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次叔,1904年出生,湖南省龙山县桶东乡小湾村人,字振玲,笔名次之,曾任李宗仁机要秘书、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总动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1926年,夏次叔考取北京大学。1931年12月,被中共沙滩支部秘密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春,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5年学成回国,被国民党政界要员陈铭枢、刘斐推荐给李宗仁,任广西省政府秘书兼李宗仁私人秘书。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其中第五战区最初辖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10月,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
夏次叔随李宗仁到达徐州,负责协助李宗仁处理第五战区军政事务,帮助起草发布了以动员民众、坚决抗日、铲除汉奸,允许民众有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等为主要内容的《约法七章》。
第五战区的主要任务是担负保卫津浦路的防御作战。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企图,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以4个精锐师团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而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大多是地方杂牌部队,武器装备简陋。
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夏次叔向李宗仁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要维护各军的团结统一,不能像以前军阀混战时保存实力,各自为政;二是要改变单纯的军事思想,走统一战线,民主抗战的道路,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抗战。
李宗仁采纳了夏次叔的建议,于同年12月,成立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任委员。总动委下设组织、宣传、战勤3个部,由夏次叔任组织部长,名列总动委12名常委之首。
总动委是个官方的群众组织,是第五战区唯一的最高统战机构,其组织部起到核心和枢纽的作用,是关键和要害部门。李宗仁曾对夏次叔说,总动委是一个仅次于司令部的重要抗战领导机构,责任十分重大,关系到五战区的抗战成败,并委托他全权处理好总动委的各项工作。夏次叔成为总动委的实际负责人。
之后,夏次叔邀请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以社会名流的身份出任总动委委员,安排中共铜山县工委书记郭影秋担任组织部总干事,负责组织部日常具体工作。
中国共产党以总动委组织部的名义向各县动委会派指导员。各县动委会主任由县长兼任,副主任由指导员担任,主持日常实际工作。由此,第五战区中的20多个县的动委会指导员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将统战工作一直贯彻到县、区、乡,将第五战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得整个战区充满勃勃生机。
1938年2月,总动委组织部召开了流亡到徐州的各地青年代表大会,成立了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随后,各县动委会也相继成立了分团。
仅两三个月的时间,苏鲁豫皖边区的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以及儿童团、姊妹团等群众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县。青年救国团发展成为拥有几万人的群众抗日组织。枣庄、贾汪、烈山等矿区成立的抗日联合会,会员发展到十几万人。
中共鲁南中心县委于1937年12月28日,在枣庄召开了2万余人的反对日本侵略大会,号召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全国各地抗日组织、救亡团体和爱国民主人士云集鲁南,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移动剧团、上海歌咏队和各地战地服务团等40多个抗日救亡团体,以及黄炎培、梁漱溟、杜重远、许德珩、章乃器、李公朴、冼星海、张瑞芳、金山、王莹、郁达夫、盛成等一批爱国知名人士纷纷来到第五战区,在总动委的安排下,深入前线、乡村,走上街头,举办演出、演讲活动,慰问将士,宣传抗日,鼓舞军民抗战信心。
1937年11月,总动委在徐州中学举办了第五战区抗日训练班,培训学生300人。共产党员郭影秋、陈筹、匡亚明、佟子实等任政治教官。在训练班中,发展了30多名党员和一批团员。学员毕业时,总动委组织部将他们分为十几个工作组,派到各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第二期训练班扩增到5000人,更名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李宗仁亲自兼任团长。
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通过总动委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1938年3月,郭子化、张光中利用总动委的统战关系,从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获取“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先后创立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两支武装都发展到1000多人,为鲁南、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各级动委会立即动员组织周围村庄的民众踊跃支前,筹集粮草、运送弹药、抢运伤员、修筑工事、提供情报。
在台儿庄城池争夺战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候,在日军占领全城四分之三的紧急关头,坚守部队的物资供应十分艰难。台儿庄人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和敌机轰炸的危险,为士兵煮饭送水,救护伤员,运送弹药。有的还从死伤的士兵手中接过武器直接参加战斗,情景非常感人。
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向前来慰问的文化名人郁达夫介绍,一位老妇人多次冒险到前线,把日军的消息告诉中国军队,后来为国捐躯。
郁达夫在战地通讯中描写道:“她的衣服是被河水浸透了,手上脸上,只在蒸发出因天寒水湿之故的热气。脸上一层像被涂了油似的汗水,汗水下分明现出了因兴奋而涨得红紫的血潮。两眼炯炯,泪珠亦干了,包得紧紧的一张嘴,显示出了她必死的决心。当她在黑暗里一步一跌被带到了有掩蔽物围着的师部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就连叫着说:‘你们的炮打得不准,你们的炮打得不准。’”
战地记者陆诒在《台儿庄血战座谈会》中记录了三十一师军医处长的发言:“这次胜利是因为……还有老百姓的奋勇抬伤兵,也表现了军民一致的精神。”
李宗仁感慨地说:“淮南、鲁南各地的民众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是民众,当反间谍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运输枪弹粮食的也是民众。这些民众,完全是赤诚地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负起救国的责任来了。”
作为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夏次叔严守党的工作纪律,连与他经常在一起工作的郭影秋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郭影秋回忆说:“总动委会的组织部长,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夏次叔,美(法)国留学生,一直是支持我们的,对我们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弄清他的身份,徐州沦陷以后,这个人没再出现,据说在撤退的路上,被他们的内部害死了。”
关于夏次叔的牺牲,郭影秋的说法有误。
1938年5月18日夜,日军从四面迫近徐州,已可闻城外的隆隆炮声。李宗仁带领长官部的职员、中央驻徐州各机关人员、新闻记者和警卫人员1000余人在夜色中乘上火车,撤离徐州,向南开动。
夏次叔带着长官部同仁和后勤部辎重跟在后面出发。但是刚行驶50多公里,火车就不能前行了。原来工兵以为长官部的专列已经过去,便将铁路炸毁了。
夏次叔他们只好弃车步行,到宿县集结。但是抵达宿县北5公里时,又听说宿县已被日军占领。于是,突围人员绕过宿县城向西南行军,一路急行军来到淝河岸边,趁夜色和滂沱大雨渡过日军淝河封锁线。
这时,日军一队人马发现了这支队伍,尾追而来。夏次叔等突围人员一路赶到涡河边,因水流湍急无法涉渡,只好找来3只木船抢渡辎重。
这时候日军的骑兵已经追到面前,夏次叔毅然带领警卫人员迎上去阻击敌人。尽管打退日军骑兵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士兵大部战死。
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夏次叔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纵身跳进波涛翻滚的涡河,壮烈殉国,时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