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史之川系:300万壮丁40万雄军28场战役谱川军忠魂

刘洋瀚海聊之 2024-12-16 14:41:35

全面抗战期间,川军共有6个集团军零1个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抗战总军力的五分之一。除抗战队伍外,四川还发动了300多万的壮丁,也占全国总数的约五分之一。

所以才有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而这众多出川的大好儿郎们,约有263991人战死,356267人负伤,26025人失踪,合计伤亡64万余人,仍居全国之首。

其中尉级以上军官就阵亡了34人,更有王铭章、李家钰、许国璋、饶国华等四名将军先后殉国。

民国军阀史川军系列最终章,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抗战时期的川军都有着怎样悲壮的表现。

1926年,老蒋决定北伐,讨伐直系的吴佩孚、孙传芳,以及奉系的张作霖。

此时正值大革命时期,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面对两党共同组成的北伐军,吴佩孚、孙传芳先后不敌。而一直处于混战状态的四川各军阀也在此时易帜投蒋,比如最终完成了四川(相对)统一的刘湘所部就被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由此开始,这个比湖北更早独立的四川,这个在民国建立前就已经分裂的四川,正式回归到了全国的大棋盘中。

此后,老蒋背叛大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川军的很多军阀也都积极配合老蒋,对我根据地进行围剿。

比如1934年,刘湘就被老蒋任命为全川剿总司令,共调集了110多个团,20余万人,对我军在川陕地区的根据地,以及进入四川境内的我军进行大规模围剿。

这也让他们和老蒋绑定的更紧了。

但四川内部的连年内战,加上与以工农为主体的我军多次作战,导致四川境内民不聊生,川东地区男的壮丁都抓不到了,开始抓妇孺凑数了。

而四川的这些主要军阀头目,如刘湘、杨森、邓锡侯、李家钰等人,本身也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好点的也就是个小地主,他们是能和底层人民共情的。

所以长期内战,加上与工农红军作战,导致了家园破败、民生凋敝,这让他们心生愧疚。

比如抗战前,刘湘、邓锡侯就先后表示过,觉得内战打多了很丢脸,有了枪口对外的机会一定要玩命打,这一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二也能洗刷掉打内战带来的耻辱感。

(“过去在省内打了多少年的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日枪口对外,正好乘时为国效力,借以洗刷自身污垢。”——刘湘

“连年打内战,名声不好,人民厌恶我们,痛恨我们……绝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愿望,努力争取抗战胜利。”——邓锡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所以川军才能如此坚决参与抗战。

1937年7月6日,也就是“七七事变”的前一天,川康整军会议在重庆召开。

国府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和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与四川的各军头共同讨论川军的整编事宜。

会议的第二天晚上,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以演戏时士兵失踪为借口包围了宛平县城,并于次日凌晨向宛平发动攻击,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全面侵华也随之展开。

7月8日,何应钦就像向所有参与川康整军会议的川军将领公布了日军在北平的侵略动向,同时表示中日爆发全面战争已不可避免。

而在场所有的川军将领闻讯后皆大为愤怒,并集体表示愿意率部出川抗战。

7月12日,川军整编计划拟定,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7月31日-8月31日)完成整编。

在老蒋收到整编计划报告的第二天(7月13日),时任四川绥靖公署主任的刘湘就致电老蒋,希望老蒋早做决定,并表达自己也将尽快完成整编,以备御敌。

7月14日,刘湘又通电四川全省,主张四川要与全国共赴国难。

刘湘本人也决定,如有需要将出兵10个师,由自己亲自挂帅,出川御敌。

四川境内的报纸(《新新新闻》)也表示,如果能够出川抗战,也将一洗长久以来全国对于川军的负面印象,并树立川军“先驱救亡”的光辉形象。

全川的抗战热情已空前高涨。

8月13日,日军向上海闸北发动进攻,淞沪会战爆发。

几天后刘湘就完成了部署,还没有结束整训计划的川军开始备战,刘湘所部调集了潘文华、唐式遵、王缵绪等6个师,邓锡侯第45军2个师,孙震41军2个师,李家钰47军1个师,合计11个师完成集结,可随时开拔。

