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州老区已完成了土改,久经苦难的德州人民终于过上比较安稳的日子。
这一年,4月份潍坊战役胜利,9月份济南战役胜利,在这两次战役中,魏集区的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前、参军参战,作出了很大牺牲和贡献。
魏集区区委书记刘集中,在这年夏季带领干部群众参加围堵德州大运河决口后,即调李家桥区委搞土改复查、动员大参军,很快动员了一支450多人组成的新兵营,由区长刘善亭带领到县委驻地。随后,刘集中被二地委任命为县委组织部长。
这时,根据党中央战略部署和上级决定,山东干部南下动员紧张地开始了。
1949年元旦刚过,德县就召开了南下动员大会。县委书记李一民作动员报告,传达了党中央1948年九9月会议关于准备干部开辟新区的指示,宣读了渤海区党委、二地委关于选派干部南下的决定。
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绝大多数同志都表示,坚决听从党的号召,服从革命事业大局。
但也有少数同志乡土观念重,觉得“老不上北,少不南下”。有的眼光短浅,以为革命已成功,可以享福了,不愿再到艰苦危险的地方去。也有年纪稍大些的,家中有老有小,顾虑很大。
对刘集中来说,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也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家里有2个病人,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他妻子,且都病得不轻,还有两个孩子,年龄都很小。不久前,他俩个小儿子接连病逝,妻子遭受了巨大打击,
还有,他是个独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呢?这样的事是很可能发生的,他一个堂弟和村里两个战友,刚在不久前的潍坊战役中牺牲。
他还有个顾虑,就怕到南方生活不习惯,话语不懂。
但想来想去,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服从组织需要是不容犹豫的。他最终打消顾虑,振奋起精神,以积极姿态投入到南下动员准备工作去了。
县委针对存在的这些思想情况和顾虑,又作了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指出,党领导人民南征北战,就是为普天下劳动人民翻身解放而奋斗的,党的干部就是要服从党的需要,南下是光荣的历史使命。
经过充分的动员、学习、讨论,大家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大会期间充满了“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高昂战斗气氛。
会后,宣布了南下干部六项条件和对干部家属照顾的政策,使留者安心,去者愉快。
在热烈气氛中,刘集中第一个报了名。宋秀清等三个裹过脚的女同志也踊跃报名。但仍有个别人不肯报名。于架庄有个组织干事不报名,紧要关头经不住考验。组织根据其表现,采取措施,取消了他的党员资格。
最后,组织确定并宣布了117名南下干部,组成了县区南下一整套班子:县委书记张永和、组织部长刘集中、宣传部长牟建华、县长(委员)李克昌、公安局长(委员)冯书法,下设一个中队部,由李东昌、贾文德等39位同志组成。设5个分队共78人,分别由任效飞、徐书怀等10人任正副分队长。
1949年春节到了,老解放区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贴上红对联,杀鸡宰猪买年货,一派欢乐的节日气象。
刘集中在县里学习动员结束后,放假三天,回家过大年,也趁机向亲人话别。
短短三天,还没有和众亲友们欢聚,就要告别出发了,刘集中心情凝重,特别是与俩老人话别时,良久难以开口。
他父亲掩护八路军、参与挖地道,出了不少力,为此还被鬼子抓到伪据点关押过,受了苦难和惊吓。他很愧疚,说起要到远方去工作,时间可能很长时,禁不住流下两行热泪。俩老人很坚强,还是一再嘱咐:“千万要小心,在外自己多保重呢!”
他妻子虽然在生病和悲痛之中,但她强忍住泪水,只说了句:“不要忘了家,早回家看看俺!”刘集中心里很是感激,说:“我到了那边,安定下来了,一定会回来接你的。”
俩个儿子小,不懂事,只知道追着要他身上的匣子枪玩。当知道他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时,拉住他的皮带又哭又闹,不让走。
出发时,区长刘善亭赶到县里送别,刘集中对他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你多操点心吧。”他紧握着刘集中的手说:“书记,有我们在,甭担心!”区妇女主任张金星说:“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家里嫂子、孩子、老人,会有人关照的。”
离别的时刻到了,刘集中和战友们从县委驻地五官庄,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冰雪,向二地委驻地临邑进发了。大街上锣鼓喧天,人们扭着秧歌,唱着抗战时自编自唱的歌:“八路军睞独立营,谁参加睞谁光荣,光荣,光荣,真光荣。”
谁知这一别,竟成了刘集中与妻子和父亲的永别,真是生离死别啊!
