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蜜雪冰城上市了,市值竟然高达上千亿!本期《牛股启示录》,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家公司。
1,雪王诞生记
蜜雪冰城诞生于1997年的河南郑州,当时的名字叫做寒流刨冰,用一台自制的刨冰机器开启了创业。
后来差点都生存不下去,又转型开餐厅,开始卖各种东西,比如汉堡、炒饭等等。
不过,真正的拐点还是在2006年,随着餐厅生意越来越好,张红超想起来以前卖刨冰,就在门口搞了一个水吧,原来的想法是为餐厅引流。
没想到张红超研发出标志性产品——售价仅有1元的新鲜蛋筒冰淇淋,凭借着超高性价比,一炮而红。
然后,他就开了家独立的冰淇淋店,结果比餐厅还赚钱。亲戚们动心凑巧加盟,张红超负责提供原料。
但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冰淇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蜜雪冰城的产品产品还需要扩充。
2008 年 7 月,张红超的弟弟张红甫抱着一袋从哥哥仓库翻出来的 5 公斤雀巢咖啡粉到店里,称了一盆水,按果汁的甜度加白糖,加植脂末,最后用火锅勺舀了雀巢一起搅拌,得到一锅三合一速溶咖啡。
倒入原本放青苹果汁的果汁缸里,张红甫贴上 “卡布奇诺咖啡” 的手写标签,每杯售价 1 元。当天晚上算账,发现一天卖了 800 多杯冰咖啡。不到一周,这袋咖啡粉就空了。
至此,蜜雪冰城的基础产品就有了。以后的故事就相对普通了,就像所有的茶饮店一样,开启了加盟扩张的路线,从郑州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达到46479家,一举超过麦当劳,成为全球餐饮连锁品牌门店数量最多的企业。

如今,登陆资本市场,正式成为茶饮市场的新王,并创下了港股市场的新纪录——高达5324.29倍的认购倍数。
最让人惊讶的是,如此低价的策略,也能让它1年享有46亿的利润。
相比较它的产品,我对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更感兴趣。
2,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
我第一个好奇的问题是,就蜜雪冰城的定价,它是如何赚钱的。
我知道,饮品的直接成本很低,但光是房租和人力成本,通常自己不便宜了,就因为这,奶茶店和眼镜店并称为最容易亏钱的生意。
根据我自己研究股票的经验,我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假设:蜜雪冰城通过低加盟费快速推广,主要通过原材料赚钱。
通过自己采购原材料并建设物流站点,发挥规模效应,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
我问了一下腾讯元宝,它给的答案是下面这个:供应链+加盟网络+低价策略。
我找到一组数据,蜜雪冰城自2012年起布局全产业链,核心食材100%自产,年产能达165万吨,并通过冷链物流网络实现97%门店覆盖,确保产品新鲜度与配送效率。
因此,在产品均价仅6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将原材料成本压至行业80%-90%,毛利率稳定在30%左右。之前凤凰财经报道过一个数字,2021年蜜雪冰城向加盟商卖出吸管30.6亿根,每根0.1元,全年卖吸管的收入就有3.06亿人民币。而加盟费,在蜜雪冰城的营收里只占3%。
简单来说,目前在它这个价格带,蜜雪冰城已经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壁垒。时间一长,用户还会有生理性的壁垒,就像很多人不喝可乐就难受一样。蜜雪冰城也是类似的,我看到网上对蜜雪冰城最大的投诉就是不健康、太甜等等。是不是和可口可乐很相似?甜是人类拒绝不了的毒品。
但,我要说,蜜雪冰城供应链+品牌+网络的这一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法。走在他前面的有可口可乐,沃尔玛,都是通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获得了比较低的成本,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巩固自己竞争壁垒。
现在,蜜雪冰城的规模已经成为它的壁垒,但在它没有成功之前,这是整个行业的龙头壁垒,而不是某一家企业的壁垒。在一个同质化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比如快消品,如何获取客户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在于,在茶饮这个已经充分竞争的赛道,为什么蜜雪冰城会突然崛起呢?一定有常人不知道的事情。
3,蜜雪冰城:农村包围城市
如果说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这么好,那么为什么更早之前,它没有爆火呢?
这就和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性升级有关系了。
就像酒类一样,一开始都是喝啤酒,为什么呢?因为啤酒便宜啊,一瓶才2块钱,白酒得好几十,舍不得喝。在一般的饮品市场,也是一样,人们的饮用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矿泉水升级到其他饮品,但是在传统的茶饮市场上,动辄20来块钱的一杯饮料,还是太贵了。
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小县城,20块钱都能吃上一顿比较好的饭了,怎么舍得用来喝饮料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的饮料在6-15块钱这个价格区间内,是相对缺失的。低于6块钱的,有各种瓶装饮料,占据了这个市场。
但说实话,大多数人都喜欢现场制作的饮品,而奶茶这类现场制作的传统饮品价格对于很多人来说,又似乎太贵了。因此,蜜雪冰城相当于在这个价格带,单独重开了一门。而且,在经营上,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开始布局在小县城、五六线城市,然后慢慢进攻大城市,甚至开始出海。
特别是2020年之后,全国人民又开始了消费降级,让原来喜欢喝这类饮品的人开始下沉到这个价格带,蜜雪冰城火遍全国。反正,我个人认为,蜜雪冰城的出现,绝不是单纯的一种商业模式取代了另一种商业模式那么简单,便宜的东西,谁想不到?薄利多销的基本商业原则,我想不必别人多说。
难得的是,在奶茶店非常赚钱的时代,随便一杯奶茶就能卖10几20块钱钱的时候,蜜雪冰城还在使劲压缩成本,抵抗住了涨价的诱惑,做着难而正确的事情。春风一来,星星之火可燎原,谁与争锋?