同时,正在贵州剿共的杨森部也开始东移,集结到武昌待命。

9月1日,邓锡侯和孙震的先头部队开拔,向前线挺进,川军正式出川。

但川军的行进速度却出奇的慢,这倒不是川军有意耽搁,主要是川军大部还没有完成整编,所以肯定会很混乱。另外川军也缺少汽车、轮船这样的交通工具,完全靠步行。出川的道路本来就难走,不然也不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所以行军速度自然很慢。更重要的是川军的军饷和开拔费用都没有,只能紧急筹措,筹款也耽误了很多时间。

但老蒋看不到这些困难,认为川、滇等地的部队对抗日漫不经心。说到对待抗日的态度,谁还能有你老蒋漫不经心呢?甚至他还在日记里抱怨,“川滇各部至此方出动,何怪各国观望。”——《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

合着英美不干预日本侵华,全赖四川和云南人走得慢呗?

出川后,刘湘被任命为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邓锡侯、孙震所部被编组为第22集团军,唐式遵、潘文华所部被编组为第23集团军,刘湘兼任第23集团军司令。

第七战区的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苏南、浙北和皖南东部,该战区主要为应对日本对当时国府首都南京的威胁。出川的两个集团军也划归给了刘湘自任司令长官的第七战区。

不过此时的刘湘身体已经不行了,甚至都无法待在前线,只能撤回后方养病。

1938年1月,刘湘病逝于汉口。随着刘湘的去世,第七战区的编制也随之撤销。出川的队伍也被拆分,不像云南、广西等地部队那样,始终凝聚在一起,上面还有强势的长官庇护。而川军的境遇,用邓锡侯的话说,就是没奶的孩子。

不过即便如此,被拆散的川军仍然在各自战场英勇抗战。

第22集团军:

1937年11月,刘湘还活着的时候,第22集团军就被下令开赴山西战场。孙震的第41军先是参与了太原会战的娘子关战役。随后王铭章的第122师还曾短暂收复过被日军占领的平遥。

到了12月,因为韩复榘的不战而逃,山东多地沦陷,作为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和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交叉点,同时也是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的徐州,就这么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下。日军为此集结了八个师团约24万人,围绕着江苏徐州展开进攻,徐州会战爆发。

此前还在山西作战的第22集团军除李家钰的47军调给程潜的第一战区外,孙震的41军、邓锡侯的45军全部调往徐州,归李宗仁指挥。

1938年2月,由于刘湘去世,邓锡侯回川改任川康绥靖主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由41军军长孙震代理,孙震的军长职务则有122师师长王铭章代理。

战至1938年3月时,战局已十分不利,为了给徐州北部的台儿庄防线部署创造时间,由王铭章带领的第41军奉命驻守台儿庄北部的藤县(今山东枣庄滕州)御敌。

41军在日军飞机、坦克等重火力的攻击下死守数日,王铭章更是带着警卫排亲自参与巷战,最终壮烈殉国。

41军的死守,也为最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用李宗仁的话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徐州会战后,22集团军撤往湖北整休。

但紧接着,武汉会战爆发(1938年6月)。22集团军又紧急抽调两个师,由45军军长陈鼎勋带领,投入到武汉战役中。

1939年10月,南岳会议策划了对日反攻的“冬季攻势”,全国几乎所有战区都有参与。彼时驻守在鄂北的第22集团军同样作战英勇。

1940年5月,孙震又率部参与枣宜会战。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殁于此役。

此后,第22集团军又先后参与了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

1945年8月10日,该军团在河南境内接受了日军第115师团和骑兵第9师团的投降。

第23集团军:

