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以教育大发展厚植民生之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视角在线 2025-04-06 23:34:38

原文标题:锚定优质均衡  提升教育水平!曹妃甸以教育大发展厚植民生之本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曹妃甸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更优的学校发展、更优的师资提振、更优的课堂教学、更优的学生培养、更优的教育服务,全面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立德树人铸魂 锚定教育方向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曹妃甸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教育强区建设的首要工程,接连出招,见行见效,不断书写进取篇章。一堂堂有声有色的“大思政课”开到了云端课堂、指尖屏上,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

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按照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原则,统筹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举办“新时代 新家乡”“知唐山 爱家乡”主题思政课,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区内中小学生覆盖率达到100%。各学校先后组织2万余名师生赴烈士陵园、曹妃甸城市馆、冀东油田、曹妃甸港、曹妃甸湿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全力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

通过实施“一三十”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学校工作实现“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锚定一个发力点。聚力“一生带一户、一校促一域”新举措,采取小手拉大手、家校共同体、社区服务日等活动,将校园形成的正能量向家庭和社会延展。淬炼三个支撑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共育“三位一体”,凝聚家校共育共识,优化全方位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环境。组织“十个”评选活动。一年来,组织评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视频课和优秀教学案例、“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征文、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同抒爱国情 共筑中国梦”小学生征文、优秀诵讲者、思政优质课。全年涌现出师德标兵173名,优秀学生干部166名,评选三好学生593名。

——扩优提质赋能 激发教育活力

“食堂焕然一新,用餐环境更加舒适、安全、高效,饭菜价格也比原来低了一些。”曹妃甸区第三完全中学学生如今对食堂环境、用餐颇为满意。

曹妃甸第三完全中学校食堂建设于2011年,历经十三载,其硬件设施已显陈旧,备餐区域空间也略显局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堂的运营效率及环境美观。如何让老旧食堂蝶变“焕新”?曹妃甸区政府投入了数百万元,对食堂进行了全面的翻新,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提高了安全水平。

三年多来,曹妃甸坚持多元发力,精准高效赋能资源配置优化。累计投资超14.4亿元,新建曹妃甸区实验学校、新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国开实验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380个,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紧张压力问题。就连最偏远的柳赞镇大庄河小学也进行迁址新建,师生走进了窗明几净的教学楼,极大改善了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

持续加强学前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新建中心幼儿园、中山路幼儿园、富力城幼儿园、华理二期幼儿园、唐山工职大幼儿园,新增学位2370个。收购冀东油田2所企业园转公办园,新增学位510个。科元里、水木倾城小区、新城第一幼儿园、京唐时光小区配套园完善提升,新增储备学位1080个。

这只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缩影。被教育之光点亮的还有,曹妃甸学前教育普惠率94.23%、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

——打造优质师资 筑牢教育根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好老师,是一群孩子的希望;一所好学校,就是千百个家庭的未来。”曹妃甸深知,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入口优不优”是曹妃甸对于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前主要看学历、职称这些“硬指标”,现在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潜力。曹妃甸教育体育局采取重点大学校招、高层次人才引进、大规模公开招考等形式,坚持每年补充新教师,2021年以来招聘事业编制教师1300余名,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以经验丰富的各级骨干教师为导师,与新入职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从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结成“青蓝工程”师徒1013对。通过定期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

区教育局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了“重师德、强管理、提质量”系列活动,把“强教先强师、强师必立德”作为推进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内容,强基固本,常抓不懈。此外,曹妃甸教育体育局近年来进一步向长期坚守一线、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努力构建促进教师队伍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

——深化教育改革 实现破局立新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曹妃甸抓住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牛鼻子”,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借力京津资源。下大力办好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该校已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目前有近4000名学生在校就读。此外,曹妃甸与天津南开区教育部门合作,开办了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天津南开曹妃甸友谊学校。目前,该校小学和初中已启动招生,高中也将于今年暑假开始招生,确保曹妃甸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曹妃甸的孩子真是有福气!!” 一位在曹妃甸新城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样感慨。

  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三化一体”的育人体系,优化名师工作室联动机制,着力优化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的区校研训体系。开展城区学校与农场学校联盟的新模式,建立紧密型教育联盟,助力农场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扎实推进“双减”。创造性提出“课后延时服务‘2+3’模式”,实现中小学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打造出六农场小学民乐、唐海镇新立小学机器人等特色品牌,组建合唱、书法等200余个社团和小组,4所学校被确定为唐山市首批唐山科技馆“科创筑梦馆校共建”合作单位,新立小学被评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

强化数字赋能。投资1亿元,更新学校教学装备,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千兆到桌面,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对全区计算机教室进行更新,实现全区智慧黑板全覆盖,实现全区空调设备全覆盖。曹妃甸区八所学校入选“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曹妃甸区成功入选试点区。

抓好家校社协同。组织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每学期精心组织涵盖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内容的家长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社会优秀人物进校园,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

曹妃甸家长再也不用把孩子再送到外地,在家门口就能上最好的学校。曹妃甸教育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教育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追梦的心灵,照亮着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0 阅读:1

视角在线

简介:独特的新闻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