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作为我国大姓之一,虽然自古以来便人口众多,且各行各业名人辈出,然而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张姓似乎有点缺少帝王运,很少听说有姓张的皇帝。实际上,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七位张姓皇帝,但大多是割据政权和义军政权,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因而极容易被忽视。
1.东汉末年张举。张举本为泰山太守,后因不被重用而与张纯、乌桓丘力居等于中平四年(187年)发动叛乱,出兵劫掠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张举自称天子。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派中郎将孟益率领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等人,公孙瓒先胜后败,士卒溃散。次年,幽州牧刘虞悬赏张纯等人,丘力居投降,张举则出奔塞外,就此下落不明。
2.前凉威王张祚。前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北割据政权,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凉州刺史张轨割据一方,虽然前凉前期向晋朝和前赵称臣,但实际却是独霸一方的割据政权。张祚是张轨曾孙,前凉的第八任君主。在弟弟前凉桓王张重华于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去世,其子张曜灵即位后不久,张祚便杀侄自立。
建兴四十二年(354年),张祚僭号称帝,不过由于登位以来奸淫掳掠,又猜忌诛杀大臣,结果导致内部叛乱。和平二年(355年),宗室大将张瓘起兵杀奔京城姑臧,一路从者众多,而张瓘的弟弟张琚、张嵩则于京城发动政变响应,张祚死于政变,其弟张玄靓被拥立为凉公。
3.中天大国王张遇贤。张遇贤本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博罗县县吏,祯州民变时,张遇贤被推为首领,并于南汉光天元年(942年)七月率众起义,自称“中天大国王”(另说中天八国王),建元“永乐”,因部众一律穿红衣,故被称为“赤军子”。
南汉殇帝刘玢则派越王刘弘昌率兵平叛,但被起义军击败,之后张遇贤乘胜攻打潮、循等州。次年三月,指挥使万景忻率官军反扑,起义军失利后又转战各地,结果南唐亦出兵围剿,起义军节节败退,张遇贤因部下出卖被捕,押送金陵后被处死。
4.伪楚皇帝张邦昌。张邦昌乃进士出身,北宋末期历任沧州教授、大司成、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靖康之变”中奉命随康王赵构前往金营谈判,被金国扣押。北宋灭亡后,金兵于汴梁大肆劫掠后北撤,却扶立张邦昌为帝,于中原设傀儡政权,张邦昌不愿当这个皇帝,金兵则以屠城迫使张邦昌就范。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初七,金国正式册立张邦昌为帝,但他知道这个傀儡皇帝不好做,因此始终以臣子之礼任事。金兵北撤之后,张邦昌遂请废后孟皇后垂帘听政,又将大宋受命之宝献给康王赵构,劝其称帝。四月十日,元祐皇后孟氏正式垂帘听政,张邦昌退位,以太宰理事。
之后,张邦昌不仅以元祐皇后名义命赵构继承大统,更是亲自跑到应天府向赵构“待罪”。赵构称帝之后,张邦昌先是被废为节度副使,但不久后便将其赐死。
5.汉兴皇帝张致。张致本是金朝末期锦州豪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张致兄长张鲸聚集众人,杀金朝节度使自称临海王,张致也起兵自称瀛王,后来两人归降蒙古。次年,在蒙古资助下逐渐强大的张鲸,自称辽西王,定年号大汉,但旋即被杀,其弟张致、其子张东平闻讯于锦州叛蒙。
张致叛变后,遂自立为“汉兴皇帝”,并联络当地地主豪杰攻城掠地,一度夺取平、滦、瑞、利等十州之地,并攻下兴中府。不过,张致也很清楚自己难以对抗蒙古,于是取消帝号,又转投金国,被任命为行北京路元帅府事。嘉定九年(1216年),木华黎率军进攻张致,张致兵败后因部将出卖被捕,后被处死。
6.飞龙皇帝张琏。张琏是明朝潮州府人,出身贫寒却好行侠仗义,曾为饶邑库史,后落草为寇。嘉靖年间,因不满朝廷腐败,张琏联手郑八、萧晚等组织“白扇会”起义,并在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琏正式发动起义,自号“飞龙人主”,国号“飞龙”。
起义之后,张琏转战各地,不仅福建等地官军多被击败,就连朝廷调来的狼兵也被打的大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朝廷调集两广和福建精兵发动围剿,义军这才败击败。次年,张琏几乎被俞大遒赶尽杀绝,无奈之下率领残兵出海南下夺取三佛齐岛,自立为国王。
7.大西皇帝张献忠。张献忠出生于陕西定边,早年曾读书,后随父亲贩卖红枣。成年后,张献忠先参军,又在延安府做捕快,被革职后又到延绥镇从军,因犯法被除名后,就此流落民间。天启年间,陕西因灾荒而叛乱频发,张献忠 便也聚集饥民造反响应起义,先从王嘉胤,后自成一军,并奉高迎祥为盟主。
在各路农民军中,张献忠势力发展极快,以致在闯王高迎祥死后一度成为朝廷重点围剿对象,并因此被迫接受招安,但不久张献忠便重操旧业。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于此僭越称王,建立政权。次年,张献忠攻入蜀地,并于成都称帝,定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张献忠在豪格攻占汉中后,杀尽亲属北上抗清。同年十一月,在与清军的激战中,张献忠被豪格射杀。
除了以上七人之外,其实张姓仍有不少人曾割据一方,最为典型的便是前凉的各位君主,但因他们皆未称帝,因此并未将其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