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缠身,少了一魄,才会引起抽动症!补肺气,强脾胃,能帮一个是一个。
孩子患上抽动症,是被邪气缠身了吗?
这里指的邪并非我们所理解的邪气,而是中医里说的外邪:包含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都是指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外界因素。
因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卫外不固。
肺气,是我们身体抵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容易感冒、鼻炎、生病的孩子,往往存在肺气虚的问题,外邪侵袭也会酿成抽动症。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肺藏魄的功能参与声音与运动,也是高级精神活动的基础,一旦肺受外邪侵害,就会出现喉中怪音等症状。
加之小儿“肺常不足”,加之冷暖不能自控,易感外邪,其中风为百病之长,最易兼他邪气扰人,风兼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风胜则动,外风引动肝风。
肝开窍于目,肝亢或肝风内动,就可出现频繁眨眼等表现。
之前就看过一个孩子:
8岁的小男孩,一年前出现抽动症,最开始症状为吸鼻子,家长以为是感冒的原因,并未在意,但不久后出现了频繁眨眼、咧嘴的症状,检查以后才知道是抽动症。
患儿自小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咳嗽,并且好得慢。食量较小,挑食严重,大便时干时稀,胆子小,睡觉容易惊醒,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刻诊: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
辨证:肺脾两虚
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四肢百骸、肌肉筋脉,故出现抽动症状;
肺虚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且肺气虚不能宣发肃降,影响津液输布,聚而生痰,痰气交阻,也可引发抽动。
根据情况,为他制定了调理方案,三方面同时进行
1、中药内调体质,健脾益肺、化痰宁神
组方: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防风、山药、陈皮、半夏、桔梗等。
2、配合小儿推拿疗法
选取补脾经、补肺经、揉膻中、揉足三里、捏脊等穴位,每周推拿 3 - 4 次,每次约 30 分钟,以健脾益肺、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调整患儿饮食结构
减少零食,增加主食及蔬菜水果的比例,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肺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粥、百合粥、银耳汤等。
一个月后,患儿眨眼、咧嘴频率降低,食欲增加;
坚持调理三个月,患儿感冒次数减少且症状较轻,抽动基本消失,仅在感冒时有波动,其他诸症皆消。
继续巩固一段时间,增强脾胃功能,多参加运动增强体质。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患儿面色红润,身体状况良好。
中翳讲,抽动症是由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体质虚弱、外感风寒、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的。通常有以下常见证型:
第一是肺气虚寒。肺气虚寒的患者表现为鼻炎、流清涕、容易生病,主要应该温补肺气,驱散风寒。
第二是脾气虚弱。患儿常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身高发育落后等情况,应该健脾益气。
第三是肾阴不足。肾阴亏耗不能滋养肝阴,肝肾阴虚风动,发为本病。此时应该滋补肝阴。
第四是肝郁化火。常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舌质红,脉弦。需要清肝泻火,息风止痉。
近年来,抽动症的孩子数量不断增加,有的到了成年也没有好。
一开始我还很纳闷,后来发觉,这可能与现代社会的环境污染、饮食不节、学习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于抽动症,除了药物调理外,还应注重家庭氛围的松弛、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减少生病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