他后来听说妻子病危时,极度悲痛地呼唤着他的小名:“荣头,你在哪里呀?为什么不回来看看俺啦?”声音撕心裂肺啊,众亲邻陪着哭,孩子们也哭。
而此时,刘集中正在接管杭州,工作紧张,夜以继日,等知道也晚了。
妻子去世后过了两年,他父亲又去世了,刘集中也没能去为他送别。这当中,只在1952年匆匆忙忙去探望了他一次。
到了二地委驻地临邑,干部们集训学习,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二地委书记田海山作动员报告,进一步讲清这次南下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南下干部大队政委、党委书记李代耕,代表南下干部大队讲话,表示一定不负人民重托,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开辟新区的光荣任务。
这次初步集中整训,让大家更明确了随大军南下的任务,增强了到新解放区开辟工作的信心,下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这次集训把队伍整编为渤海三支队二大队。三支队司令员周贯五、政委刘格平。二大队大队长刘季青、政委李代耕。大队下设9个中队。德县为二中队,然后,每个人发了两套棉军装,还有被子、武器、米袋,共有几十斤重的装备。
临出发,上级又要二中队备骤马和推车,再配上民工。任务急,时间紧。中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中队部的贾文德,他连夜出发回德县,曰赶夜赶,按时完成了任务。
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千余人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徒步向济南开进。大街两旁挤满欢送的人群,人们举着彩旗和标语,锣鼓齐鸣,高呼口号,场面热烈壮观。
行军目标大,敌人的飞机又常来轰炸和扫射。为避免损失,队伍就改为夜行昼宿,行军速度就慢了。
到了黄河大堤,刘集中头一次目睹黄河一泻千里的浩大气势。虽是寒冬,黄河下游仍浊浪翻滚,他颇受震撼。
天空风雪一阵紧一阵。为防敌机袭扰,队伍利用傍晚,靠几只小船艰难地来回摆渡,又慢又费劲,但总算安渡过河。
到达济南城边一个叫黄台的地方时,很多人脚上磨起了血泡,大家很累了,于是稍作休整。
这时,山东境内的铁路巳修复开通,便改坐火车,坐的是运煤拉货的车厢,又脏又臭。但人多拥挤,连个方便一下的地方都没有,不过大家还是兴致很高。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头一次坐火车,觉得新鲜、好奇,还此起彼伏地唱起了战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车轮奔驰,歌声飞扬在齐鲁大地上空。
火车连夜开往临城以南一个叫沙沟的小车站。沙沟位于微山湖的东岸边。队伍就驻扎在车站和湖岸边的村庄里,集结待命。在这里,刘集中听到不少铁道游击队的奋勇杀敌的故事。巧合的是,杭州下城区副区长赵明伟就当过铁道游击队政委。
在沙沟,前后集结了15000名南下干部,按照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指示,进行统一大整编,统称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作为华东局党校的学员,集中整训学习,包括军事训练,为时半个多月。
三支队政委刘格平再次传达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大家还系统地学习了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中央关于接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指示等等,为接管城市奠定了思想认识和政策知识基础。
接着按正规军队编制,进一步完善了队伍的各项管理制度,全员一律换穿新军装(一粗一细两套),佩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男女一样。这次整训还再次强调要严守群众纪律,尊重当地群众生活风俗习惯。这次大整训时间长,效果好,部队军政素质大提高,精神面貌一新。
在这次整编中,大家意识到下面的行军作战任务艰巨,动员说服宋秀清等三个女同志返回老区。最后,她们听从了组织的劝说,含泪返回老区了。
1949年3月底,队伍离开沙沟,乘坐一段火车经徐州转陇海铁路线在一个叫瓦窑的小站下车,开始徒步行军。
