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建军 蔚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蔚县是中华文明的“三岔口”定论经过
杨建军
多年来,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历史文化的爱好者,一提起蔚县,就为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而感叹。并且有好多人说,蔚县是中华文明的“三岔口”。现将“蔚县是中华文明的‘三岔口’”这个定论的经过和根由予以简述。
一、这一定论的出处
经过多方面查阅资料,找出了蔚县是中华文明的“三岔口”定论的出处。这句话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的。
苏秉琦先生说:“在蔚县三关遗址不仅发现末期小口尖底瓶与尖底腹斝共存,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玫瑰花图案彩陶与红山文化龙鳞纹彩陶共存,说明张家口地区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
“蔚县这一带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汇聚、融合的三岔口。”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河北高阳人。1934 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主要论文编为《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出版有《苏秉琦文集》三卷(2009,2010 年)。
可见这一定论是具有权威性的。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
红山文化彩陶罐
二、发表这一定论的时间和场合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期,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以及张家口博物馆联合组成的张家口考古队,继 1979 年发掘了蔚县三关遗址之后,又在蔚县陆续发掘了筛子绫罗、四十里坡和庄窠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82 年 7 月,苏秉琦先生在蔚县三关的考古工地座谈会上提出:“蔚县这一带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汇聚、融合的三岔口。”
蔚县三关考古情况。上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考古队先后对张家口市蔚县三关遗址、筛子绫罗遗址、庄窠遗址三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4000 余件,有彩陶、灰陶、石器、骨蚌器等。主要为相当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国时期的遗存。
对这次考古发掘所获,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最终以“中华文明的三岔口”作为结论。这就充分说明了蔚县在商代以前古文化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
1982年7月 河北蔚县西合营镇三关村考古座谈会( 陶宗冶摄)
三、三关遗址、筛子绫罗遗址、庄窠遗址
三关遗址,位于蔚县县城东北 45 里的三关村,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朝和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三关村堡损坏严重,原开南门,已毁。堡墙残毁严重,东墙无,北、西南墙断续留存,存留戏楼;村北高墙上的真武庙已毁,只留有登庙的砖台阶;真武庙遗址台下建有一座庙院残毁严重;堡内还有少量住户和保存较好的清代晚期的民居。因无有留存门匾和碑记,该堡建堡时间无定论。据老乡们说,建堡时间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这基本符合当时的历史。
1978 年对三关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动物骨骼以及房屋基址,经过专家论证,该遗址包含了上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中有商周时期,下至汉代、辽代丰富的文化遗存。三关遗址属泥河湾遗址群,泥河湾文化是中国乃至亚洲旧石器文化发生与发展的中心,遗址分布密集,文化层深厚,文化遗物丰富,遗址范围除阳原县域外,蔚县区域内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阔。蔚县壶流河两岸的北水泉、黄梅、吉家庄、桃花、西合营、陈家洼、南岭庄、杨庄窠、暖泉、白草村、南留庄、阳眷等 10 余个乡镇,均出露有泥河湾层,同属于泥河湾遗址群范围。三关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桑干河流域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筛子绫罗遗址,位于蔚县下宫村乡筛子绫罗村东 200 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为 10 万平方米。1979 年考古发现有石器、陶窖、夹砂灰陶等物品,是研究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在筛子绫罗遗址,考古队同样发现了 7 座房屋遗址和多个灰坑。这 7 座房屋遗址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和门的朝向无一定规律,居住面也都用火烧烤过。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灰坑。在这些房址和灰坑里,出土了大量的石器,这些石器有大型的石磨棒、石斧、石矛、石核、切割器等,特别是矢镞,仅在 H13 号一个坑里就发现了 50 多枚,在筛子绫罗一个遗址就出土细石器 809 件。这说明当时这个群落的人们是以狩猎生活为主的,或者是用于战争。
筛子绫罗遗址等桑干河流域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深入研究,为探讨传说中的炎黄二帝提供了一些线索。
庄窠遗址,位于蔚县常宁乡北庄窠堡村。遗址面积较大,以庄窠堡村为中心,四周均有分布。以南台地最丰富,文化层最厚可达 5 米,断崖处可见到灰坑、墓葬遗迹。
庄窠遗址的内涵极为丰富,有仰韶、龙山、商代早期、汉和辽等时期的遗存,还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物,以商代早期的遗存最有价值。龙山时期的遗物有石斧、夹砂灰陶细绳纹鬲、泥质灰陶罐等。商代早期陶器有夹砂灰陶折沿方唇绳纹鬲、泥质灰陶宽折沿方唇素面盆、圈足豆等,这些陶器均与河南郑州二里岗上层器物极为相似,应属商代早期遗存。各时期文化层明显,为北方地区古文化的编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以上三个遗址,不仅出现了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还出现了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多种文化重叠的现象。其中三关遗址遗物暴露比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其次为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战国遗存。地表遗物多为仰韶时期的红泥细陶片,另有夹砂陶、彩陶片等。三处遗址分别于 1982 年 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5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县出土的三袋足蛋形瓮(绘制)
蔚县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四、何为“三岔口”
所谓“三岔口”,指的是它东北方向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一方;它西南方向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夏商文化”为一方;它西北方向的“河套地区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为一方,三方的文化因素在这里“碰头”,“几种特征的文化因素交汇在了一起”——中原文化、东北文化、河套文化三种文化元素在蔚县融合分布。由此可以证实“张家口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