和22集团军同为第一批出川的23集团军,由刘湘亲任总司令。部队出川后与前部分开一路向东,进入第七战区所在的江浙皖地区。

11下旬,日军3个师团在嘉兴的乍浦登陆,企图包抄从淞沪战役中撤下来的中央军残部。23集团军为掩护中央军撤退,在太湖附近与日军激战,师师长郭勋祺、旅长黄柏光身负重伤。

随后,23集团军又先后在浙江湖州的泗安和安徽宣城的广德与日军作战,第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广德之战中,面对日军的包围拒不投降,最终自杀殉国。

1938年2月,刘湘病逝后,和刘湘同为速成系的第21军军长唐式遵出任第23集团军总司令。随着刘湘的去世,第七战区的编制也随之撤销,第23集团军改隶顾祝同的第三战区,驻扎在皖南、赣东一带。

武汉会战前后,23集团军一直在皖南的长江沿线对日军舰船进行攻击,对日军沿长江向内陆的航运进行了有效的干扰,因此还获得了军委会的嘉奖。

此后,23集团军又陆续参与了冬季攻势和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2年,第23集团军在浙赣会战中,将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炸死于浙江金华的兰溪。

抗战胜利后,23集团军番号撤销,只保留21军番号。随后21军又降为21师。

第29、30集团军:

1938年5月,王瓒绪的第29集团军和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合计8个师出川,隶属于薛岳的第九战区战斗序列。

第29集团军由军团副司令兼67军军长许绍宗率队,先后参与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后又调往陈诚的第六战区,参加了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

尤其是常德会战,战况十分惨烈,城内守军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整场战役光阵亡的将军就有三个,分别是第10军预10师师长孙明瑾、第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以及川军第29集团军第67军150师师长许国璋。

第30集团军出川后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重大战役。

两个集团军的番号后来都遭撤销。

第27集团军:

比上述出川部队更早投入到抗日战场的,是杨森的第20军。他们并不是出川,是从贵州走的。1937年淞沪会战时,第20军参战不到七天就损失了10余名团、营长、280余名连、排长,以及7000余名士兵(伤亡)。

1938年1月,杨森任第27集团军司令,兼20军军长。此后率部先后参与了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等战役。

桂柳会战结束后,下辖的两个军所剩兵力不足7000人,甚至都不够整编出一个完整的师。杨森索性将军权交给亲信杨干才,至此隐退。

第36集团军:

当年没有随大部队南下徐州,而是留在山西的第47军李家钰部被编进了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先后在山西的长治和安邑等地作战。

1939年,47军扩编,成立第36集团军,李家钰兼任集团军司令。

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李家钰率部撤往河南。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日军称大陆打通作战),企图打通由东北至西南的中国陆上交通线。在第一阶段的豫中会战中,日军由冈村宁次亲自挂帅,集结了14万人进攻河南。由于第一战区正副司令蒋鼎文和汤恩伯的糟糕指挥,致使一月之内失地千里连丢38城。

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奉命在战后掩护部队撤离,但他本人却在河南三门峡战死殉国。

第88军:

1939年3月,自募士兵的哈儿师长范绍增率领第88军出川,开往江西。

之后他一直率部在江西、浙江一带与日军作战。期间,其部也曾参与浙赣会战,也有资料称炸死前面提到的那个日军师团长酒井直次的是范绍增的部队。但怎么都是川军的部队。

虽然仗打得不错,但范绍增却很快被老蒋架空,虽然名义上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但部队没了,他本人气不过就直接辞职回乐乡。

另外,1939年9月,此前没有随29集团军出川的挂名司令王瓒绪,又整编了4个独立旅,并亲自领兵出川,所部仍被编入第29集团军。

因为王瓒绪当时还挂着四川省主席的职务,他一出川,老蒋就顺势改由自己兼任,四川至此也彻底失去了割据的可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

9月9日,日本代表在南京向国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不知手拿投降书的何应钦是否会想起,八年前在重庆的那场会议上,那些鲜活且热血的面孔。

八年抗战,300万壮丁,40万军队,南北28场战役。

四将殒命,26万英魂,64万伤亡,谱华夏赞歌。

0 阅读: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