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绵阳实现GDP4344亿元,持续领跑全省地级市。
绵阳跑得快不快,取决于各县(市、区、园区)干得如何,能不能为全市经济大盘扎起!
近几年来,为了助力绵阳在全国找坐标、争位次,各县(市、区、园区)的头儿都在各种场合掷地有声:为绵阳科技城建设贡献更大的XX力量!
目前,绵阳市各县(市、区、园区)经济成绩单已出炉,看看谁的贡献大?

第一梯队——
1、涪城区属794.77亿
2、江油市716.91亿
第二梯队——
3、三台县570.07亿
4、游仙区属522.03亿
5、高新区(即科技城直管区,下同)460.56亿
第三梯队——
6、安州区276.00亿
7、盐亭县254.64亿
8、梓潼县225.17亿
第四梯队——
9、经开区157.10亿
10、科新区(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下同)151.94亿
11、北川县115.24亿
12、平武县83.54亿
第五梯队——
13、仙海区16.06亿

GDP增量排座次
由于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有差异,我们还是看增量(含五经普)更直观一些。
1、涪城区属59.05亿
2、江油市48.00亿
3、游仙区属42.32亿
4、三台县39.52亿
5、盐亭县24.49亿
6、梓潼县17.98亿
7、经开区17.89亿
8、科新区17.11亿
9、安州区13.54亿
10、高新区9.02亿
11、北川县8.69亿
12、平武县7.11亿
13、仙海区0.61亿

