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低空经济迎来一家“中科系”总部企业。
3月28日,2025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在崂山区召开。会上,中科星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星图”)在青岛成立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图低空云”)作为其低空经济总部,并正式落户崂山,双方将围绕低空技术研发、基建配套、场景拓展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同时,中科星图与流亭机场签约共建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将开展低空飞行模拟验证、预测评估、迭代优化以及对比分析,形成低空飞行监管、空域网格化等领域的“青岛标准”,为全国低空基建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此前,3月3日,中科星图曾发布公告,拟在山东省设立全资子公司“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涉及低空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低空数据处理等。
根据公告,中科星图将以山东子公司为依托在青岛建设低空云平台项目,项目总投资6.6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36个月;此外,计划将低空经济总部落地青岛,同时围绕低空经济领域在青岛设立研发机构,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共建合作。
再到此次星图低空云揭牌落户崂山区,中科星图低空经济总部落户青岛已“实锤”。据企查查信息,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已于3月27日注册成立。
中科星图为中国空天信息领域领军企业,于2020年登陆科创板,以数字地球为基础,将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已打造星图云开放平台、GEOVIS数智低空大脑等多圈层系列产品,为千行百业提供可持续的空天信息服务。
青岛一直是中科星图低空经济业务主阵地。2021年9月,中科星图在崂山成立子公司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GEOVIS数智低空大脑,可通过接入、承载城市建筑物、地形地貌、气象、电磁等地表、低空等数据,保障空防安全、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
根据中科星图2024年年报,星图智慧主导的政府业务板块营收9.56亿元,增长28.91%,占公司营收比重近三成。
城阳区与中科星图的合作同样动静不小。去年9月,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城阳区政府与中科星图、中科星图北岸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签约共建青岛市城阳区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

站在全市层面,各区市当前都在发力低空经济。
崂山引进中科星图、中国通号等央企,城阳依托流亭机场的基础设施优势主攻试验测试环节,莱西、即墨、西海岸新区低空飞行器制造具备优势……
如何发挥各区市差异化优势、强化区市协同,也将是青岛低空经济再迈新台阶的关键。
1
在早前合作基础上,中科星图在青落地低空经济总部,有着更大的目标。
从当前发展阶段看,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是低空经济规模化爆发的关键之年。据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以上,到2035年将达4.5-6万亿元。
事实上,作为与全国产业创新转型密切相关的新业态,低空经济爆发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各场景数字化革新的需要。
由此,全国各市纷纷以技术筑基、发力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低空经济“数字大脑”,推动“低空+”多元化业务领域。
在2025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上,中科星图将青岛定位为公司“低空经济战略核心枢纽”,在青布局聚焦技术能力创新和商业化场景应用,加码构建低空云领域技术与商业两大生态。
比如,会上发布的GEOVIS iFlight低空智航飞行应用平台v1.0、DevMate.LAC低空云开发者平台V1.0,便是为低空场景的拓展革新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应用中,这两款产品将与青岛海洋经济、智慧城市等特色产业深度结合:
为黄海海域打造“低空+海上风电”巡检方案,无人机可通过自主航线完成风机叶片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80%;通过接入青岛城市大脑,为急救物资无人机配送划设“空中绿色通道”,拟在胶州湾区域试点跨海医疗应急网络。
实际上,胶州湾海域是低空经济非常好的试验场,随着各类低空飞行器的成熟,胶州湾将真正成为青岛的内海。
除了技术与场景突破,中科星图还将与青岛共同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
比如中科星图与流亭机场共建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与流亭机场共享无人机飞行服务数据收益、与地方政府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探索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分税收”。
据青岛日报,上述“青岛模式”将大大助推低空经济从“政府补贴试点”转向“市场化自循环”模式,在全国带动形成3至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低空产业“飞起来-用起来-赚起来”的产业正循环。

2
历经多年布局,青岛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子已经明晰。
根据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规划,指出:
低空经济产业聚焦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拓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
基于此,一方面,青岛依托万丰飞机、空客H135、蔚蓝空间飞行器等整机制造项目,发力高端eVTOL制造,进一步吸引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据相关报道,青岛已与吉利旗下沃飞长空进行深入洽谈,研究引进低噪声、技术先进、安全性高的eVTOL。
沃飞长空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飞行器研发与商业化运营,去年10月,公司旗下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验证机已完成首次对外公开演示飞行。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7月,青岛华控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曾参投沃飞长空A轮融资。据企查查信息,青岛华控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人不乏山东省财政厅、海尔集团等山东国资、大企业。
另一方面,依托自身丰富的制造、海洋、物流等场景优势,发力上游软件研发、试验测试等环节,以低空经济为抓手推动全产业、全场景创新发展。
在此过程中,青岛借助流亭机场完善的低空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各类航空器的起降和停放需求,已实现流亭机场盘活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2024年8月,由山东风向标智航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大型垂直起降固定翼及多旋翼无人机,在流亭机场完成惯性导航技术验证首飞,标志着流亭机场关停三年后迎来首飞。

而此次中科星图与流亭机场共建的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是中科星图在合肥、青岛建设的两个低空试验场之一。
据了解,该试验场基于中科星图核心产品“星图云”的十圈层数据及天基卫星的数据供给能力,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以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为支撑,以G-DGGS与GeoSOT空域网格剖分双引擎为核心驱动力,可在流亭机场打造包括气象、地形数据等空域映射在内的数字孪生体,叠加无人机实时飞行数据,实现空域动态建模。
简单说,该试验场致力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算法工厂”和“规则孵化器”,推动行业从“单一场景试点”迈向“系统性标准共建”,进一步面向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3
从全国看,各大城市发展低空经济也多是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做文章。
比如,广州依托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布局,发力低空飞行器制造,成为全球首家集齐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三证”的企业。

广州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效果图
成都、无锡等依托装备制造优势,联合中国航发等央企发力低空经济“两机”制造,其中四川天府轻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高端涡扇发动机;无锡引进了中国航发燃机轻型燃机产业化项目,致力于中小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制造、机组成套、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接下来,青岛低空经济发展要尤为注重与本土优势产业及科研资源的结合,更好发挥央国企力量,推动产业再突破。
据了解,除了中科星图,青岛还携手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通号”)布局低空经济。
去年底,中国通号全资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与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了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将聚焦低空飞行管控平台及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青岛市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在研发端,青岛依托“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早早培育航空发动机研发集群,如中科航星致力于推进轻型航空发动机产业化,致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国品牌轻型航空发动机。
此外,青岛正在重点发展的固态电池,与低空飞行器制造也有非常高的结合度,产业协同效应强。
据了解,已在青岛开展布局的亿航智能,2024年底已完成全球首次用固态电池驱动的eVTOL飞行试验,单次充电能续航超过6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