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明阳,老家在重庆的一个偏远山村,依稀记得那是2001年的夏天,邻居钱叔在院子外扯着大嗓门喊:“老赵,村头停了辆黑色轿车,有个穿西装,老板模样的人找你!”
当时父亲正坐在院子里,一口一口地喝着刚熬好的中药,那是为了治他的腰伤。听到钱叔的话,他慢慢地放下药碗,扶着湿漉漉的土墙,一步一步挪到门口。
看见父亲行动不便,我立即放下手中的书本,搀扶着父亲走向大门。这时门前突然出现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人,正焦急地来回踱步,不时抬头望向我的家门。当他终于看到父亲出现在视线中时,那双复杂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赵叔,您还记得我吗?”中年男人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父亲听后愣了愣,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陌生人,片刻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你是……李家强的儿子,李刚?”
李刚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泛红:“是的,赵叔,我就是刚娃。这么多年了,我终于找到了您。”父亲拍了拍李刚的肩膀,声音温和地说道:“进来坐吧,这么多年没见了,我们得好好聊聊。”
说起李家强,这个名字如今在村里或许已经模糊不清,但提起“大闷子”,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李家强只是性格内向,话少得可怜。他身材高大,但却总是弓着身子走路,还有一头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
他住在村子西头,那个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屋顶常年漏雨,他就用几个破脸盆接水,自己则蜷缩在角落里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这样的日子,他默默承受了近三十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的老兵,本有机会在城市里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这个小山村。
父亲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村里的大事小情,结婚生子、盖房修路、调解邻里纠纷,他从不推辞,总是乐此不疲。他常说:“我们当过兵的人,讲的就是一个责任,得给村里人办点实事。”
李家强和父亲的关系,在村里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一个是沉默寡言的孤寡老人,一个是热情洋溢的老兵,却因为一次意外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午后,由于地面湿滑,李家强不慎摔断了腿,村里人当时都冷漠地视而不见,后来父亲听说了此事,冒着大雨,用家里那辆老旧的独轮车,一步步将他推到了县城里的卫生院,还垫付了医药费。
期间父亲多次带着家里的饭菜去看望他,等着李家强康复后,执意要还钱,父亲却笑着摆手:“没事,这点小事情,不值一提。”
那晚,父亲还邀请李家强到家里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饭菜,那是李家强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母亲事后大骂了父亲一顿:“你总是这样,我们家日子都不好过,还倒贴钱帮别人。”但母亲也知道父亲的性格,随着父亲不断的说好话哄母亲,母亲也就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
1998年的夏天,热得让人窒息。李家强在一个闷热的午后中暑倒地,再也没有醒来。村里人议论纷纷,说他命不好,是个晦气的人,不愿伸出援手。
但父亲却坚决反对,他说:“人死为大,入土为安,我可不能让他走得不安心。”于是,父亲用家里仅有的积蓄,买了最便宜的棺材,还请来了村里的阴阳先生,为李家强举办了一场简单的葬礼。母亲知道后,虽然嘴上依旧埋怨着父亲,但心里也默默支持着他的决定。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父亲当时在一次工地事故中不慎摔伤了腰,家里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正当母亲愁眉不展,四处借钱无果时,一辆豪华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了我们这个小山村,停在了村口。
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绍说,他就是李家强的儿子,李刚。原来,李刚是李家强年轻时收养的孩子,后来因家庭贫困,他独自南下打拼,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位身家不菲的大老板。
等着我们把李刚迎进屋后,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现金,放在桌上:“赵叔,这是五万块钱,感谢您当年给我养父办了体面的葬礼,还立了墓碑。如果没有您,我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祭拜他的地方。”
父亲听后连忙摆手拒绝:“不行,不行,这钱我不能收。当年你养父李家强也是个好人,我虽然能力有限,但也不能让他走得不安心。”
这时李刚坚持道:“赵叔,您就收下吧。这些年我在外面打拼,也赚了些钱。不看僧面看佛面,请你一定要收下。”父亲知道再推脱下去也没有意义了,索性收下了李刚的心意。毕竟那时我们家为了治疗父亲的腰伤,已经有了不少外债了。
期间李刚甚至提出要帮我们家翻新家里的土坯房。“赵叔,这房子太旧了,不安全。我在城里请了专业的施工队,好让您住得舒服点。”李刚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父亲起初有些犹豫,毕竟他不想给李刚添太多麻烦。但在母亲的劝说下,最终还是答应了。新房子落成那天,整个村子都轰动了。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眼里满是羡慕。“多亏了刚娃,我们家才有了今天。”父亲逢人便说。李刚则谦虚地回应:“赵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一天傍晚,夕阳洒在父亲的脸上,他坐在家门口的那把旧竹椅上,我看着他满足的笑容,忍不住问道:“爸,当年您为什么坚持要给李爷爷办葬礼呢?村里人都说他命不好,晦气。”
父亲听后,看向我轻声说道:“明阳,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也许今天你对别人的一点善举,就是在帮助明天的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
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佩。是啊,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朴实无华、却让人敬重的人。他的善良与坚持,改变了我们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