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万寿
在延津县,“班枣”是相当有名气的地方,因为有张班枣、苏班枣、冯班枣、蒋班枣四个“班枣”。
之前,班枣这一片村庄都隶属马庄人民公社。1975年,班枣人民公社成立,公社下辖冯班枣、张班枣、苏班枣、蒋班枣、王泗坡、姬庄、宋庄、水口、野厂,老刘庄几个自然村,1983年班枣人民公社改为班枣乡,2005年乡镇合并,班枣乡又回到了马庄乡。
班枣和王泗坡最深远的关系,是“著名”的班枣高中。
1975年建立班枣公社的同时,便开始了筹建班枣高中,最后,班枣高中建在了王泗坡西北沙岗的南坡上。
班枣高中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抗大式高中,学校没有围墙,没有电灯,只是建了两排瓦房,教室窗户都也没有玻璃,一年四季都是呼着塑料布。我们没有课桌,几个砖堆放上长长的松木板,就是我们的课桌,每个人的凳子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那时候,我们每一届学生都要拉土干活,与学校一块成长。不过最辛苦的是前两届学生,他们不仅要拉土还要拖坯。另外,至今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学校还要养了一头牛,负责养牛的主要由候殿武和小常,但几乎所有新生入校时都要上缴青草五百斤。住校的男生可有福了,教室南边盖了一大间牛屋,住校的男同学们在里面连铺睡觉,那头老黄牛在外面同寝,都暖和。校长候清高开玩笑的说,这叫两全其美。反正,印象中,每个在牛屋住同学都是一身虱子。

班枣高中师资力量不是很强,比不上马庄高中,但我们这些老师们都非常敬业,让人难以忘怀。记忆中,政治老师有候清高,苗启献;语文老师有张济恩、李新潮、崔德旺;数学老师有崔宝生、冯艳华;历史地理好像是潘启发老师一个人;化学老师是李中信;物理老师是齐艳英;生物老师是李宗社,英语老师是冯连社,很多老师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班枣高中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从1977开始每年都有从这里考上大学的。1977年段植林考上新乡师专,是班枣高中第一个大学生。1978年,冯万明考上郑州大学。1979年,韩文奇第一个应届生考上兰州大学。张守泉考上煤炭学校。1980年,崔明文一个人考上郑州大学。1981年也是高中最后一年,考中四个,其中,苏万寿、蒋广根两人考上郑州大学,崔学堂考上新乡师范学院,崔同才考上郑州航专。
就在这一年,班枣高中不再存在,变成了班枣乡初中。我们的老师也都分流到了不同的中学。
班枣高中是一个永远的记忆,那时我们在上课之余,都是坐在沙岗坡上自习学习,现在想起来真是感觉很美的,虽然条件确实很艰苦。
正所谓,每一段时光,都藏着不可复制的美好。
作者:苏万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