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不算病,就是体质太虚,补点这个就好了!
大家好,我是儿科大夫夏新红!
从医以来,我始终告诫自己不忘初心,不要忘了当初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让普通人看病,少走弯路!
但是近年来看到太多抽动症的孩子,一直在走弯路,花冤枉钱,其实是治疗的方向错了。
今天给大家纠正一下,抽动症问题在“内”不在“外”!
不要觉得抽动症眨眼就是眼睛的问题,吸鼻子就是鼻子的问题,随便用一些抑制症状的药就行。
抽动症其实就是内里脏腑平衡乱了。
根据30多年临床经验,我把抽动总结为脾虚肝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和肝血不足。
比如说如肝阳上亢的抽动症,常与肝肾不足互为因果。痰浊上蒙的抽动症,和脾虚运迟有关系。
在临床上,我们要审证求因,着重辨其虚实。抽动症为本虚标实之证,立法用药,要以补虚为本,说白了就是“补”!
怎么补呢?结合一则案例讲给大家
这个患儿抽动症症状比较多,挤眼眨眼、咧嘴、扭颈,还有清嗓子,偶有甩手动作。
之前一直断断续续治疗,时轻时重,现在孩子上了初中,学习压力增大,抽动症突然又严重了,家长不想再加西药用量,遂求中医帮助。
初诊见患儿身形瘦小,双目无神。自述常感头晕目眩,眼睛干涩,多梦易醒,记忆力有所减退。舌质红绛,舌苔薄少,脉弦细而数。
经详细问诊与中医四诊合参,辨证属肝肾不足型抽动症。
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怀牛膝、桑寄生、龟甲胶、鹿角胶、钩藤、天麻、全蝎、白芍、炙甘草
结果如何?
二诊:患儿家长欣喜告知,挤眼、扭颈等抽动明显变少了,头晕、睡眠有改善。但然仍觉易疲惫,上方加太子参以益气生津,扶助正气。
三诊:抽动症状进一步缓解,幅度变小,精神状态好转。原方去全蝎,加五味子以滋肾敛阴,宁心安神。
四诊:患儿抽动症状几近消失,学习时注意力较前集中,逐渐减西药用量。
一段时间后逐渐将西药减完,期间症状基本稳定。
后期为巩固疗效,调整处方,两天一剂。
随访半年,患儿抽动症未再复发,身体发育良好,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讲讲其中的道理:
肝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则筋脉失于濡养,犹如草木无根,虚风内动而发为抽动之症。
肝肾阴虚,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双目干涩;阴血不足,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故而多梦易醒且记忆力下降。
舌红绛、苔薄少、脉弦细数皆为肝肾阴虚之典型征候。
秉持以补虚为本的理念,治疗上我采用滋补肝肾、熄风止痉之法。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怀牛膝、桑寄生、龟甲胶、鹿角胶等大队滋补肝肾之品,旨在大补肝肾真阴,使肝肾之精得以充盛,从根源上滋养筋脉,以治其本虚。
钩藤、天麻、全蝎平肝熄风止痉,以缓抽动之标象。
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调和诸药,且能助筋脉舒缓。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要依据患儿病情变化,灵活调整用药,适时扶正祛邪、兼顾阴阳,终使患儿肝肾之精得充,筋脉得养,虚风得息,抽动症得以消失。
我是儿科夏新红主任,临床经验近40年。
擅长: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矮小症、发育迟缓、哮喘、厌食、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