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就是心神丢了,把丢失的魂魄勾回来,抽动就停了

乖乖评养好的 2024-12-24 02:51:25

倪海厦:抽动症就是心神丢了,用天麻、钩藤把丢失的魂魄勾回来,抽动就停了

前一阵看见一则新闻:一个男孩因为猛吃3个榴莲,在上课时控制不住的尖叫......

男孩9岁,患抽动症已经3年,症状是眨眼睛、甩头、清嗓子等。

倪海厦先生说过,只要是小儿抽动,基本就是肝风内动把魂魄吹走了,把魂找回来就好了,不能用太复杂的方法,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就不错。

李可老先生当时看小儿抽动症的时候也说过,很多情况下都是肝风上扰,用天麻熄风,自然就好了。

有一名 8 岁的男孩,被诊断为抽动症,主要症状表现为频繁眨眼、耸鼻子和清嗓子。

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在学校因为这些症状经常被同学关注,导致情绪更加紧张,抽动症状也有所加重,家长非常着急。

我观察到患儿面色稍红,眨眼频繁、时时“吭吭”清嗓,舌尖红,苔薄黄。

了解到患儿情绪容易紧张,学习压力大,夜间睡眠多梦,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脉象弦数。

辩证这孩子存在肝阳上亢,肝郁化火、横逆犯肺,扰乱心神等情况,因此平肝熄风、清热泻火的同时,还要滋补肝肾,调理肺气,安神定志。

组方: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两周后,孩子清嗓子的频率开始降低;

继续服药一个月后,眨眼和耸鼻子减轻,孩子的情绪稳定许多,不像以前那样紧张。

经过几次复诊,持续治疗,最终患儿抽动症状基本消失。我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调方、减少剂量,又巩固治疗了一个月,稳固疗效以防复发。

我们来分析这个方子好在哪里?

该患儿频繁眨眼、耸鼻子和清嗓子等抽动症状是肝风内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孩子性格内向,情绪紧张后抽动症状加重,情志不舒可导致肝郁化火。

长期的肝郁化火会耗伤肝肾之阴,导致肝肾阴虚,阴虚不能制阳,进一步加重肝阳上亢,使得风阳内动更为明显。

肝郁化火也可横逆犯肺,导致肺气失和,出现清嗓症状。

情绪紧张、睡眠差则是肝郁化火后扰乱心神的表现。

天麻和钩藤是方中的关键药物。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钩藤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石决明可以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改善孩子频繁眨眼。

栀子和黄芩清热泻火,中医认为抽动症与肝阳上亢、风火相煽有关,通过清热可以缓解这种病理状态。

川牛膝引血下行,使上亢的气血归于平静,这是遵循中医 “上病下治” 的原则。

杜仲、桑寄生补肝肾,通过补阴可以制约亢盛的阳气;益母草活血利水,防止气血瘀滞。

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是针对孩子睡眠不佳、心神不宁的症状,从心神方面进行调节,使孩子情绪稳定,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肝风从何而来?

除了中药治疗,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

肝风从何而来?多数问题就在一个“吃”字!

孩子吃了高热量的食物,脾胃运化不了,堆积形成胃热,胃热进而窜到肝经,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