4,蜜雪冰城会是昙花一现吗?
关于蜜雪冰城的未来,有人说将会是昙花一现,也有人说这是资本的游戏,似乎让人想起了曾经的许多前辈。
首先,让人担心的是抄袭问题,就像曾经的黄焖鸡米饭一样,到处都是,还有类似的沙县小吃,基本上都被抄完了。
我倒是不觉得有这种可能性,因为蜜雪冰城的成本是它的壁垒,你可以抄它的商业模式,但在你的规模没有上来之前,不可能获得它的成本和架构,反而会变成东施效颦。
其次,很多人担心人的口味会不会变化,以后不再喜欢蜜雪冰城了,转而喜欢其他口味,这种事情似乎在其他品牌上出现过。可是蜜雪冰城如今有四大王牌产品,冰淇淋、柠檬水、速溶咖啡、珍珠奶茶。几乎来说,没有太多的特色,就像是家常的大米饭一样,似乎是人们的刚需。
你要说它多好喝、好吃,蜜雪冰城算不上,它更像矿泉水,没什么味道,但解渴。看到这,我似乎对蜜雪冰城的前景并不悲观,因为没有人会担心人会不喝矿泉水,类似的道理。
得益于现代冷藏、运输等技术的进步,饮品越来越像矿泉水一样随处可得。如果蜜雪冰城,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瓶装饮料,那么它就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品类,市场空间比较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人说蜜雪冰城会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也并不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的。就算用户会变,难道蜜雪冰城就不会推出新的产品吗?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流量,害怕不赚钱?
最后,有人担心会不会出现品牌事故,导致品牌崩盘。毕竟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蜜雪冰城的投诉多达8500件,投诉内容涉及奶茶内有异物、服务态度差等。
2021年5月14日,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蜜雪冰城多个门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等食品安全问题。次日,蜜雪冰城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已责令涉事门店停业整顿,相关话题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这种事情,很难完全阻止,因为蜜雪冰城只是给加盟商提供原材料,对加盟商的行为,并没有非常强的约束力。哪怕蜜雪冰城知道口碑与质量的重要性,但如何管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加盟之后,蜜雪冰城很难实现有效监控。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村里有个老太太,不小心将老鼠药打翻在米缸,舍不得将那点米扔掉,于是用清水多淘了几次,蒸给家人吃。结果一家四口饭还没吃完,就齐刷刷地被救护车拉进了医院,轮番被推去洗胃。
好在老太吃得最少,所以出院得也最早。所以回到家看到一桌子剩余的饭菜,老太陷入了沉思,觉得扔了可惜,吃了更不行,于是就将剩菜剩饭倒给了后院养的鸡。结果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养了一年的鸡,无不意外地全被毒死了。本以为这就够倒霉了。
结果老太的老头送去医院没救回来,于是只好办了葬礼,请全村老少吃席,毒死的鸡也舍不得丢掉,也被端上了饭桌。然后梅开二度,整个村子的人都被拉去了医院“团建”,主打的就是一个省小钱花大钱!
这就是蜜雪冰城相比较一般的饮品企业之间的差别,因为违法成本低,还有渠道。比如,可口可乐我是封口的,你只负责卖,没有机会掺杂,所以产品是绝对可以掌控的。
大一点的门店,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每一个门店都有管理者,而且人也比较多,相互监督,不容易出现问题,而蜜雪冰城往往是个体户,或者是打工人,流动性也很强,它们的违法成本很低,这就必然会导致会出问题,迟早的事情,大小的区别而已,怎么管理都没用,这是商业模式内生的弊病。
我个人的看法是未来一定会出这样的事情,这就像数学里面的小概率事件,只要这件事情有可能发生,次数多了,就一定会发生,这就叫做墨菲定律。而蜜雪冰城又是一个大牌子,很容易招新闻,将这些事情放大。
因此,我认为,未来蜜雪冰城的负面新闻估计也不会少。这个风险值得注意,如果只是一般的事故,都是小事儿,就怕出某些大事儿,不好控制。
不过,怎么说呢?这种事情,只要不是原材料本身有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动摇蜜雪冰城的口碑。就像你去沙县吃饭,吃到了一根头发,你会怪沙县吗?
5,蜜雪之光
在蜜雪冰城的未来,还能通过哪些事情来提高业绩呢?也就是说,蜜雪冰城的成长性还在哪里呢?
第一,出海,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够走遍全球,除了口味本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影响力辐射全球,带动了可乐的消费。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的消费品也会伴随着中国的影响力出击,就像泡泡玛特一样。
第二,品类的扩张,目前蜜雪冰城的价格还是以便宜为为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出一些符合高端客群的新饮品,从而去抢占其他饮料的赛道。毕竟,目前蜜雪冰城的品类还是相对比较少的。
第三,业务的扩张,蜜雪冰城未来可以朝着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方向去发展,扩张业务的类型。特别是在一些大一些的直营店,可以买卖一些周边商品,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
第四,通胀,通胀是所有消费品最好的伙伴,钱会贬值,但商品不会,纸币时代,贬值是常态,这类刚需型的饮品,也就有了抗通胀的属性。
启示
1️⃣消费品的机会,往往诞生于结构性的消费变化。比如消费升级,带动宠物经济,也带动对茶饮市场的渗透。
2️⃣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儿,这是一种极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