途中,触目皆是淮海大战后的惊人景象,铁路破损不通,村庄断墙残垣,弹痕累累,弹坑遍地。盐碱化的土地白花花一片,庄稼草木都长不好,老百姓缺少柴草烧饭,以干牛粪当柴烧,部队吃饭喝水也出现困难。
有时粮食供应不及,就自己弄些豌豆粉,再到河沟、池塘里捉些鱼虾、河蚌煮熟充饥。刘集中吃鱼虾不吐刺不吐皮,嚼嚼碎就吞下肚了。
这个地区不像北方喝井水,都是河沟、池塘的水,洗刷、吃喝、人畜共用,卫生状况很差。入乡随俗,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吃喝。因为不卫生,加上水土不服,不少人闹肚子,又吐又拉,生了病。
行军是艰苦的,几匹骡马、几架小车根本不够用,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了。县里的几大箱文件,有的小青年挑不动,刘集中接过担子,一口气可走几十里,不停不歇,都佩服他身体棒,肩膀硬。
刘集中对他们说:“这功夫可不是一天就练出来的,是我我干农活,做交通员挑担子磨练出来的,非一日之功。不是吹牛,村里人为我起了外号叫铁疙瘩,看肩背上这块厚肌肉,是不是?”把大家逗得哈哈笑。
沿运河东岸,除了南下的队伍,还有轰隆隆驶过的解放军炮车、运输车,和装满粮食、被服、柴草的小推车。运河里,满载支前物资的船队,首尾相连,鼓帆奋进。军民水陆并进,轰轰隆隆,人欢马叫,号子声声,歌声阵阵,铁流滚滚,势不可挡,展现出一幅人民战争震憾人心的壮阔画面。
这一路下来,部队沿着淮阴、淮安、宝应、界首、高邮、扬州,直达长江北岸六圩,为防敌机空袭,大部队隐蔽待渡。
到达扬州时,已是4月下旬。尽管是长江北岸,但水网相连,春风送暖,杨柳轻拂,燕雀飞翔,小麦青青,油菜花开,一派江南春光。
从天寒地冻的华北,乍一到这地方,完全换了一个天地,人人脸上洒满春光,显出欢快的笑容。
到了鱼米之乡,吃喝似乎不成问题了,可是北方人吃惯了小米、大豆,却吃不惯大米饭,新的生活考验开始了。天气又突然转热,大棉祅、大棉裤、大棉鞋也成了负担,大家马上换装,轻装上阵,焕然一新。
4月21日,百万雄师强渡长江,打下南京,横扫千军如卷席,向南猛进。捷报传来,队伍一片欢腾。
大家雄立江岸,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士气旺盛,整队待渡。
江北六圩到江南镇江之间的江面较窄易渡,但江水湍急。4月23日傍晚,趁着夜幕降临雨雾蒙蒙,部队开始渡江。
部分人刚登上渡船,敌机不知从哪里低空钻出来,又打照明弹,又打机关炮,还丢炸弹,烟尘四起,江中的小渡船有的中弹。岸边的同志迅速躲避,已登船的人即刻跳下隐蔽,没有造成伤亡。
这样的惊险场面,从出发以来,已有多次。敌人仗着这点空中优势,企图阻挡我南下的滚滚铁流,枉费心机。
敌机过后,队伍冒着雨雾,抢渡过江,到达镇江。随后在新丰镇驻留了几天,又进行集训,进一步学习城市接管工作提纲、人城纪律十二条、城市生活常识,传达了华野司令员陈毅向接管上海的干部的报告。还着重检查了部队纪律,整顿作风,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
这一路下来,刚解放的地方,谣传很多,有些是敌特和敌兵游勇造谣,把解放军和南下干部说成是北方叫化子,杀人放火,抢财产,共产共妻。
还有传言说江南热得不得了,能烤死人。还有的说,江南到处是毒蛇猛兽,要害人吃人等等,队伍中个别意志薄弱者,这时就动摇了,开小差溜走。革命每前进一步都是考验,就像大浪淘沙。
还有一对热恋的同志,但尚未正式结婚,俩人住老百姓家里,不注意小节,触犯了当地风俗习惯,人家很忌讳。快出发时,房东说话了,要放鞭炮才准放行,说是要驱除晦气。部队领导说了许多好话,道了歉,得到谅解,部队才顺利离开。由此可见,遵守群众纪律绝不是小事。革命队伍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行的。
集训整顿后,5月3日,接到华东局紧急指示,队伍由接管上海改为接管杭州,因为这时杭州巳先解放,命令队伍快速赶赴杭州,越快越好。浙江派来接应的同志也到了。于是,队伍立即出发,紧急奔赴杭州。
在丹阳附近的一个小站,大家坐上了火车,开到苏州北部浒墅镇下了车。这里紧靠运河,遍地水田,道路泥泞。
船只不够用,就让有伤病的、身体差的先上船,队伍沿运河东岸水陆齐发并进。进入浙江湖州南浔地带时,向导带错了路,差一点开到嘉兴去。此时嘉兴还被敌人占领,部队立即进人战斗状态。还好发现得早,没有与敌人发生接触。
5月7日,部队到达杭州城北,住在一个破旧的礼堂里,铺上稻草打地铺,吃住工作都在里面。阴雨不断,地面潮湿,蚊叮虫咬。一到夜幕降临,河对岸的散兵游勇、敌特土匪就出来骚扰,不时可听到枪声。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集中他们开始接管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