后。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师团的日军纵队,将在霍马林和当都附近渡过钦敦江,经乌克鲁尔前往英帕尔。

不仅如此,英军甚至还预判到了,日军将派出一个联队的兵力前往科希马以切断主要的英帕尔—迪马普尔公路并且威胁迪马普尔基地。

而且英军判断日军的进攻时间大致会在3月15日。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英军要如何来应对这次进攻呢?

维持现有的防线无疑是取死之道。第4军的3个师分布在两条防线上,其中的第17师和第20师前出在南北两个方向,即便防守英帕尔的第23师出动增援,一次也只能支援一个师,而且还会让英帕尔彻底向日军敞开大门。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粗略的方案可供选择:

1.预计敌军将渡过钦敦江发起攻势,英印军先发制人。

2.在迪登地区拖住日军第33师团,把第4军移动到钦敦江西岸,然后同时和分布在两岸的日军作战,并寄希望于在牟田口廉也的部队渡江时击败他们;

3.把第17师和第20师从目前的前沿位置后撤,在英帕尔平原集结英印第4军,在英国人自己选定的地点上和敌人决战。

印缅战役中的英印第254坦克旅,他们装备了部分M3“李-格兰特“坦克。

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方案,斯利姆的部队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只能依靠后方一条长达200公里的,脆弱而不靠谱的补给线。却要和一群士气高昂,很可能还占有人数优势的日军作战,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击退日军,而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为此,斯利姆和斯库恩斯中将讨论了这些可能的方案后,他们俩都各自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要在英帕尔打一仗——集中一支在人数上和装备上都占优势的兵力,在英帕尔平原上消灭日本的第15军。

1944年3月8日,日军的第33师团率先渡过了钦敦江,开始翻越国境线上的连绵群山,并分成三个突击队,势如破竹地杀向了英印第17师。英帕尔战役全面爆发,在未来的1-2个月中,缅甸这个一直被视为次要战场的地方,将占据世界大战舞台的中心。。。

(待续)

注1:鹎越指的是日本神户市向北穿越了六甲山脉的山路。日本的古战史中,源义经曾经在鹫尾三郎的引导下,通过这条山路突袭了平氏。

注2:魔幻的现实中,这些曾经在二战中参加印度国民军,充当日本伪军的家伙;在印度独立后被公众和公知捧为了“为自由和独立奋战”的英雄。而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卫印度国土的英印军士兵,却被视为了英帝国的走狗和印度的叛徒。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