从三关遗址发现的红山文化的环底彩绘双耳罐等时期重要的代表文物,证实三关遗址是仰韶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红山文化的代表。三关遗址是苏秉琦提出的“三岔口”中“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文化遗存代表。
庄窠遗址分布于庄窠村周围,其中以村南台地文化堆积最为丰富,最下层为龙山文化堆积,其上为相当早商文化堆积、汉代堆积,最上层为辽代堆积。其中,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中有圜底钵、宽黑彩条带纹敛口钵和红陶壶等。龙山时代遗物有夹砂灰陶细绳纹鬲、泥质灰陶宽折沿方唇素面盆等。早商时代遗物有豆、盆、绳纹鬲等。考古学家从庄窠遗址发掘的文物证实,庄窠遗址是新石器文化到商代文化的代表,它的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庄窠遗址是苏秉琦提出的“三岔口”中“青铜文化”的文化遗存代表。
筛子绫罗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而石器丰富是该遗址的最大特点。其中大型打制石器有亚腰石斧、敲砸器、矛形器。筛子绫罗遗址发现来源于西北文化的卵形三足瓮,是龙山文化的代表。还发现,该遗址应为一处较为罕见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地遗址, 它的发现极大丰富了我们对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认识。
筛子绫罗遗址是苏秉琦提出的“三岔口”中“河套文化”的文化遗存代表。
苏秉琦先生进一步解释说:“燕山西侧的蔚县沿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流域,发掘的一系列具有自己特征性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时代距今六千年到距今五千年前后。”
通过考古发掘,专家们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新石器时代, 桑干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源于陕西的“仰韶文化”、源于辽西的“红山文化”和源于内蒙古的“河套文化”在壶流河流域交汇碰撞,众多的氏族部落在这里融合发展。他们居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制作使用着精美的彩陶器和磨制石器,种植着中国最早的农作物粟和黍。
苏秉琦先生断言:“对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进行区系类型分析,使我们掌握了解开这一地区古代文化发展脉络的手段,从而找到了连接中国中原与欧亚大陆北部广大草原地区的中间环节,认识到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在中国古文明缔造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不仅秦以前如此,就是以后,从南北朝到辽、金、元、明、清,许多“重头戏”都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
苏秉琦先生手绘“三岔口示意图”, 绘于1982年8月
五、蔚县又发现新的成果
蔚县是中华文明的“三岔口”当之无愧,近年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新的成果。蔚县三关村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
2022 年 3 月 3 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联合德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际学者,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还有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第一单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法岗博士为第一作者的《泥河湾盆地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一文,于 3 月2 日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 杂志(美国《自然》上)。
蔚县三关村的下马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东南缘,该遗址第 6 层堆积,测年显示该地层年代距今 4.1 万至 3.9 万年,考古发现赤铁矿石、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根据拉曼光谱、X 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推测为赭石颜料加工遗存。
出土石器以砸击而成的细长形小型石器为主,部分细小石器表面发现骨柄残留和线性排布的植物纤维残留,推测是古人类通过装柄、镶嵌制作的复合工具,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
河北蔚县重大考古发现说明:我国境内原始人 4 万年前已会用颜料作画。
又见 2022 年 3 月 5 日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林维):国家文物局近日通报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河北泥河湾考古项目下马碑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遗存。
这次通报的泥河湾考古项目,是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更加生动地阐释了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技术与环境、审美与精神世界,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河北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孙晶昌说,蔚县这个地方历史比较悠久,地上地下都有大量的文物遗存,尤其是这次下马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当地旧石器时期的一个空白。
河北博物院党办主任杨昊说,咱们这个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蔚县,我觉得真是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个佐证,我觉得具有更深远的一个文化影响。
蔚县博物馆馆长李新威说,2022 年的 3 月 3 号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了考古中国的重大新闻发布会,就蔚县三关村下马碑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重大成果进行了专题发布。
下马碑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遗存,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些重要发现基本构建起泥河湾盆地近 200 万年旧石器文化发展演进的时空框架。
蔚县县委书记刘瑞格说,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次下马碑遗址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蔚县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蔚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要与专家学者一道深入研究下马碑遗址,让我们通过它,更好地了解蔚县,认识家乡,让蔚县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为蔚县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杨建军,蔚县政协原文史宣教科科长。现任蔚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