区域竞争白热化,洗牌迹象明朗
01江油市与涪城区的差距在扩大。
2023年,涪城区属领先江油市66.81亿,2024年已经扩大到77.86亿。
涪城赢在新型显示、汽车电子、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强势崛起,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产业蓬勃发展,加之现代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区域老大地位。
当然,绵阳工业的第一强县,江油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期,能顺利跨越700亿的台阶,也很不容易。
从总体形势来看,就涪城区属经济而言,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江油仍能和涪城保持在同一梯队。所以涪城来不得丝毫马虎和倦怠。
02游仙区属与三台县的差距在缩小。
2023年三台领先50.84亿,2024年缩短至48.04亿。
不是三台动作慢,毕竟工业础基薄弱,且“农”字当头,尾大不掉。三台正在加快形成以纺织鞋服、健康食品、医药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逐渐提升二产的比重,所以在仍能持续在绵阳区域经济中当排头兵。
游仙优势在主城,各种优势富集。
经过几年的爬坡上坎,游仙已初步建成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三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体系,与院所合作共建了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航空与燃机产业园。
这三大产业园一旦投产达效,还会与三台缩短距离。
03“安盐梓三国杀”洗牌在即。
盐亭县与安州区的差距在缩小:2023年安州领先盐亭32.31亿,2024年缩短至21.36亿;
梓潼县与安州区的差距也在缩小:2023年安州领先梓潼55.27亿,2024年缩短至50.83亿;
梓潼与盐亭的差距在扩大:2023年盐亭领先梓潼22.19亿,2024年已经扩大至29.47亿。
三梯队“安盐梓三国杀”,盐亭优秀,梓潼良好,安州要加油。
近几年来,盐亭改天换命 ,一举甩下“轻工业打饼子,重工业打石头,服务业打麻将”的帽子,凭什么?
有人把盐亭人称之为内地的潮汕人,真心不假。勤劳朴实,艰苦奋斗,许多优秀的盐亭人,在许多行业都能扛起一面大旗。
改革开放之初,盐亭率先开启工业化进程,盐亭造的神鸟电扇,比广东的鹰牌电扇还卖得好,盐亭双沙白酒与射洪的沱牌一样齐名,盐亭的经济实力,比南充的南部县还要好。
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盐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落了。
近几年来,不服输的盐亭人,工业得到了蓄势再造,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加之超大油气田的开采,给盐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盐亭的成功在于:在实干中发现机遇,有了机遇再创造机遇。
梓潼其实也很不错,一直与盐亭是亦步亦趋的伯仲关系。地缘地貌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绵阳欠发达的农业县,抓二产都是从生物医药、绿色健康食品起步。
盐亭逐渐甩开梓潼,逼进安州,就在于没有与梓潼拼“老梓蜀道山”,而是利用油气田的发现端出能源化工这盘大菜。
2024年,安州的GDP至少要破300亿才算达到撤县设区的预期!
安州撤县建区这么多年,享受着主城政策关照,基础设施配套的巨大红利,特别是抓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丝毫不逊涪城游仙。
特别辽安大道沿线,一马平川、沃野如画,堪称抓产业大发展的天堂,让盐亭、梓潼做梦都想拥有,多年下来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还被盐亭梓潼步步进逼,不应该啊!
当然,安州不达标的账不能只算在安州头上。
一是绵阳产业摸索过程中交了学费。
近40年来,绵阳在造车梦中砥砺前行,从“野马”到“华晨”,从“重汽”到“威马”,从高新区到安州区,都是绵阳打造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的圆梦地。
一路走来,绵阳造车梦“壮志未酬”,自然拖累了高新区和安州区。
二是安州区在淘汰落后产能时,新的产能又没跟上,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新的产业上远不如涪城游仙那么如鱼得水。
从客观上说,这些年来,不是安州不努力,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多了一些坎坷。
“人生没有失败,大不了大器晚成”,坎坷多了,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
虎眼相信未来五年,安州一定会杀出一条血路,甩开盐亭梓潼的围追堵截,在区域竞争中一跃而起。
04经开区与科新区在火拼。
绵阳区域的渝亮关系,涪城区属和江油算一对,游仙区属和三台算一对,盐亭和梓潼算一对,经开区和科新区也算一对。
近年来,经开区与科新区的暗暗较劲,从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城市建设、消费场景的打造、教育医疗的加持等等,让网友隔着屏幕都感受得到。
科新区姓科,经开区姓工,各有优势。其实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结果两家谁也不服谁,一磕到底。
2024年,经开区稍微赢了科新区那么一丁丁儿。
这样挺好,就要这样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推动绵阳创造更大的辉煌。
05高新区压力比山大。
2024年,绵阳区域洗牌的最大冷门不是安州遭遇盐亭梓潼的步步紧逼,而是高新区的GDP只增长了9个亿!
额的个天!
当然,这个结果仍比五年前的四经普好,四经普时高新区的GDP是缩了水的,这次好歹没有做减法。
但是,高新区在二梯队掉尾巴了,三梯队和其他园区与高新区的距离缩短了。
一度与经开区和科新区的从业人员闲聊时,他们说要搞过高新区。当时我就想啊,“吹牛了吧,你们和高新区就不是一个量级,怎么搞过?”
现在明白了,跑起摸高的速度和爆发力比高新区强就算搞过了。
可不是,基数很小的经开区和科新区增速干过高新区很正常,问题是增量也干过高新区了,说话的声音当然是大一点了。
你说高新区的压力大不大?
前几天,有人还十分不解地问:虎哥,咱们高新区的企业营收不是突破2000亿了么?怎么GDP还原地踏步?高新区到底怎么了?
是啊,绵阳高新区论现有的级别,论企业营收,GDP怎么着都应该做到500亿以上才合适呀!
高新区的压力大就大在这里。
GDP是什么?
GDP从国家层面就叫国内生产总值,从地方来讲就叫地区生产总值。除了按照GDP核算规则那几个维度来看,还要从收入化这个角度来看,也有三个维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个钱包。
第一个钱包就是看国家的钱包,就是税收,就是你这个地区创造的税收如何;
第二个钱包就企业的钱包,就是看你整个地区规上企业的利润如何;
第三个钱包就是老百姓的钱包,就是我们职工薪酬如何,还有就是要用常住人口乘以两项收入。
所以,GDP成了全球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
这下明白了吧,绵阳为什么从1993年以来就是追兵撼动不了的四川地级市的领头羊,单从经济实力来讲,绵阳的三个钱包至少有两个钱包让追兵难以企及。
高新区的企业营收上去了,但企业利润和职工薪酬没有上去,所以GDP原地踏步。
高新区的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在眉捷,加快培育和引进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也迫在眉捷。
其实啊,高新区还有一个隐形的压力还不是跟三台和游仙区属比掉队了,也不是没有经开区和科新区跑得快了,而是四川绵阳工业园这匹黑马杀出来了。
绵阳工业园与江油高新区、游仙高新区同列,一个区县的园区,本不应该单列,但2024年,在全省145个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获评“全省优秀开发区”,考核排名第1。已经提前一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
可以这么说,仅仅2岁的绵阳工业园,已经快要抓住32岁的绵阳高新区的后背了!你说高新区急不急?
看到这里,绵阳所有的园区都不要笑,难道你们就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绵阳工业园越甩越远啊!
当然,这并不代表高新区就不优秀了。
高新区如果不优秀,高新区的级别就不会一路从科级园区到正县级园区,从副厅级园区又攀升到正厅级园区了。
这就是对高新区最大的肯定。
过去30多年来,高新区一直是绵阳园区的标杆,更是绵阳改革开放的窗口、科学技术的窗口、人才聚集的窗口,高新区势如破竹的大发展,为绵阳大城西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任何县(市、区和园区),都不可能每个时候都能笑得最好,就看谁能笑到最后。
比如2004年,绵阳的增速还不是在全省排到倒数第二,并不影响绵阳痛定思痛后的强势回归。
所以啊,只要高新区在抓发展上下沉、下沉,再下沉,比追兵“多干一点,少睡一点”,拿出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同样会成为追兵和西部同类园区难以逾越的高峰。
毕竟,高新区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科学技术、人才聚集,仍居绵阳乃至西部所有园区的前列。
绵阳高新区,加油!

