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中央干部来青岛任职,事关这一产业

青记爱观察 2025-02-06 04:58:32

在文旅消费升级的关键节点,青岛迎来一位拥有丰富文旅工作经验的国家部委干部。

1月25日,青岛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研讨。据新闻画面显示,此前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的朱渤出席会议及发言。

在此之前,2025年1月9日,爱达邮轮正式发布中国海岸巡游及2025年青岛航线部署计划,青岛市政府党组成员朱渤出席活动。

这也是继2017年财政部文化司司长王家新挂职担任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之后,青岛迎来的又一位国家部委“空降”干部。

此前,青岛与中央干部之间的互动主要集中在商务部,此外也不乏科技部(比如王晓方)和民主党派(比如董晓莉)等领域的挂职干部。

此番由文旅部“空降”干部到青岛任职,在以往并不多见。

进一步看,朱渤的此次履新可能跟青岛当前重点发力的文旅产业密切相关。

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正式发布,国家层面对青岛的最新定位出炉。

在核心功能和目标愿景中,青岛要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以及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显然,对比同类城市来看,在国家定位中,青岛的城市性质和功能更注重综合性和对外开放、滨海旅游等,而在先进制造业和区域创新中心等层面并不突出。

再直白一点说就是:

对外开放以及与之相关的文旅是青岛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自身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这也是青岛被赋予建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重任所在。

去年12月16日召开的青岛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同时由市委书记、市长双双出任领导小组组长。

青岛另一项如此高配置的工作还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根据2024年7月28日召开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市政协主席担任执行组长。

从中不难看出,青岛抓对外开放和旅游产业的决心。

客观说,青岛文旅这几年有不少亮点。尤其是,历史城区保护和开发、“海上过大年”已经成为青岛文旅经济的两张“王牌”。

今年春节期间,青岛老城区客流量达485万人次,历史城区多家民宿入住率均在90%以上,大鲍岛街区销售额约2682万元。

海滨风景区接待游客109.08万人次,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34.01万人,同比增长4.87%,收入同比增长16.1%。海上旅游联合运营体总航次1159次,载客7.78万人,同比增长44.66%,收入同比增长67.51%。

不过,青岛的旅游经济一直面临着“热闹有余,产业不足”的尴尬。

缺少文旅大项目,顶级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够、旅游大集团、大企业数量偏少等问题,一直是青岛文旅业发展的“绊脚石”。

特别是考虑到青岛如此优质的“山、海、湾、城”自然禀赋,却一直没有引进国际知名度假运营品牌和重量级文旅IP项目。

青岛此前曾寄希望于复星文旅,曾引进了地中海俱乐部、上合复星时光里文化科创区项目,在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蜂巢执行总裁崔镝还曾表示,将在青岛打造一个新的亚特兰蒂斯项目。

但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均出现了落地困难。

考虑到复星在文旅产业的经营压力以及复星在青岛并不怎么好的口碑,上述几个文旅大项目难保再次烂尾的可能。

对于青岛文旅产业来说,除了破解没有国际知名度假运营品牌和重量级文旅IP项目的尴尬,还需要打好邮轮经济这张王牌。

1

目前来看,青岛实现文旅产业升级的关键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做强海洋文旅产业,另一个是推动优质文旅大项目落地。

去年12月31日举行的青岛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再一次确定了青岛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塑强文化旅游特色,拓展海上游、入境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而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则是青岛做强海洋旅游经济的关键发力点之一。

从区域发展的思路来看,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可以与中山路、大鲍岛、台东步行街、青岛奥帆中心串起一条文化旅游带,推动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与历史城区、海滨风景区等片区融为一体。

比如,随着青岛地铁2号线西延段开通,国际邮轮港站作为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衔接起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与青岛老城区,在提升该区域交通客运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港产城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邮轮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青岛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青岛推出了串联海岸、海湾、海岛和沿海主要景点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开通青岛奥帆中心至邮轮母港、“轮渡-环游胶州湾航线”等13条海上旅游线路,将邮轮母港与青岛老城区等景点紧密连接。

2024年,青岛海上旅游联合运营收入总额1.5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2%;发船9.4万航次,接待游客260.59万人次,为2023年的2.59倍。

此外,2024年,青岛打造了“青岛-仁川-全北”多母港邮轮深度游航线,邮轮旅游全年运营航次21个,同比增长600%;接待游客7.1万人次,达到2023年同期的16.5倍。

据了解,2025年在青运营航次将达34个以上,较2024年增长超60%,访问港航线预计9艘次,将创2015年开港以来历史新高。

根据1月24日召开的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披露,青岛邮轮母港目前已储备国际航线40余条,正在推进建设山东邮轮旅游消费体验中心。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意味着青岛邮轮母港将成为整个山东发展入境游的窗口,得到省级层面的鼎力支持。

2

实现青岛文旅产业升级的另一个动作,就是加快推动优质文旅大项目的落地。

青岛不缺大型文旅项目,但缺有影响力的文旅项目。“重签约,轻落地”也一直是青岛旅游产业无法忽视的问题。

从青岛这几年的发力方向可以看出,青岛也意识到文旅大项目和旅游大集团的重要性。

近年来,青岛通过引入宋城演艺、袁家村等文旅行业头部企业,推动了多个大型文旅项目落地。

其中,位于青岛高新区的伊甸园核心区4个主体场馆已经建成,按照目前的建设计划,预计2025年下半年能够试运行。

一直备受瞩目的方特二期景区“红岛熊出没影视产业示范园”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其中42个单体全部封顶,预计2026年春节档投入使用。

1月3日,上合示范区与杭州老牌旅企宋城演艺签约,将共同建设以齐鲁文化、海丝文化和上合元素为核心的大型演艺项目“丝路千古情”。

据宋城演艺发布的公告披露,按照计划,“丝路千古情”将于2026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据统计,2024年,青岛完成文旅项目招商合同金额116亿元,任务完成率达257.8%。持续推进总投资966亿元的71个重点文旅项目,熊出没影视产业示范园等1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上合建国饭店等15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12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1.6%。上合国际免税城等15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完成文旅项目招商合同金额116亿元,年度招商任务完成率达257.8%。

0 阅读:1166
猜你喜欢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