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三魂七魄缺一魄,找回来就好了
中医认为,肺藏魄,我们耳朵的听觉、眼睛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等这些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感觉功能为魄。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藏魄的功能参与声音与运动,也是高级精神活动的基础,鼻为肺窍,咽喉为肺之门户,一旦肺受外邪侵害,就会出现鼻咽痒、吸鼻、清嗓、喉中怪音等症状。
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抵御外邪侵袭,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是“肺常不足”,肺为娇脏,外邪侵袭,必先伤肺,肺金虚衰则难以制木。
肝开窍于目,肝亢或肝风内动,功能受限就可出现频繁眨眼、努嘴、吸鼻、皱眉等抽动表现。
所以这里说的三魂七魄缺一魄,是指肺藏魄的功能受损。
举个例子:
患儿,男,6岁,主诉不自主眨眼半年,近期出现张嘴、吸鼻、嗓中“吭吭”。
追溯病史,患儿半年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住院治疗,后有间断眨眼、吸鼻、清嗓子表现,家长未予重视
1周前患儿感冒后,症状加重,且清嗓症状加重,偶有喉中“咕咕”声,似有痰但不能咳出。
患儿平素脾气暴躁,不遂心意便哭闹不止,情绪激动时有扭头表现,有“鼻炎”病史,挑食偏食,喜肉食,近期食欲减退二便尚调。
舌红苔白微腻,脉微浮。
中医诊断:肝风症;辨证为风邪外袭证。
治则:疏风利咽,息风止抽。
开方:地龙、菊花、钩藤、石决明、苍耳子、白芷、辛夷等
复诊眨眼、清嗓症状均较前好转,情绪激动时仍有明显眨眼表现,加射干,加强利咽作用,继服2周,清嗓症状消失。
遂加玉屏风散固表,继续调理一个月,抽动全部消失。
这里有什么道理呢?
本例患儿病史较短,症状较轻,发病前有明显外感表现,平素脾气差,症状主要集中在头面部,突出表现为眨眼睛和清嗓子,既往有“鼻炎”病史。
鼻为肺窍,目为肝窍,咽喉为肺之门户,故采用“肝肺同治”的原则。
方中地龙行表达里,搜剔风邪;苍耳子、白芷、辛夷利窍通闭,治鼻子抽动;
菊花、石决明、钩藤、蝉衣均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且菊花有明目作用;
木瓜舒筋活络;白芍入肝经,酸甘化阴;浮萍、木蝴蝶疏风利咽;
石菖蒲、胆南星、姜半夏豁痰通窍;麦芽既能疏肝又能消食化积,固护脾胃。
全方疏风宣肺、平肝息风,使肺窍得利,风邪得散,肝阳得平,抽动自止。后期加玉屏风散以固护卫表,扶助人体正气以减少复发。
从肺论治,并不是认为本病病位在肺或单纯地调肺、治肺,也并不是割裂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而是更重视肺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肺和肝的关系,从治肺人手,使金木和谐,以达治疗其他脏腑疾病的目的,重视肝肺并调,内外并治。