绵阳区域竞争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勇进者胜,区域发展格局正在悄然改写。

从绵阳辖区的版图可以看出——
北部的平武是绵阳的生态屏障,无法以GDP来衡量;
南部的涪城区属经济、三台、盐亭正一路狂飙,未来绵阳借助绵遂内铁路的开通,产业向南、城市向南的力量势不可挡;
东部的江油、游仙区属经济、梓潼借助国防科研的优势正在加快崛起,特别是东北部的江油,只要主动融入科技城,与绵阳主城的产业同步,城市规划同步,还会在高峰之上再造巅峰。
以高新区领衔,涵盖安州、北川的绵西诸候,则需要开启第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才能完成助推绵阳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超越”的历史使命。
区域洗牌的决定因素在哪里?
第一是产业,第二是产业,第二还是产业。
特别是二产!谁能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一步看三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谁就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绵阳建市40年来,一直在“产业强市”的道路上进行登峰造极的探索,经过“枪法不准,多打几发”的教训后,终于探索出一条不命系长虹,却又要围绕长虹布局虹系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成功经验。
现在,绵阳的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壮大,新型显示、核医疗、机器人、无人机、激光、空天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无不是长虹产业链的强化和延伸出来的。
特别是在新型显示上,2024年企业产值已经突破800亿,2025年有望突破1000亿。
绵阳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已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总投资100亿元的惠科Mini-LED、高功率芯片散热封测项目签约落地涪城后,绵阳将成为西南地区唯一拥有三座屏厂的地级市。
由此可见,不命系长虹,不是长虹不重要,而是利用好长虹点燃的产业星火,发展到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燎原,构建起绵阳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绵阳最核心的产业竞争力。
不命系长虹,不是长虹不重要,而是长虹强则绵阳强的相对论和实践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
作为绵阳产业的“中神通”,长虹的担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之又重。
长虹如何克服大企业病和传统的国企病,如何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向同行更优秀的民营企业学习,做到眼界高一点,眼光准一点,步子快一点,程序少一点,反应快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
绵阳各县(市、区、园区)围绕绵阳产业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做大做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和引进新的市场主体,定能助力绵阳跑出奋楫追梦的雄心壮志和昂扬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