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延津方言谁家生了女孩是添了“麻糖篮儿”

午后阳光茶语 2025-02-10 03:06:10
□记者张波通讯员杨晓玺 本报讯方言是一种区域色彩显著的地方民族文化,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延津县地处豫北,总人口51万。虽然总体属于河南方言,但即便是在一个县,方言口音区别还是很大的。由此,延津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引发了很多趣事。 1956年,延津县水利局技术员李华西(城关镇小潭村人)援建越南,培训当地人打井的技术。在一次施工过程中,他突然发现缆绳断了两根,而推缆车的越南工人还没有发觉,仍在硬推,情况非常危急。李华西急得不得了,惊慌失措地连忙大喊:“吼、吼、吼!”但是翻译不知道“吼”是什么意思,翻译起来无从下手,工人们也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的还以为是让加油继续使劲呢,便用劲更大了。李华西见状,赶紧连说带比划,示意让停下来,这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事过之后,翻译才知道李师傅的“吼”意思是让停下来。此事多年来在延津被广为传谈。 在延津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很多地名都“叫转音了”,例如石婆固,人们不叫石婆固,而是称为“石悲虎”;李庄,人们习惯上叫“列庄”;史良村,人们习惯上叫“石浪”;朱寨,习惯上叫做“桌寨”等等。延津人把油条叫做“麻糖”,如果谁家生了个女孩,大伙习惯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成是添了个“麻糖篮儿”。把筛子叫做“烧”,把铁叉叫做“铁超”……因此,外地人初到延津,如果不加翻译的话,理解起来还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呢。 来源:大河报
0 阅读:0

午后阳光茶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