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都喜欢去的承德避暑山庄,它有何神秘之处?

东方子帛说历史 2025-02-20 14:19:30

常年生活在东北凉爽气候中的满洲人在迁都北京后由于不适应炎热的气候,遂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然而由于工程量巨大,该工程直到乾隆年间才全部竣工,前后历时近九十年时间。

整个山庄占地面积达 564 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整体布局巧妙,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山庄内的荷花极富盛名,每年七八月份荷花满池塘,一直开到9月末,特别值得一看。

避暑山庄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避暑山庄的修建与清朝的北部边防政策密切相关,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的时候皇帝会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以及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问题,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了21座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便是其中之一。山庄不仅作为皇帝夏天避暑的场所,同时也是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

乾隆在位期间,曾对避暑山庄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同时还在山庄内修建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如文津阁(存放了《四库全书》的一部分),也展示了清朝文化的繁荣。

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有六位皇帝来此居住过,分别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其中还有两位皇帝(嘉庆帝、咸丰帝)死在了避暑山庄。

一、清圣祖康熙皇帝:

避暑山庄于康熙年间进行大规模修建,一系列大工程的建设也让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帝手题三十六景,晚年的康熙帝也经常来到避暑山庄小住一段时间,也在这里接见蒙古诸部首领、处理朝政。

二、清世宗雍正皇帝:

严格的来说,雍正皇帝在即位后直至去世的十三年间由于终日忙于朝政,并没有来过避暑山庄,但是雍正帝在作为皇子时期曾多次陪伴父皇康熙帝来此,所以,实际上雍正皇帝也是来过避暑山庄的。

三、清高宗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乾隆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有康熙三十六景外又题三十六景,这就是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的由来,乾隆帝曾在此接见过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并且在此接见了马嘎尔尼为首的英国访华团。

四、清仁宗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于嘉庆二十五年从圆明园启程至避暑山庄,一周后竟突然离世,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嘉庆帝致死因此也成为了清宫疑案之一。

五、清文宗咸丰皇帝

公元1861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在破城之前携后妃皇子及亲信大臣仓皇逃到避暑山庄,最终病死在这里,随即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将咸丰帝的八位顾命大臣废除,清朝由此开始了太后垂帘的政治模式。

0 阅读: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