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低空经济迎来密集催化。
4月23日,中国一汽面向全球发布一款飞行汽车——红旗“天辇1号”,该款车型空中续航超过200公里,将于今年实现首飞。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在去年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后,已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攻坚阶段。
2026年,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正式上市并启动大规模交付。

此外,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近日通过民航局审查,获得了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
取证后美团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成为国内首个被民航局批准可在中国全境开展物流运输的低空运营人。
官方资料获悉,美团第四代无人机是专注于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场景的全新多旋翼机型。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开通53条航线,累计配送订单超45万单。
物流无人机可以解决末端、转运、支线三类应用场景需求。
末端物流无人机:配送空中直线距离一般在10km以内,载重在5kg~20kg左右,单程飞行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和时效性问题。
转运物流无人机:主要实现城市内的快速转运,可以实现同城2h达,跨城半日达,针对100KM以内的紧急快递配送场景。
支线物流无人机:机载重量在200公斤到2吨之间,主要实现300公里的区域仓到仓的支线物流快速调拨。
整体来看,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涵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综合保障等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高分子材料、发电机和飞行系统等产业集群,这些构成了低空飞行器制造的基础。
中游则涉及无人机制造、飞行器制造、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内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下游则是具体的低空飞行活动及其应用场景,包括农业、旅游、巡检、消防、应急、物流、教育、海洋、基建等多个领域。
纵横股份是国内首家工业无人机上市企业,也是国内唯一掌握“飞控+导航+任务载荷”全栈技术的企业;厦钨新能为物流无人机提供电池材料支持;蓝黛科技、光洋股份等厂商也有相关配套支持。
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环节主要厂商梳理:

资料来源:亿航智能、浙商证券、行行查
关注【乐晴智库】,洞悉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