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和歼-16虽然看起来很像,但苏-35是优化了空战能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而歼-16是强调对地攻击能力的高性能战斗轰炸机,这两货承担的任务都不一样、突出的性能重点也不一样,本身并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正如回字有四种写法,苏霍尹历史上曾经两次出现两种不同的苏-35。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苏-27的基础上,加装了鸭翼等措施以后形成的三翼面布局,一开始叫苏-27M,机动性比苏-27进一步提高。
早期苏-35
这个版本的苏-35本身没有大批量订货、只生产了很少量的原型机和试验机,其中一架换装矢量发动机之后就成了“终极机动王”——苏-37。
唯一一架苏-37,已经坠毁了
到了本世纪又出现了一种苏-35,这种苏-35虽然也是以苏-27为基础平台,但是直接换装了矢量发动机而没有使用鸭翼,后来俄罗斯空天军把这一种作为苏-57服役前的临时过渡机型,正式名称是苏-35S(Су-35С),到目前为止总产量大概是150架左右,我国也买了一些,现在提到的苏-35一般是指的这个型号。
新苏-35
歼-16也是沿用苏-27的气动外形,通过在机体材料、电子设备、机载武器等方面的国产化替代,性能比俄版有很大提高,具有远航程、大负载、多用途等优势,并且发展出专用的电子战改型歼-16D,号称“炸弹卡车”。
歼-16
实际两种战斗机“哪个好”,这种提法并不十分贴切。战斗机是一个复杂的作战平台系统,在设计之初就会根据预想的作战任务,对整机各方面性能进行优化和平衡,因此必然会出现某些方面相对突出而另外一些方面相对平庸的现象。
幺六弟
这种现象可以参考一些汽车评测——在同级别车辆之间一般只比较单项性能。比如我们可以说A飞机航程大于B飞机、B飞机推重比大于A飞机等等。有些研究机构会把一些关键指标进行加权打分,而后得出A飞机“总体上”优于B飞机,但这种对比也仅限于总体评价,并不能代表在“实战”中A飞机表现一定优于B飞机。
也有时候一个国家会把自家武器库里的同类型飞机,交由同一位飞行员进行对比试飞,或进行大量对抗训练,而后由全体人员综合评价,这样得出来的结果可能更客观。
我国早前,在刚装备歼-7不久后,由于对歼-7使用经验少、性能不熟悉,一段时间里曾流行“歼-7不如歼-6”的论调,后来专门组织试飞员和部队对两型飞机进行全面对比试飞和对抗训练,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除个别指标外,歼-7全面优于歼-6”。
以实战战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并不科学和全面,因为实战涉及的因素更多,包括战场电磁环境、作战支援和保障体系、飞行员经验和训练水平等等,都会影响“实战”表现,如果是不同种类战机对比,那就更加驴唇不对马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苏三五肯定算得上优秀战机,不过是裸机,还得自行打磨,歼十六改进的主要是机载设备,苏三五是整体改进,包括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